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進一
金蟬脫殼連環(huán)騙
文/趙進一
在某物件內(nèi)安裝一個GPS定位儀,那么,不論它被丟失或遺忘在百里、千里之外的哪一個不知名的角落,它的主人瞬間就能找到它所處的具體方位……這在過去只能是個神話,而現(xiàn)在卻已經(jīng)是極其普通的一件事情。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善于鉆空子的犯罪分子竟從中發(fā)現(xiàn)作案的玄機:他們從GPS的功能中受到“啟發(fā)”,精心設(shè)計出一套連環(huán)騙局,騙取他人錢財。盡管最后他們都一一落入了法網(wǎng),但受害人的血汗錢已被他們揮霍一空,難以追回……
事情得從一輛突然失蹤的轎車說起。
2011年4月的一天早上,居住在上海國權(quán)北路居民小區(qū)的李先生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昨晚停放在小區(qū)里的一輛“標志207”轎車已經(jīng)不翼而飛,他以為車被竊賊偷走了。于是,李先生找保安問責(zé)。保安說他是見到這輛車被人開走了,但開車人沒敲沒砸,是用車鑰匙正大光明地開走的,保安還以為他就是車主呢!
李先生只得報案。經(jīng)過一番曲折,警方根據(jù)李先生提供的車型、車牌號等資料找到了車子的下落。令人吃驚的是,警方是在一家汽車租賃公司找到車子的。而且有關(guān)證照都表明,該車的產(chǎn)權(quán)屬于租賃公司。該公司負責(zé)人告訴警方,每當公司購買了新車,都要到公安機關(guān)的車管所去注冊登記,這輛車也是這樣。警方一一作了核實,確定其言不虛。
這車丟得好蹊蹺,一夜之間突然蒸發(fā);好不容易找到下落了,車子的“身份”卻變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李先生是這輛車的失主,而汽車租賃公司卻又有確鑿的證據(jù)表明車是屬于該公司的,這輛車究竟有幾個車主?另外,“開車人”的車鑰匙又是從哪來的?對于汽車租賃公司來說,他們也覺得不可思議:來公司租車的明明是另有其人,怎么又突然冒出“第三方”李先生來了?
一切,都是那么的撲朔迷離……
如何在科技發(fā)展的同時堵漏補縫,徹底消除不法分子依托高科技犯罪的空間,已成為社會管理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不要說李先生納悶,連辦案人員也感到奇怪——李先生聲稱他是車主,但調(diào)查下來產(chǎn)權(quán)卻屬汽車租賃公司。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不到在進一步的調(diào)查中,又冒出一個新的“車主”——在警方的一再詢問下,李先生只得告以“實情”:原來,他并非車主,車子是一個名叫嚴剛的人抵押給他的,車主應(yīng)該是嚴剛。李先生向警方講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一次,他在生意場上的一個熟人對他說,有個朋友(即嚴剛)最近急需用錢,如果有誰能借一筆款子給他,他可將一輛轎車作為抵押,并許以不菲的“利息”,而且借款期僅10天,保證按時歸還……見李先生猶豫不決,熟人說你盡管放心,有我作見證呢!李先生動心了,覺得這是一宗“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于是與嚴剛見了面。
開著車子過來的嚴剛說,這車是他爸買了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的?,F(xiàn)在他急需調(diào)頭寸,愿意將此車抵押給借款人。李先生手頭有3.5萬元現(xiàn)金,嚴剛說那就3.5萬吧。他當時就給李先生打了4.8萬元欠條,說其中的1.3萬元是10天借期的利息。緊接著,嚴剛把自己的身份證、駕駛證、車子的產(chǎn)權(quán)證及車架號、發(fā)動機號讓李先生一一過目,在李先生沒有什么異議后,他就把那輛“標致207”連同車鑰匙一同交到李先生手中……
3.5萬元錢出借10天就能獲1.3萬元利息!
李先生覺得簡直不可思議??捎惺烊俗髯C,還有價值10多萬元的車作抵押,李先生深信不疑地接受了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但他萬沒想到,還沒等到嚴剛來還錢取車,車子就不見了。一個賺錢的好機會眼看就要丟失了,李先生心里很不好受。警方根據(jù)李先生提供的嚴剛的身份證復(fù)印件(后來查明身份證是假的,證上的照片是真的),很快找到了嚴剛。
出人意料的是,調(diào)查表明,嚴剛非但不是真正的車主,而且連他的名字也是假的。他真名叫章兵,今年才22歲,上海人,無業(yè)人員。據(jù)其交代,車子是他從汽車租賃公司租來的,然后用此車作抵押騙錢。章兵當即被警方刑事拘留。
但租來的車總是要還的,租期到了,租賃公司來要車怎么辦?借的錢由誰還?對于這些問題,章兵的回答實在出人意料——
章兵說用租來的車騙到錢之后,他就“滑腳”了,反正他用的是假名,借款方很難找到他。至于車子,那就不用擔心了,因為車上安裝有GPS衛(wèi)星定位儀,不論車子停放在哪,公司都能知道它所處的方位,租期到了,租賃公司自然會派人用備用鑰匙把車開回去……李先生的車突然失蹤之謎就此解開。
當審訊人員問他:你怎么知道車上裝有GPS定位儀的呢?
