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先 周曉晴
(四川大學 圖書館文理分館,四川 成都 610064)
《屈原》已是公認的經(jīng)典作品,可與世界杰作媲美。它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歡迎,而且,同樣得到世界人民的熱愛。該劇在國外的演出情況即是證明。
在蘇聯(lián)
1942年4月3日至4月20日,《屈原》在重慶首次演出,連演17天,觀眾達30萬人之多。最后一場演出,特別邀請了蘇聯(lián)駐華大使潘友新和使館工作人員觀看,一致拍手叫好。大使還非常抱歉地說:“可惜是在戰(zhàn)時,否則我一定想法子把你們?nèi)嗳笋R請到莫斯科去?!惫艋卮鹚f:“但愿我們早日打敗法西斯強盜,讓我們的戲能夠在友邦首都上演的幸福!”文化參贊費德林隨即著手《屈原》的俄文翻譯工作,并撰寫了題為《論郭沫若之〈屈原〉》,文章一開頭就寫道:
郭沫若新著的歷史劇《屈原》的出現(xiàn),是近幾年來中國文壇上的一件重大的事情。毫無疑問地,這已是作者在戲劇方面的一個創(chuàng)作上的大成功。在這以前,我們大家都知道郭沫若是位詩人,是位作家和學者。只是在最近幾年來,他才顯示出他還是一位寫作歷史劇的巨匠?!肚芬粍。@得了中國現(xiàn)代戲劇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成功。(費德林:《論郭沫若之〈屈原〉》,原載蘇聯(lián)《國際文學》,蘇牧譯,載《文學創(chuàng)作》第三卷第二期。)
俄文版《屈原》于1951年10月在莫斯科正式出版。1952年3月費德林在莫斯科見到了郭沫若,說:莫斯科戲劇界正醞釀《屈原》的演出。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主席法捷耶夫還當面告知郭沫若,他很欣賞這個劇本,人物塑造得很鮮明。
1952年12月12日,郭沫若和宋慶齡率中國代表團前往維也納參加世界人民和平大會。會議于23日結束,隨即乘火車回莫斯科。28日,費德林和著名導演珂米沙日夫斯基便專程前往郭沫若住地進行訪問,具體商談《屈原》在莫斯科上演一事。珂米沙日夫斯基商談前就對劇本作了仔細研究,完全愛上了這個劇本。為了使蘇聯(lián)觀眾更易于接受,他對劇本的某些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議。郭沫若采納了他的大部分建議,馬上著手進行補充、修改,直到完成才離開莫斯科。很快,《屈原》就在莫斯科上演了。1953年6月2日,上?!缎旅裢砜芬浴丁辞翟谀箍粕涎荨窞轭}作了這樣的報道:
莫斯科的育摩洛伐劇院即將上演郭沫若所創(chuàng)作的《屈原》一劇,這個戲配合著蘇聯(lián)文藝界對于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的紀念活動,已引起了蘇聯(lián)人民的高度的注意。
劇院對這次演出作了精心安排,充分準備。導演由夫·柯密斯薩爾席夫斯基擔任,美工裝置則由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功勛美術家夫·雷恩停擔任,屈原由俄羅期加盟共和國功勛演員夫·柯爾恰根扮演,南后鄭袖由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功勛演員愛·基利洛娃扮演,嬋娟、張儀、漁夫分別由優(yōu)秀演員伊·基謝列娃恩·菲利皮夫、斯·查依戚春扮演……1954年1月30日開始,在莫斯科葉爾洛娃劇院正式演出,受到蘇聯(lián)人民的熱烈歡迎。
1954年1月30日,《屈原》在莫斯科葉爾洛娃劇場演出劇照
在日本
日本是演出《屈原》最多的國家,據(jù)統(tǒng)計,截止1972年20年間,累計演出達五百多場。演出場次遠遠超過了中國。
早在1952年,日本著名評論家須田楨一就將《屈原》譯成日文,并進行了改編。八月,前進座劇團開始在大阪、京都、關西、九洲、長野等地巡回演出,計264場,觀眾達22萬人,還舉行座談會340余次,并決定每十年上演一次。
