鄭培燕
筆者近日在館藏檔案中發(fā)現(xiàn)一份宋慶齡的英文信手稿,長達13頁,收信人為Com.Kung Peng,日期為7月13日。筆者考證后確定此信寫于1966年,收信人Com.Kung Peng是曾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部長助理的龔澎。結(jié)合其他檔案資料,筆者弄清了宋慶齡寫這封信的緣由,即希望通過龔澎向女作家韓素音轉(zhuǎn)達自己的一些觀點和意見。
女作家韓素音,原名周光瑚,中西混血兒,國際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與龔澎是燕京大學同學,也是多年的好朋友。得益于龔澎的鼓勵和幫助,韓素音1956年以后至“文革”期間多次訪問中國。此間她寫過很多介紹新中國的文章,并經(jīng)常在國外召開中國問題報告會,為新中國的政策作宣傳與解釋工作。通過龔澎的安排,周恩來曾多次和她談話,讓她覺得獲益匪淺,也更加了解中國的情況和世界的形勢。而用韓素音自己的話來說,“如果沒有龔澎,我就不可能做到過去我所做的工作,不論是講學、參加會議或?qū)n}討論,廣播和電視采訪以及著述”。①韓素音毫不置疑地說: “我所有的知識,不論什么,全都歸功于周恩來總理的殷切教導,而且是通過龔澎,這一切才成為可能。”②
1964年1月,龔澎和幾內(nèi)亞朋友在一起
1966年5月,韓素音又來到中國,也就是在那一年的5月16日中共中央通過《五一六通知》,由此開始了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6月1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論,“文革”在全國展開。那時,韓素音的第三本自傳體小說《寂夏》即將完成,正計劃寫另外一本書《再生鳳凰》。她在中國各地采訪,目睹了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中國的種種現(xiàn)象。6月底,韓素音作為觀察家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亞非作家緊急會議,會議結(jié)束后,7月9日,她和所有來自五十三個國家的180名代表受到劉少奇、宋慶齡等國家領(lǐng)導人的接見并合影留念。
而那一年也是孫中山誕辰一百周年,7月12日,韓素音到宋慶齡的寓所去拜訪她。在韓素音眼中,宋慶齡“紅光滿面,皮膚和頭發(fā)都帶著光澤,聲音優(yōu)美,美麗溫柔的姿態(tài)中總是蘊藏著鋼鐵般的意志”。③宋慶齡與韓素音進行了親切的交談,話題自然涉及到了孫中山。宋慶齡也回答了韓素音提出的一些問題,如對美國的看法,對“文革”的想法等。之后的那一周里,亞非作家們離開了北京,韓素音也離開北京到各地參觀采訪去了。
韓素音走后,宋慶齡又仔細回想她與韓素音的談話。宋慶齡一貫堅持謹慎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而過去不乏自己的言論或觀點被一些新聞記者曲解以及一些作家對她的不實描寫。宋慶齡不希望自己的話被錯誤地理解或引用,因為一旦有謬誤產(chǎn)生,就可能被作為歷史長久地流傳下去,因此為了讓自己的談話更完美,或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她給韓素音的好友龔澎寫了這封信。
周恩來和韓素英夫婦在一起
宋慶齡在信中希望通過龔澎進一步向韓素音闡述自己三個主要觀點:
宋慶齡在致龔澎的信中說:“我們國家當前進行的社會主義文化運動,對于保護我們斗爭的成就是絕對有必要的,不僅是對于我們國家和人民,而且是對于全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
宋慶齡認為一個新制度戰(zhàn)勝舊制度不是必然的,而且要通過積極的努力加以捍衛(wèi),否則就有可能產(chǎn)生倒退,讓舊制度有機會卷土重來。她說:“看看那些后來背叛了其人民,背叛了新制度,將資本主義者變?yōu)榈蹏髁x者的那些社會主義國家——例如南斯拉夫的鐵托、蘇聯(lián)以及一些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領(lǐng)導人,他們所發(fā)生的一切,我們必須時時保持警惕。他們這么做,就將人民的統(tǒng)治變成了中堅的官僚階級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獨裁統(tǒng)治。歷史事實表明新制度的勝利也不是必然的,必須通過斗爭獲得,并加以保衛(wèi)。勝利者松懈了,舊制度就會試圖卷土重來。我們要為新的健康的社會主義上層建筑的成長掃清道路,不然,小小萌芽就會蔓延成茂密的藤蔓,遏制新生事物的發(fā)展,毒化部分人的心靈,讓那些試圖恢復舊制度的人有機可乘。這會導致修正主義,導致他們國內(nèi)共產(chǎn)黨的瓦解和社會主義國家變色——將他們暴露于帝國主義和反動分子的沖擊之下。這給我們上了有力的一課?!?/p>
