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文忠 裴毅然
A走進陌生非洲
文/劉文忠 裴毅然
非洲在國人印象中的代表詞語是臟、亂、差、熱、窮、病。其實,真正進入非洲,會發(fā)現(xiàn)體現(xiàn)非洲的關鍵詞應該是:原始、久遠、神秘、樸素。
在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里巴市,中埃兩國建筑工人在正在建設的非洲聯(lián)盟大廈施工。現(xiàn)在,這座由中國政府出資2億美元援建的建筑已成為這座城市的至高點。(圖/CFP)
非洲也越來越“經(jīng)濟”了,木雕石雕為非洲“洲粹”,聞名世界。津巴布韋更是最著名的石雕國家,石雕已是家族祖業(yè)。距離首都哈拉雷110公里的坦戈南戈石雕村,200多位石雕藝人,一年耗料千噸,村童四歲就開始學習石雕了。
只要看到黃皮膚者走近,黑人都會搶著說漢語:“你好!”“便宜、便宜來!”,“真貨、不是假貨!”黑人純樸簡單,不像中國商人笑里藏虛,不用謹防上當。幾乎所有訪非游客,都會愉快買回一些非洲木雕石雕。
駛向坦戈南戈的土路上,兩邊像儀仗隊般排滿石雕,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津巴布韋石雕夸張、自然,充滿生命活力。各種造型源于宗教及民間故事。津巴布韋石雕在歐美、日本、香港均引轟動。前些年在京、滬、粵展出,展品一“搶”而光。旅游團里的收藏者,這回“老鼠跌進米缸”,一路覓珍。華人導游小姐說:非洲木雕石雕的價格,是被中國人炒起來的。
晚餐后,導游笑問:“想不想在津巴布韋做億萬富翁?”當然一片“想!”導游便帶我們到小店用美金兌津幣,當一張張票面十億、百億、千億的紙幣遞過來,大家目瞪口呆。遞出去不過十幾塊美金,遞回來就成了億萬富翁?!
津巴布韋幣制改革引出世界笑話。2009年1月,該國銀行發(fā)行百萬億面值大鈔,在原先一塊津元后面加上14個零,創(chuàng)下貨幣史世界紀錄。全球最窮的津巴布韋一下成了“億萬富翁”最多的國家。2月2日又決定去掉12個零,一萬億面值只相當一元。貨幣大起大落,薪水連上班乘坐公交都不夠,日薪只掙兩塊面包。最嚴重時,一摞貨幣買不回等量白紙,津人只能用錢糊墻,政府被迫取消津幣,改用美元流通,成為全球唯一沒有本幣的國家。
團里有人用電腦上網(wǎng)查得上海錢幣行情,發(fā)現(xiàn)七角人民幣換取一元津巴布韋硬幣,已炒到17塊人民幣,1比24的賺率,小店硬幣立即被換光。一隊人馬接著涌入超市,借買東西瘋換一元硬幣,再掃一光??吹街袊巳绱伺d高采烈,黑人營業(yè)員一個個目瞪口呆。
非洲崇拜圖騰,每個氏族都有徽號,或動物或植物作為本族名稱。圖騰乃非洲社會秩序的基石,既是信仰旗幟、預言護神,也是文化基本元素。但非洲第一宗教卻是外來的基督教。飲食文化沒有一整套禁吃規(guī)定,非洲人喜食野味,大塊吃肉,赤手抓飯。燒烤是黑人的最愛,不愛蔬菜,魚翅燕窩也非所愛。
非洲少男少女是否成年,并不根據(jù)年齡,而是看其是否舉行成年禮——割禮。割禮被認為是非洲男人的應盡義務,而女性割禮通常為宗教儀式,四至十間歲進行,割去陰唇。女子割禮不像男子割禮那般狂歡,有點神秘。此俗曾遭一些人士的反對,但收效甚微。
非洲婚俗不講輩分,普遍多妻,童婚嚴重。埃塞俄比亞童養(yǎng)媳比例全球最高,1600萬人口的阿姆哈拉族地區(qū),童養(yǎng)媳高達82%。