首次公演的第一天是在長野縣的一個叫做豐科的小城鎮(zhèn)。演完戲后演員們到澡堂去洗澡,有兩位六十歲上下的農(nóng)民正在議論《屈原》的演出:
今天的戲真是好戲,我流了很多眼淚。楚王和南后真把我氣死了。
嗯,我活了這么大的年紀,還沒有看過這樣好的戲呢。
在靜岡和沼澤一帶公演的時候,農(nóng)村的老大娘拿著橘子向楚王、南后和張儀等人的身上打過去。有人還拿著煮熟了的雞蛋向楚王身上拋去,說:“這個好色鬼,怎么不懂得女狐貍精的毒計?”冷不妨遭到打擊的楚王和南后等人都楞在那里,以致把臺詞都給忘掉了。
……
可見,《屈原》受到日本勞動人民的熱愛和歡迎。1962年,劇團在東京讀賣劇場再次公演,仍由河原崎長十郎擔任導演并主演屈原。演出仍然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日后,隨著國際國內(nèi)政治形勢的變化,劇團受到波及,發(fā)生分裂……1967年河原崎長十郎離開了劇團,到北京療養(yǎng)……1968年離開北京返回日本的時候,郭沫若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河原崎長十郎。郭沫若的接見,給了河原崎長十郎極大的鼓舞。他后來回憶道:
先生溫暖地詢問我:“長十郎君,回日本后打算做什么?”
我回答說:“我從童年時代開始,就愿意在戲劇界工作?;貒筮€想從事戲劇工作。在現(xiàn)今的日本,從事戲劇事業(yè)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有這種可能,我想上演先生的《屈原》。”
先生仿佛聽到了意外的話,眼睛緊緊地盯著我說:“您怎么看我的《屈原》?”
我說:“在現(xiàn)在的日本,上演先生的《屈原》,將會受到廣大觀眾的極大歡迎。肯定會給日本社會很大的影響?!毕壬c著頭說:“嗯……”沒有表示好也沒表示不好。
我懂得先生的瞳孔里帶著藍色的含義,這雙瞳孔我是永世難忘的。我在感動中和他告別了。
回國后,我天天期待著能早日演出《屈原》。
歷史的機遇終于來到了。1972年,中日兩國恢復了邦交。不是由前進座,而是由支持這個事業(yè)的各階層的人民的努力,由希望這個事業(yè)繁榮的各位藝術家們的參與和計劃,加以得到郭沫若先生愉快的允諾,《屈原》終于堂堂正正重新上演了。而且非常成功。郭沫若特地書贈河原崎長十郎詩一首:
滋蘭九畹成蕭艾,桔樹亭亭發(fā)浩歌。
長劍陸離天可依,劈開玉宇創(chuàng)銀河。
河原崎長十郎同志,為促進中日友好和恢復日中邦交,將于一九七二年春在日本第三次演出史劇《屈原》,題此以贈,預祝成功。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郭沫若
1979年,為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締結,并悼念郭沫若逝世,3月1日至5月15日再次在東京公演了《屈原》。且于1980年11月率團來華演出,受到中國人民和文藝工作者的熱烈歡迎。這是第一次外國戲劇家扮演中國的劇作,而且精彩、富有創(chuàng)造性,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頁新的佳話,遺憾的是郭老未能親自看到《屈原》來華的成功演出,否則他一定會寫出更動人心弦的詩篇來。
在羅馬尼亞
新中國成立后,羅馬尼亞文譯本的中國文學的數(shù)量不斷增長。1957年,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和《屈原》的羅馬尼亞文譯本相繼出版,電臺還廣播了一位羅馬尼亞作家改編的劇本《屈原》。
為了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九周年,斯大林城國家劇院決定上演郭沫若的《屈原》。劇院的藝術家們,充分認識到他們在羅馬尼亞上演第一個中國戲劇所負的重大責任,進行了大約一年之久的艱苦勞動。他們研究了關于劇本、作者、中國戲劇的特征、風格、服裝、化裝、表演等的參考資料,在這方面得到了中國駐布加勒斯特大使館的極大幫助。