宋慶齡認為當時毛澤東和中國共產(chǎn)黨決定發(fā)動“文革”就是為了捍衛(wèi)新制度,防止修正主義的出現(xiàn)。她說:“毛主席和共產(chǎn)黨一定非常英明地要我們對此提高警惕,用正確的思想武裝我們自己。這也是中國勞動農(nóng)民、士兵和革命的知識分子今天正在做的事情。毛主席將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已經(jīng)證明是一貫正確的、成功的。他給了我們判斷正誤的可靠標準?!?/p>
宋慶齡寫這封信的時候,“文革”剛開始不久,從信的內(nèi)容看宋慶齡這個時候表述的是對社會主義文化運動積極的態(tài)度。這與她1966年寫給格雷斯·格蘭尼奇信中的敘述是一致的。她在給格雷斯·格蘭尼奇的信中說:“你一定看到了所有關(guān)于這里發(fā)生變化的報道——一次社會主義文化革命運動正在進行,它將確保修正主義的魔影不論現(xiàn)在還是今后都不可能出現(xiàn)。”④她在這封信上的口氣顯示出她對這場運動的廣泛目的是贊同的,她相信這是推動社會和個人前進的動力。
這些內(nèi)容反映了宋慶齡最初對“文革”的看法,但是隨著“文革”在全國范圍內(nèi)廣泛、深入地展開,很多老同志受到?jīng)_擊,有些事情讓她不理解,有些事情她不喜歡,有些事情讓她傷心難過,宋慶齡對這場運動的態(tài)度也隨著運動的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她曾經(jīng)寫信給外國朋友講述“文革”的情況,并囑咐信閱后一定要銷毀。在1972年7月8日給廖夢醒的信中,宋慶齡說:“自從文化大革命以來,我已經(jīng)學會了話到嘴邊留三分?!雹葸@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釋為什么從1966年底參加完紀念孫中山誕辰100周年的活動之后直至1972年,在長達六年的時間里,宋慶齡都沒有公開發(fā)表過講話。
在宋慶齡看來,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為什么海外華人應該為自己祖國自豪。而她7月12日與韓素英談話時僅提到了人民公社,因此,她在信中補充說:“我們國家每個角落都在進行著偉大的建設(shè),藝術(shù)和科技振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再沒有饑餓和乞討——人人都有機會學習和攻讀,提高自身的層次——再沒有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在我們的港口橫行我們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了原子彈,不是為了侵略和進攻,而是為了保衛(wèi)祖國。盡管敵人試圖孤立和牽制我們,我們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了困難?!蓖ㄟ^這些,宋慶齡表明發(fā)展中的新中國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已不再是過去那個積貧積弱的國家,海外的華人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祖國自豪。
關(guān)于對孫中山的論述在信中占了一大半的內(nèi)容。宋慶齡高度評價了孫中山先生,在信中她寫道:“孫中山后來認識到他的革命建立的根基不穩(wěn)。但他依然堅持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他想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并與亞洲其他國家的民族革命者保持緊密聯(lián)系。他不懈地自我學習,努力在政治上成長以領(lǐng)導革命。他不懈地尋求理論和實踐的道路,以獲得最后的勝利——中國的解放。在長期艱苦的革命實踐中,他知道必須決定槍桿子應該掌握在誰的手中……”
