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 徐德軍
微博客(Micro-blog)的概念始于2006年,博客先行者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率先推出Twitter服務。它是一個集有線網絡、無線網絡、即時通訊為一體的交流平臺,用戶可以通過網頁、手機短信、IM軟件和上百種API應用向其追隨者(followers)發(fā)送不超過140字的信息,從而分享自己的所見所得。
飯否網創(chuàng)始人王興于2007年5月在中國大陸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微博客網站,此后,各類微博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地紛紛試水這一領域:嘰歪和做啥網緊接著飯否成立,而騰訊“滔滔”微博的上線則標志著內地門戶網站開始入駐微博市場。2009年8月,備受期待的新浪微博開始內測。2010年1月20日,網易和搜狐微博幾乎在同一時間分別進行內測與公測。2月1日凌晨新浪微博全面升級為新版,添加了關注人分組、用戶標簽、發(fā)音樂微博等新功能。經過2010和2011兩年爆發(fā)式增長過后,中國微博市場逐漸形成了四大門戶微博: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搜狐微博和網易微博。
洛陽師范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的王妙婭在2010年8月對國內微博圖書館應用做過一次統(tǒng)計,共有14個圖書館開通了微博,其中13個微博分布于新浪微博平臺,公共圖書館2個和大學圖書館11個[1]。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的劉靜在2011年10月也對國內微博圖書館應用做過一次統(tǒng)計,新浪平臺未認證的圖書館微博有212個,認證的有45個[2]。
隨著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規(guī)范微博客法規(guī)的陸續(xù)出臺,微博實名認證已成為發(fā)展必然趨勢,筆者于2012年3月1日,再次對國內微博圖書館應用經行了統(tǒng)計,開通認證功能的有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搜狐微博,網易微博暫時沒有認證功能。表1列出了四大門戶微博圖書館的數量及重復情況,微博圖書館主要集中在新浪和騰訊兩大平臺。搜狐沒有1個認證微博圖書館,網易還在有效更新的微博圖書館也僅存7個,關注度最高是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有36個用戶,表明這兩大平臺已被圖書館完全放棄。同時在新浪和騰訊開通微博應用的有20個,45.5%的騰訊微博圖書館開通了新浪微博,14.8%的騰訊微博圖書館開通了騰訊微博,新浪是微博圖書館的主要陣地。因此,論文基于新浪平臺對國內微博圖書館應用進行研究分析。
表1 四大門戶認證的微博圖書館統(tǒng)計及重復情況表
135個微博圖書館平均擁有粉絲數2306人,平均微博發(fā)布450條。粉絲數過萬的有北京市東城區(qū)圖書館、新疆圖書館杭州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圖書館。表2列出了粉絲數前20名微博圖書館應用情況。更新頻率=(微博數/統(tǒng)計當日-第一條微博發(fā)布日),更新頻率表明了該微博的活躍指數。關注度=(粉絲數/統(tǒng)計當日-第一條微博發(fā)布日),關注度表明了該微博的影響力指數。表2可知,粉絲數跟微博數、開通時間沒有規(guī)律可循,突發(fā)公共事件通常能吸引大批粉絲的關注。臺灣網友“賀蘭泰”于2011年1月18日下午在新浪微博上發(fā)布的微博:“杭州圖書館不拒絕乞丐拾荒者入內讀書,引來了其他讀者的投訴,館長褚樹青回答說:‘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利選擇離開?!贝藯l微博發(fā)布僅兩天的時間里被轉發(fā)近1.6萬次,使得杭州圖書館與館長褚樹青被火爆“圍觀”,被感動的網民把杭州圖書館稱為“史上最溫暖圖書館”,而館長褚樹青則獲得“最感人館長”等盛贊[3]。
表2 粉絲數前20名微博圖書館
最早開通微博圖書館應用的是重慶大學圖書館,第一條微博發(fā)布時間為2009年11月11日。表3列出了圖書館微博的年代和圖書館性質統(tǒng)計,2009和2010年微博圖書館還處在不溫不火的萌芽狀態(tài),開通目的多數是新媒體服務手段的一種創(chuàng)新。2011年出現了爆發(fā)式增長,可以說是微博圖書館元年,新增微博113個,占總數比例為83.7%。
微博圖書館按類型主要分為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三類,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各有67個,學校圖書館僅有珠海三中圖書館1個。2011年之前公共圖書館開通微博應用主要是國內少數知名圖書館(杭州圖書館),隨著2011年政務微博的爆發(fā),作為政府公共服務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共圖書館微博應用也呈現出百花齊放之勢。
表3 年代及類型統(tǒng)計
表4可知,微博圖書館應用分布于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qū),廣東、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蘇位居前5,沿海東部地區(qū)占絕對多數有94個,比例為69.7%。客觀上反映了我國圖書館事業(yè)東西部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現狀,同時也表明中西部地區(qū)圖書館需要加快辦館理念的轉變,微博應用技術門檻很低,經費等物質條件不是阻礙微博圖書館推廣的關鍵因素。