艾滋病肆虐非洲。1981年發(fā)現(xiàn)首例患者,現(xiàn)有三千萬黑人感染艾滋病,占全球艾滋病患者的70%。津巴布韋總統(tǒng)穆加貝承認數(shù)名家庭成員感染艾滋病毒。贊比亞前總統(tǒng)卡翁達之子也染上了艾滋病。哈拉雷大街上,到處是無償使用避孕套的宣傳廣告,飯店賓館亦免費提供此物。華資企業(yè)的黑人艾滋患者,可不必上班照領工資,但患病工人往往堅持活一天干一天,不肯承認有病,不愿白拿錢不干活。不少非洲中資企業(yè)和華僑加入聯(lián)合國援助艾滋病人的各項活動。
15世紀,基督教傳入撒哈拉以南。19世紀,白人成規(guī)模進入非洲殖民。1884年柏林會議開啟基督教在非洲的大傳播,進入百年傳教的黃金時代。非洲成為二十世紀全球基督教人數(shù)增長最快地區(qū),3.47億基督徒,占當時非洲人口的46%。截至2000年,非洲有58萬余座教堂,還有越來越多的獨立教會?;酵阶疃嗟膰覟榧{米比亞,占人口的90%。剛果(金)83%,肯尼亞、加蓬、安哥拉等國70%以上。贊比亞75%,穆斯林與印度教占24%。
基督教成為非洲第一宗教。非洲各國精英幾乎全畢業(yè)于歐美高校。元首就職儀式、國慶大典、學位授予、婚禮葬禮等,都少不了牧師神甫到場。最重大的節(jié)日是圣誕節(jié),而非獨立節(jié)。復活節(jié)、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也已成為中南部非洲的普遍節(jié)日。教育體系、軍隊操典、教材藥典也全英式,市政建筑參照西方標準,汽車方向盤裝在右邊。西餐是最體面的餐式。
非洲許多國家比中國窮,兩極分化,貪污腐敗嚴重,但社會對立不明顯,仇富情緒不嚴重。殖民者留下的法制宗教、文化語言等仍在發(fā)酵,作用明顯。如非洲人大多是“歡樂的窮人”。黑人普遍認為:我窮沒關系,但我有自尊與清白;財富不屬于我,就不該去拿,一切交由上帝安排。上帝使他們知足安樂,黑人對工作優(yōu)哉游哉,心態(tài)樂觀,依戀自然,看淡死亡。
非洲人嘲諷沒有宗教的中國人:“中國人有毛病,對的是對的,錯的也是對的。”華人到當?shù)卣k事或法院應訟,都要填寫一系列表格,其中一項宗教信仰。華人很為難,只能空著。黑人官員問:“怎么不填寫?”華人回答:“我們無宗教信仰。”黑人官員疑惑不解,人怎么會沒有宗教信仰?“那么,你們中國人的人生目的是什么?”
非洲被稱全球最后一座金礦,各種膚色的人都在這里淘金,華人已達百余萬。中國同48個非洲國家建交,高層互訪800多次。非洲領導人訪華,要錢要援,中國領導人每次訪非,兜里也得揣著援建項目。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已超過美國,也超過法日在非洲的投資,進入非洲的中國公司有六千多家,曾向非洲一年出口800多萬臺風扇,600多萬臺冰箱。僅尼日利亞就進口180萬部中國摩托車。南非世界杯,從足球到電子顯示屏,從嗚嗚祖啦到裁判員服裝,全是Made in China。浙江義烏每天運往非洲的集裝箱有400~600個。商務部數(shù)據(jù):中國與非洲的年貿(mào)易額逾千億美元,2000年以來年均增率33.5%。未來三至五年內(nèi),中非貿(mào)易額可能突破三千億美元。
1960年代以來,大多數(shù)非洲國家漸行多黨民選制,但仍有一些非洲國家籠罩在獨裁陰影之下,人民承受內(nèi)戰(zhàn)蹂躪。1990年代,艾滋病大規(guī)模爆發(fā),嚴重削減黑人壽命。非洲人生存條件很低,貧窮落后的山區(qū)農(nóng)村,簡陋小茅房,沒有床,四壁空空,沒有一件現(xiàn)代化用品。非洲人說:“穿衣一塊布,吃飯爬上樹(摘果),經(jīng)濟靠援助?!笔聦嵣希侵奕嗣駶u漸享受到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均值,若無富國,何來“經(jīng)濟靠援助”?