在信中,宋慶齡分析了孫中山當時所處的復雜環(huán)境以及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態(tài)度,她寫道:“孫中山時代的中國是極端復雜的。依靠不同的帝國主義大國——日本、英國、美國、法國、比利時、德國等眾多國家支持的軍閥和軍事總督們奉行軍閥割據(jù)和軍事混戰(zhàn),將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階級斗爭推向了頂點,特別是在清王朝被推翻以后。……他歡迎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合作。國民黨中的一些人拒絕跟他走同樣的道路,他的原則是要么走革命的道路,要么退出——如果他們不退出的話,他就自己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加入那些真正為了中國在世界上獲得自由和平等而奮斗的人?!?/p>
“孫中山的目標已經(jīng)實現(xiàn)并被超越。他的名字和精神留在我們心中。我為他長達40多年的奮斗而感到自豪。他的遺言:‘必須喚起民眾,及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今天聽起來仍然是正確的。”
宋慶齡論述孫中山的這些內(nèi)容,是經(jīng)過反復斟酌并請愛潑斯坦修改之后的結(jié)果。早在幾個月前,宋慶齡就開始起草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周年的文章,也就是她于1966年11月12日在孫中山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時發(fā)表的題為《孫中山——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紀念講話,英文手稿長達51頁。這篇講話精神飽滿,思想豐富,主題是隨著革命從一個階段發(fā)展到另一個階段,孫中山能夠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方法,以推動革命前進而不是加以阻止。宋慶齡托龔澎向韓素音轉(zhuǎn)達的這些有關(guān)孫中山的論述,是那篇紀念文章的最后幾段,內(nèi)容幾乎一模一樣,可以說是那篇紀念文章的最精華最重點的部分??梢姡螒c齡是將她修改后認為比較滿意的內(nèi)容轉(zhuǎn)達給韓素音的,因為她怕之前就孫中山問題所作的回答不夠完美或不夠全面,或被錯誤地理解或引用。
龔澎將宋慶齡的意思轉(zhuǎn)達給了韓素音,并于7月15日給宋慶齡寫了回信,第一段如下:“親愛的宋副主席:
我已遵照您的指示,向韓素音念了您寫的話。我表示希望她不要把您的談話引用錯了。她說她一定忠實地報道您的談話;她說您肯接見她,又同她談了許多話,對她來說是莫大的光榮?!?/p>
的確,在韓素音的自傳《再生鳳凰》中,她如實地記錄了去拜訪宋慶齡,以及與宋慶齡談話的經(jīng)歷。就宋慶齡對孫中山的評價,她引用了下面的內(nèi)容:“孫中山先生開始做的事,現(xiàn)在正在完成。我們評價一個人,必須研究他的歷史背景,孫先生不是共產(chǎn)黨人,但他在晚年是很接近共產(chǎn)黨的?!雹蘧退螒c齡對“文革”的想法,韓素音是這樣引用的:“‘文革’是極其重要的;新的制度不會自然到來,要為它戰(zhàn)斗,要捍衛(wèi)它;舊秩序復辟隨時都是可能的,不能允許人們有接受復辟舊秩序的思想基礎(chǔ),我們必須拿起武器和自己斗,自覺地建立新的制度……”⑦因為中文翻譯的關(guān)系,在文字表述上略有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可見韓素音是按照宋慶齡的原意引用的,沒有做任何的個人理解和詮釋。因宋慶齡在信的末尾告知要將這些內(nèi)容加到一篇文章中去,于是龔澎將宋慶齡的意思向韓素音轉(zhuǎn)達之后,又將原稿跟回信一起送還給了宋慶齡。
注釋:
①②《懷念我最好的朋友龔澎》,韓素音,《今日中國(中文版)》1985年第10期。
③⑥⑦《韓素音自傳——再生鳳凰》,韓素音著,莊繹傳、楊適華譯,中國華僑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48,49頁。
④宋慶齡1966年8月24日致格雷斯·格蘭尼奇信,愛潑斯坦《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人民出版社,第589-590頁。
⑤《宋慶齡書信集》續(xù)編,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4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