不料,這一問,牽出了另一個騙子。
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章兵顯然沒有先前那么爽快。原來,此案非他一人所為,作案的“點子”源于他的一個名叫王不韋的朋友,此人比章兵大幾歲,文化程度也高些,曾因盜竊罪被判有期徒刑,出獄后仍不思悔改,干起了詐騙的勾當。
王不韋到案后,聲稱他也是個受害者。不久前被人用租來的車騙去幾萬元錢,心里很是懊喪,他沒有報案,也如法炮制,用同樣的手法去租車騙人,以期“挽回損失”。顯然,這是一派胡言。他以為把自己裝扮成受害人,博取了同情,就可以從輕發(fā)落了。在審訊人員的敦促下,他只得回到“主題”,老實交代作案過程——
他說,他曾經(jīng)租過車,有一次,車子的租期到了,他人卻在外地,急急趕回上海后,發(fā)現(xiàn)車不見了,經(jīng)多方查詢,方知車已被租賃公司開回去了,從而得知車上裝有GPS衛(wèi)星定位儀。他覺得這里面有漏洞可鉆,作案的“靈感”便由此而來:他說,此前他雖也有過花些小錢委托他人租車,再用假證搞假抵押騙錢的想法,卻又顧忌車子租期到了后,如不拿錢去贖車,對方真的會將車子扣押下來,到那時,租賃公司肯定會找他所委托的租車人,那事情就麻煩了,他很難逃脫干系?,F(xiàn)在好了,有了GPS,就不必擔心租賃公司找上門,錢到手后就可放心地“金蟬脫殼”。受害人找不到他也找不到車,就只能作罷……沒了“后顧之憂”,他堅定了“租車騙錢”的念頭。至于身份證、產(chǎn)權(quán)證、駕駛證等都可以花錢到專門制作假證的地方去買。當然,身份證雖可作假,但證上的照片卻必須是真的,否則沒法騙人,不過他又心存僥幸,認為光憑一張照片、一個假名字,公安機關(guān)是很難找到人的,況且做此類事總要冒點險的……就這樣思來想去,一整套連環(huán)騙局就出了籠,然后他毫無保留地把這一“研究成果”拱手奉送給好友章兵。
連環(huán)騙局設(shè)計完畢以后,王、章兩人相互勾結(jié),以“嚴剛”為名,共同作案,接連用租來的車作“抵押”,騙取他人錢財后,就溜之大吉。接連作案,頻頻得手。孰料,兩人正在得意忘形之際,警方已將同類型案件串并偵查,將他們所作的三起案件都查了個水落石出。經(jīng)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檢察院批準,王、章兩人均因詐騙罪被逮捕法辦,最后分別被虹口區(q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及四年六個月,并分別被課以罰金。
天網(wǎng)恢恢,金蟬終難脫殼。
隨著法槌的重重落下,案件了結(jié),犯罪分子到了他們該去的地方。但是隱藏在此類案件背后的問題如何解決值得深入探討。
就本案而論,連環(huán)騙局之所以得逞是基于兩個原因——租賃公司出租車輛的“門檻”太低:租車人只需出示身份證、駕駛證,同時付清租金即可將車開走,至于證件是真是假公司無暇(也無法)顧及,反正租金到手就可以了,租車“門檻”低,使犯罪分子能輕而易舉地租到車子,此其一;其二,公司之所以能如此放心大膽地讓租車人將車開走是基于車上安裝有GPS定位儀,公司無需擔心車子丟失,這就給犯罪分子以“想象的空間”,即鉆空子的機會。
這些問題怎么解決?汽車租賃公司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汽車租賃是一個新興行業(yè),行業(yè)內(nèi)競爭比較激烈,如果把租車的“門檻”抬得太高,勢必影響生意。但是考慮到社會整體效益,不少租賃公司已經(jīng)開始抬高租車的“門檻”,并同時規(guī)定:租車除了憑身份證、駕駛證外,還須憑銀行信用卡(此卡難以偽造),而且要求是同一客戶的“兩證一卡”,同時規(guī)定必須由本人到公司提車。這樣,“門檻”問題基本解決;至于GPS定位儀,這是保障車輛安全所必需的,不能因為犯罪分子利用了它而停止使用,只要有嚴密細致的制度作保障,GPS的“負面作用”當會自行消除。據(jù)悉,上海汽車租賃行業(yè)已著手建立“黑名單系統(tǒng)”,全市所有租賃公司共享這個系統(tǒng)。凡有過不良信譽記錄的客戶一旦進入這個系統(tǒng),以后就很難在本市任何一家汽車租賃公司租到車子……
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檢察院承辦檢察官丁琢之指出,其實,要避免上當受騙并不難,借款人只需在接收抵押車輛前,將對方提供的有關(guān)證照到公安機關(guān)核查一下,騙子就無法得逞了……
制定嚴密的規(guī)章制度堵塞漏洞,杜絕此類案件的發(fā)生,不但汽車租賃公司要這樣做,而且應(yīng)該成為全市各行各業(yè)的共同行動。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