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平
四川省大竹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四川大竹 635100
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具有惡性程度高、預后差、易復發(fā)等特點。治療上,直腸癌治療以外科根治性手術為主,直腸全系膜切除術(TME)是目前治療直腸癌的一種較佳手術方法,它與傳統(tǒng)根治術相比具有手術副損傷小、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點,有效提高了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本文觀察了TME與傳統(tǒng)根治術治療直腸癌的臨床效果及預后情況,并進行了對比分析,旨在進一步探討TME在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及臨床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共120例,均來自2002年11月~200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直腸癌患者,全部患者均經(jīng)臨床病理或實驗室檢查證實為直腸癌患者。根據(jù)手術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43例,女17例;年齡29~82歲,平均年齡(47.64±8.65)歲;Dukes分期:A 期 13 例,B 期 19 例,C期28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3例,中分化39例,低分化8例;腺癌48例,粘液腺癌9例,其他3例。對照組:男45例,女15例;年齡 31~80 歲,平均年齡(45.64±7.65)歲;Dukes分期:A 期 11 例,B期20例,C期29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1例,中分化40例,低分化9例;腺癌50例,粘液腺癌8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60例患者均采用TME術:手術時,患者取截石位,頭高腳低,在下腹正中做手術切口,繞臍逐層切開,開腹后,常規(guī)探查腹腔內(nèi)情況。首先將左側乙狀結腸系膜分離以促使乙狀結腸松弛,將腫瘤近端腸管結扎并且提起。在腸系膜下血管根部逐步向下清掃淋巴結,待降結腸動脈分出后,將腸系膜下動、靜脈結扎切斷。然后將腸系膜下動靜脈周圍淋巴和脂肪組織清除。直視下,沿骶前間隙盆筋膜臟層與壁層用電刀進行銳性分離,分離時避免損傷盆腔神經(jīng)叢及下腹神經(jīng)叢,在直腸前方銳性分離直腸、膀胱壁、精囊、前列腺之間的筋膜,女性為宮頸及陰道后壁之間的筋膜,然后用電刀銳性分離直腸下1/3段前外側的直腸側韌帶,一般不做結扎,以免對自主神經(jīng)造成損傷。待直腸及其系膜完全游離后,在距病灶下緣約2~3cm處離斷直腸,將腫瘤標本移去后,常規(guī)用蒸餾水或含有5-FU的混合液沖洗遠端直腸腸腔和手術術野,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行直腸、降結腸端端吻合術,筆者體會到,對于距肛門5cm以上的直腸癌,一般可行保肛術,但對于腫瘤分化程度較差、有明顯浸潤性生長的患者,應改為Miles術,以確保手術的根治性。對照組60例患者均給予傳統(tǒng)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手術按照鈍性分離直腸周圍組織→切斷直腸“側韌帶”→離斷直腸→沖洗術野→根據(jù)患者情況行Dixon術或Miles術等常規(guī)方法進行。
兩組患者均給予5年以上隨訪,隨訪方式通過電話、復診、家訪等形式進行,以了解患者復發(fā)及生存率情況。根據(jù)隨訪結果觀察兩組患者保肛率、2年局部復發(fā)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情況,并進行對比分析。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保肛率為61.67%,2年局部復發(fā)率為8.33%,3年生存率為78.33%,5年生存率63.33%;對照組依次分別為36.67%、26.67%、58.33%、41.6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或 P<0.01)。 見表 1。
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具有惡性程度高、預后差、易復發(fā)等特點。治療上,直腸癌治療采用以外科根治性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目前,直腸全系膜切除術(TME)是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一種標準手術方式,將腫瘤局部復發(fā)率控制在3%-7%之間,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術后生存率[1]。TME與傳統(tǒng)根治術區(qū)別:傳統(tǒng)根治術是采用鈍性分離的方法進行分離的,這樣很易導致筋膜層撕裂,使系膜內(nèi)的腫瘤細胞或淋巴結脫落,而TME是使用剪刀或電刀分離直腸系膜的一種手術方式,它在直腸系膜周圍的臟或壁層之間的無血管區(qū)進行分離,直到直腸系膜及直腸全部游離為止,從而使手術根治效果更佳。此外,傳統(tǒng)根治術是以血管鉗鉗夾后再行直腸“側韌帶”切斷的,而直腸“側韌帶”屬直腸系膜范圍,故直腸系膜不能完全被切除。為進一步探討TME在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及臨床意義,本研究觀察了TME與傳統(tǒng)根治術治療直腸癌的臨床效果及預后情況,并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2年局部復發(fā)率為8.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67%,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較對照組有明顯提高,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TME主要適合環(huán)境包括直腸和腫瘤,對于腫瘤遠端的直腸系膜切除應>5cm或切除全部直腸系膜,同時保證直腸遠切緣距腫瘤2cm[2];傳統(tǒng)手術主要側重切緣和腫瘤的距離,認為遠側腸管切除應在5cm以上才算根治。因此,腫瘤距肛緣的距離在7~8cm以上才有機會保肛,距肛門7cm以下需行Miles術進行治療[3]。據(jù)有關學者報道:直腸癌遠側腸管的切除距離在2cm以上就足夠;對符合保肛適應證的低位直腸癌患者不會因為施行了Miles術而使其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4-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保肛率為61.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6.67%,表明實施TME可提高患者的保肛率。由于TME會切除大部分或全部直腸,患者術后直腸儲便功能幾乎會完全喪失,故多數(shù)患者術后會出現(xiàn)長時間的“前切除綜合征”(anteriorresection syndrome),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便急、便頻、便不盡,有時難以區(qū)分正常排便與排氣,故在TME術后應注意患者的排便問題。筆者認為:對直腸癌患者實施哪種類型的手術方式,除了觀察腫瘤和肛緣距離外,還應考慮腫瘤的分型、類型和周圍組織的浸潤情況等,以便選擇更為合適的手術方案。
表1 兩組患者保肛率、2年局部復發(fā)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情況(%)
總之,TME手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保肛率,降低患者術后局部復發(fā)率,明顯提高3、5年生存率。
[1]王強,江川,趙桂斌.應用國產(chǎn)雙吻合器行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116例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1):978-979.
[2]沈琳.結直腸癌治療研究進展(200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新進展要點)[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2):1035-1036.
[3]蔡宏,朱蕙燕,王亞農(nóng),等.老年人結直腸癌的外科治療(附266例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8):650-652.
[4]萬德森.大腸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4:96.
[5]顧晉.全直腸系膜切除術[J].中華外科雜志,2004,42(1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