中國援非近900個項目,2000年免除31個非洲國家156筆債務,總額109億人民幣??吹秸l頻向非洲出手,華商當然緊跟而上。2006年,中國政府召開中非合作北京論壇,又努力辦好各國孔子學院,再發(fā)起各種關愛行動,應對非洲各國本土化政策及糧食、金融、霍亂等危機。不少華人從中國政府的動作中嗅到巨大商機,紛紛從俄歐、南美、東南亞、中東撒出,揮師非洲。赴非華商說:歐美和東南亞對華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抵制,排華反華情緒蔓延,且市場飽和,非洲易入并安全,加上中國政府經(jīng)濟戰(zhàn)略重心移向非洲,當然跟著政府走。
在非華人一般都經(jīng)商成功。初到非洲的華人身無分文,通過打拼積蓄開小店,一步步壯大。但港臺華商與大陸華人存在代溝。港臺華商屬于“老華人“,有的已幾代在非洲,國內(nèi)已無直系親屬。大陸華人屬于“新華人”,改革開放以后才到非洲,與國內(nèi)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為國內(nèi)企業(yè)與非洲的合作牽線上,作用要比老華僑大得多。不過,“新華人”亦將假冒偽劣倒騰到非洲,一些人甚至樂于當蛇頭,通過非法移民撈取錢財,甚至把國內(nèi)黑社會的一套移植非洲。不少老華人看不慣新華人的品行。
印度人在非洲的根基要比中國人深得多,有語言優(yōu)勢。他們搶先占領非洲市場,買下地皮與商鋪,轉(zhuǎn)租華商。但印度人的身后沒有華人的廉價商品,只得從華商處進貨。中國人的弱點不通英語,只能惡補。
導游告訴我們一則故事:前些年一位中國領導人訪問贊比來,提出援建一座萬人體育場,贊比亞領導人婉拒:我們沒那么多人進這樣大的場地,不需要,會浪費。但中國政府還是援建了一座萬人體育場,結(jié)果沒派上幾次用途,一直空蕩蕩閑置著,還浪費大筆維修費。非洲人很納悶:中國領導人怎么如此慷慨?
非洲人對華人的正面印象為:勤、靈、快、富。非洲人常夸中國人“吃苦耐勞”。在非華人幾乎從沒有周末和節(jié)假日,七點上班,十八點半下班,晚上還要加班,從不去教堂,只知道賺錢。沒有人愿做的事,華人都會去做。對于這種苦行僧式的工作態(tài)度,,非洲人無法理解,稱華人為“人肉機器”。他們經(jīng)常問中國人:“工作難道就是人活著的唯一目的么?”非洲人認為工作、賺錢只是人生的過程,并非目的。人生目的只能是精神追求,歸宿當然是上帝。
非洲人從心里佩服華人的勤勞,知道無法跟中國人競爭。非洲早就實行每周五日工作制。如讓非洲人晚下班十分鐘,他們會向老板索要加班工資,不付就把老板告上法庭。盡管加班費比工資高出很多,當?shù)厝艘膊辉讣影?,他們要充分享受法律賦予他們的休閑,這是白人教會黑人的。
非洲人對中國人的另一印象是“清心寡欲”。非洲人的性觀念比較開放,多數(shù)國家一夫多妻制。他們見中國男人單身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不找女人,驚訝萬分。在非洲,不僅白人身邊依偎著身材絕好的黑姑娘,健壯的黑小子也會挽上歐美白姑娘,孤獨的就是中國人。非洲人不解:“中國人在國外不需要女人嗎!”