表4 地區(qū)分布
微博因其受到每條只能發(fā)140個字的限制,發(fā)布內容通常短小精致、言簡意賅,呈現出碎片化閱讀特點。微博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新聞消息。微博客因為其簡短,可以通過網頁、IM工具、手機等多種方式發(fā)布、接收和查看,提供這類主題內容非常方便、合適,絕大多數圖書館都提供了這類內容。這些新聞消息主要包括圖書館舉辦的各種活動通知、新聞報道、新書及新到的各種資源預告、資源培訓講座、節(jié)假日開閉館時間等。
(2)鏈接轉發(fā)。受限于微博的字數控制,一條微博提供的信息不能完整呈現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微博通過鏈接圖書館網站、博客、網絡導航、數據庫資源等各種服務形式和內容更全面地推送給用戶。
(3)參考咨詢。圖書館通過面對面、電話、電子郵件、各種即時通訊工具等多種平臺提供參考咨詢服務,微博圖書館是這一服務方式的延伸,有著較強的及時性和互動性。部分圖書館除機構館微博外還專門開設了參考咨詢微博。
(4)用戶交流。微博是平等的、開放的、個性化、互動性的,讀者可以無障礙地參與。通過詼諧幽默的網絡語言,即時解答用戶各種各樣的咨詢,提升了圖書館的用戶認知度,拉近了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對于使用一個平臺還是多個平臺開通微博圖書館應用,業(yè)界還存在爭論。筆者認為平臺的選定應該由圖書館服務對象決定,圖書館需要分析服務對象微博應用習慣,不能想當然。新浪微博之所以目前微博圖書館應用最多,歸根結底得益于其商業(yè)化和市場化較早,微博積累了一定人氣之后很難將其舍棄。高校圖書館不能忽視騰訊微博的影響力,騰訊微博通過即時通訊工具QQ即可開通微博,無需注冊流程簡單,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對象絕大多數是18-30歲的青年人,這一用戶群體是騰訊QQ的成熟用戶,開通騰訊微博的可能性遠高于其他平臺,圖書館也更容易推廣自己的微博。
圖書館應設立專人定期更新微博,保持微博活躍度。博客在中國出現時也曾在圖書館界刮起了一股博客旋風,圖情名人相繼開通撰寫博客,業(yè)界紛紛發(fā)文論證圖書館應用博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隨著近年來一些圖情名人博客的相繼關閉,圖書館博客基本處于荒廢狀態(tài),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微博圖書館不應該重蹈覆轍。相反,微博一定程度上能夠激活圖情博客的“第二春”,微博由于受到140字的字數限制,有深度內涵的信息往往不能表達完整,鏈接博客正好了彌補了這一缺陷。
微博受眾的廣泛性和傳播的快速性,使之很容易成為虛假信息、不實言論的傳播平臺,將不實后果擴散到最大化,負面影響直接導致了圖書館及其管理部門在微博應用和審批上投鼠忌器。圖書館要加強微博內容管理,完善微博內容審核制度,規(guī)范微博發(fā)布內容,靈活應用評論關閉功能,規(guī)避風險。
傳統(tǒng)的圖書館用戶意見平臺需要面對面的群集座談或問卷調查才能實現。座談需要實物空間、場次安排和人員分配,問卷調查流程繁瑣、耗時較長,平臺構建成本很高,效果也不明顯。圖書館需要增加與用戶之間的有效溝通渠道,微博客的興起改變了傳統(tǒng)的公眾定義,人們即使不同時不同地,也能就同一問題發(fā)表意見。微博客用戶對于其功能的再設計重構了公共意見平臺。微博圖書館要積極利用“話題”功能來搜集用戶意見,以“#+事件+#”的格式來發(fā)表有關某一話題的信息與看法。當用戶在發(fā)言后加上“#+事件+#”格式的標簽后,更多的用戶就能參與到同一話題的討論之中,用戶之間相互交流看法,不再是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的單向交流。這條微博就會和許許多多包含相同標簽的微博一起組成不斷延伸的報道流、評論流。
微博之間的相互關注,能夠擴大自身微博的服務范圍和影響力。圖書館微博不同于名人微博,盲目最求粉絲數增加曝光度,圖書館期望通過微博將自己的服務多渠道地提供給用戶,本質上是圖書館服務方式的延伸。同行之間的相互關注,一方面可以了解行業(yè)動態(tài),增加行業(yè)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機會;另一方面,同一地區(qū)的同行關注能夠共享本地區(qū)各種豐富的文獻、活動、培訓和講座等資源。同時要重視“意見”領袖的作用,2011年9月5日,武漢工程大學機電工程系教師張志發(fā)布一條微博“圖書館的秘密”,當天就有近2000個網友的轉發(fā)、近600條評,清華大學圖書館、同濟大學圖書館、三聯書店等30余家圖書館或書店參與其中[4]。微博圖書館要關注的正是這類正面的意見“領袖”,借助他們來提高圖書館影響力。
數字圖書館時代web2.0的應用眾多,有Ajax、Wiki、RSS、Blog、TAG等。微博雖然不同于任何一種已有的新媒體,依然歸屬于Web2.0的范疇,是一種具有豐富的用戶體驗的、兼容性和整合度極高的社會媒體,在社會交流傳播中起著革命性的作用。
[1]王妙婭.國內圖書館微博應用現狀及建議[J].圖書館學研究,2010(12):37-41.
[2]劉靜.我國高校圖書館認證用戶微博調查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2(1):90-95.
[3]司姣姣.由一條微博引發(fā)的圖書館公關事件[J].圖書館建設,2011(4):79-81.
[4]陳博雷.大學教師掀國內首個微博“快閃”[N].楚天都市報,201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