斯大林城國家劇院的領導啟用了第一流的導演和演員。導演由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米海爾·巴斯加爾擔任,他對劇本作了出色的處理;演員愛彌爾·錫立汀諾維奇扮演詩人屈原,賦予人物以精神上的崇高和力量,帶著正義的憤怒把揭露宮廷罪惡的對白說得極為生動。維克多琳娜·奧尼西雅努扮演那個出賣祖國、殘害無辜百姓、狡猾而陰險的南后鄭袖,她的表演是有力的又是自然的。功勛演員米蘇·福爾汀諾扮演的楚懷王,這個角色是個膽小、怯懦、貪婪、愚蠢的老人,演員賦予這個可惡的人物以一種有節(jié)制的漫畫化的調(diào)子。用巫術為屈原招魂的老者,由鮑里斯·迦甫里契扮演,給人印象很深。演員們不僅成功地刻劃出自己所扮的角色,而且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整體上和風格上的非凡的統(tǒng)一。他們?nèi)狈μ幚碇袊枧_人物和中國古代招魂者的藝術經(jīng)驗,此外,他們生活在與劇中人完全不同的時代,因此他們的成就更為可貴。這里還應當提到舞臺美術家克利斯汀娜·塞利昂設計的簡煉的、寫意的舞臺裝置和優(yōu)美的服裝,以及斯大林城音樂劇院巴蕾舞團的有價值的貢獻。《屈原》經(jīng)過了演員們長期的準備工作和熱情勞動,1958年9月28日初的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這個戲的演出熱誠地表達了對偉大中國人民的友情。當柯柏年大使走上舞臺向演員們獻花并祝賀他們的時候,觀眾經(jīng)久不息地歡呼著羅中兩國人民的牢不可破的友誼。評論家對原劇的詩的素質(zhì),對羅馬尼亞詩人弗拉伊古·貝爾納的翻譯,對導演和表演,都作了很高的贊美。在這次演出之后,斯大林城國家劇院決定讓這個戲參加“羅馬尼亞戲劇節(jié)”的演出。
1958年9月28日,《屈原》在羅馬尼亞斯大林城國家劇院上演
在越南
郭沫若的《屈原》很早就翻譯成了越南文。
上世紀50年代,越南中央改良劇團和越南南方改良劇團就將《屈原》改編成了越南古典戲劇,多年來一直在公演,受到觀眾喜愛。劇團還將它改編成歌劇,在河內(nèi)大戲院的舞臺上公演,場場吸引觀眾,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越南人民始終把屈原視為愛國英雄。
在捷克斯洛伐克
1957年春天,捷克斯洛伐克戲劇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著名中國作家郭沫若所寫的話劇《屈原》的演出。它先在捷克斯洛伐克廣播電臺所舉辦的“戲劇晚會”的節(jié)目中進行播送,然后又在布爾諾國立劇院上演。繼之,在首都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軍隊中央劇院也演出了這個戲,為使捷克斯洛伐克觀眾易于了解,上演時用了“愛情和叛逆之歌”來作劇名。
劇院對《屈原》的排演非常重視,不但特地邀請了一些東方學家擔任顧問,而且還邀請了曾作為訪華文化代表團團員到過中國,在中國舞臺上看過《屈原》的布烈索娃和青年詩人巴維爾·科奧烏特,以及民族劇院的女演員瑪麗婭等參加工作。
導演楊·博羅達奇,是位經(jīng)驗豐富的大師。他的導演手法的特點是和諧而穩(wěn)健。由于他的深思熟慮,使這個近于古典派的戲劇表現(xiàn)得詩情洋溢,而又樸實動人。
卓越的戲劇活動家符拉其米爾·什美臘爾扮演“屈原”一角,他的化裝逼真,還充分地運用了自己的特長——說白的修養(yǎng)和優(yōu)美的藝術表情。他所創(chuàng)造的形象,是通過自己的人道主義、高尚品質(zhì)、自尊心、內(nèi)心的寧靜和協(xié)調(diào)所體現(xiàn)出來的。
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電影《新戰(zhàn)士站起來》的主角安托尼亞·海格爾莉歌娃扮演了南后鄭袖。她將這個角色表演得端莊、熱情,而又貪婪自私。
觀眾們都感到,侍女嬋娟的表演最接近中國風格了。這個角色是青年女演員伊爾日伊娜·伊臘斯科娃扮演。
對于反派人物公子子蘭、楚懷王、上官大夫靳尚等的處理也有獨到之處,只把他們放在略為受到諷刺的地位,并不把他們搬弄得很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