非洲人對中國人也有負面印象。如廉價劣質(zhì)的代名詞——Made in China。非洲市場上,充斥中國服裝、小家電、五金、摩托車。非洲人問中國人:“你們有好產(chǎn)品嗎?”導游告訴我:在非華人一般不買廉價國產(chǎn)車,而買價高質(zhì)優(yōu)的日本豐田、三菱。導游的廚房五個月?lián)Q了四個“Made in China”水龍頭,現(xiàn)在她已不買“Made in China”了。
華人“法律意識淡薄”。一些中國企業(yè)不和員工簽合同,不上任何保險,甚至無視當?shù)胤?,支付薪額低于所在國規(guī)定的最低工資,節(jié)假日強迫員工上班,且不付加班費,還隨意解雇員工,沖突頻繁,官司連連。在國內(nèi),企業(yè)老板財大氣粗,用錢擺平一切,在非洲就不靈了。黑人都知道法律維權,常常將老板告上法庭,這也是白人教會黑人的。一些華人偷運象牙。不少非洲人說:我們不敢做的違法事,中國人都敢做。華人赴非,第一件事就應該熟悉當?shù)胤?,以免被動?/p>
對華人的負面印象還有“不注意自身形象”。非洲人最初被白人強迫穿上衣服,如今他們公務活動一定西裝革履。許多中高檔場所,如機場、飯店、賓館,到處都能看到衣冠楚楚、文質(zhì)彬彬的黑人。他們保持了白人留下的現(xiàn)代文明,瞧不起華人的隨便吐痰、大聲說話、不排隊、公共場所脫鞋光腳。在非華企一般艱苦奮斗,辦公場所簡陋,不注意門面裝修,員工不注意形象,似乎華人都很邋遢。
“中國人擾亂市場”,也是抱怨之一。一些中國企業(yè)先用超低價格中標,擠掉歐美企業(yè),再降低施工標準,偷工減料,嚴重損害產(chǎn)品或工程質(zhì)量。
“華人不團結(jié)“,黑人居然也知道這一“國粹”。在非華人見面很少打招呼,遠離祖國幾萬里,見了如同外國人一樣冷漠。至于同城開店的華人,不少大傷和氣,甚至勢不兩立、不共戴天。在非華人一般以省劃界,形成“省伙”,互相拆臺。向當局舉報各種貓膩者,往往不是黑人,而是中國人。
非洲警察與官員常會以各種借口找華人的麻煩,因為中國人碰到檢查,第一反應就是塞錢,不像白人走法律途徑。我們在進出非洲各國海關,經(jīng)常碰到這種事。因此,便準備了不少小禮品,一碰刁難就塞禮品,如不行再掏錢,一塊美金、十塊美金討價還價。
在津巴布韋公路上,我們的旅游車先后被警察攔截十六次,理由是檢查司機的健康證,找理由罰款,弄得我們很掃興,因為警察知道車上坐著中國游客。我們不甘心黑人司機如此被敲詐,便想出一套辦法,看到警察攔截,全車打開窗戶,集體向警察揮手喊英語:“我們是中國人,您好!謝謝!”此招非常管用,弄得警察哭笑不得,只得揮手通過。
導游告訴我們:非洲交警特別喜歡找中國人,老遠就吹哨子比畫停車,找各種借口查驗各種證件,查駕照、身份證、隨車物品,目的當然在于要中國人花“買路錢”。
最大的麻煩是一些非洲政黨開始利用華人做文章,在報刊上稱中國政府為新殖民主義壓迫者。他們攻擊華裔,認為華商太有錢,跑到非洲來污染環(huán)境和搶奪資源。攻擊中國是“最壞的投資者”、“最壞雇主”,甚至揚言要把中國商人趕出非洲。
當?shù)厝A人告訴我:華人在非洲受刁難乃常事,白人就暢通無阻;我們和黑人講友誼,他們和我們講霸道。黑人認為:你在我的地盤上,就要讓你放點血。華人經(jīng)常向中國使館求助,解決途徑也只能是“塞美金”。導游也告知:黑人欺負華人,往往有恃無恐,雖然各國都有華人商會和華僑協(xié)會。
當然,有幾朵烏云也很正常。歸根結(jié)底,經(jīng)濟合作符合中國與非洲的根本利益,只要有共同利益,就容易達成共識。百萬華人在非洲呵,還能小覷么?
編輯:陳暢鳴 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