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慧芳
“類型電影呈現兩種形式,一是以純粹的原有樣式繼續(xù)攝制;一類是類型之間、類型片和非類型片之間相互影響和滲透,形式類型融合的形態(tài)或亞類型?!鼻啻簮矍殡娪笆乔啻浩蛺矍槠瑑煞N典型題材的融合和彼此滲透,作為一種亞類型的電影類型在逐漸多元化,嘗試更豐富的類型方向。
青春片在國外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影片類型,具有穩(wěn)定的觀眾群體、敘事主題、影像風格。相比之下我國青春片還在不斷成型之中。愛情是青春片中必不可少的主題,青春愛情電影中純美的人物和影像、恬靜的愛情、輕松詼諧的格調、時尚靚麗的景觀獲得青年人的親近與欣賞。目前,第六代導演在創(chuàng)作青春片上近年有了不少突破,新銳導演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作更多貼近當下社會潮流和青年人生活的電影。當前青春愛情電影中,以都市愛情類、運動愛情類、校園愛情類為比較典型的三種類型。
都市愛情是青春愛情電影的重要主題之一。幾年來以都市背景為題材的青春愛情電影在數量上和創(chuàng)作質量上都有了提到與進步。都市愛情的大背景下,也出現了主題豐富的各類青春愛情片,如以失戀為主題的《失戀33天》(2011)、以職場愛情為背景的《杜拉拉升職記》(2010)、《終極匹配》(2010)、《我的美女老板》(2010),以相親為主題的《非誠勿擾》(2008)、《非誠勿擾2》(2010)、以探討愛情中的欺騙與諷刺的《真心話大冒險》(2012)、以地下搖滾青年的愛情為主的《北京樂與路》(2001)等等。都市愛情類青春愛情電影偏重青年人當中的成人市場,其中多結合職場、婚姻等青年人關心的問題,關注多元化的戀愛觀沖突、金錢與愛情的矛盾、剩女剩男、大齡婚嫁等都市中的青年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近十年來,以時尚運動為背景乃至主題的運動愛情類青春愛情電影開始涌現。其中包括以極限運動為背景的《無極限之危情速遞》(2011)、賽車為背景的《頭文字D》(2005)、以籃球運動為背景的《大灌籃》(2008)、以跑酷運動為背景的《玩酷青春》(2010)。最新上映的有以動力傘極限運動為故事背景的愛情時尚輕喜劇電影《一起飛》,描述了富二代小姐何芊芊,一次意外中結識了動力傘教練退伍特種兵許逸凡并墜入愛河的故事。運動愛情類電影將時尚運動這種典型的青年人文化與愛情主題進行結合,是近年來的有益突破。
從數量上來看,以校園愛情為主題的青春愛情電影在美國、日韓、泰國、臺灣等地區(qū)有突破性的發(fā)展,相比之下內地在校園愛情這個題材上的突破很少。青春片是以青少年的生活為表現對象的電影,校園生活是青年人的重要生活圈,校園愛情難以在銀幕上得到表現,也跟內地對于校園愛情采取的價值觀有重要關系。然而從國外的發(fā)展來看,不管是美國的《美國派》系列,日本的《我的初戀情人》(2009)、《戀空》(2007)、《花樣男子》(2008)等,韓國的《珍妮和朱諾》(2005)、《馬粥街殘酷史》(2004)、《那小子真帥》(2004)等,泰國的《季節(jié)變幻》(2006)、《親密朋友》(2006),都是描述校園愛情中同時獲得票房和口碑的影片,甚至于在美國青春電影發(fā)源就是校園電影。國內如何在這一題材上進行突破,還需要深入把握青年人當下的校園生活,尋找合適的角度和題材,巧妙進行嘗試。
當前的青春愛情電影越來越多地運用各種流行元素,以達到使整體格調充滿青春時尚和明快節(jié)奏的目的,這些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網絡語言、動漫、時尚電子產品、流行音樂、舞蹈、時尚運動、時尚裝扮等等。與此同時,大力啟用青年人喜愛以及在青年人當中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明星演員,增加了電影票房吸引力。
當代青春愛情電影已經對時尚華麗的畫面駕輕就熟。大都市作為青春愛情片的主要背景景觀,都市喧囂與寧靜、高樓林立與人潮涌動、寫字樓、咖啡館、時尚餐廳、城市的標志性建筑等等,同時空間場景上不限于大都市的水泥森林的流光溢彩,更多增加了野外山林、海邊風光、國外美景等等,其中部分電影如同風光紀錄片一樣充滿美感,如《非誠勿擾》中的美景甚至成為了北海道旅游的代言。
對當代青年的心理和生活缺乏了解,導致當前的青春愛情片大多出現內容空洞的問題。一方面體現為愛情電影的故事性不強且虛浮空洞,題材脫離大部分青年人的日常生活,所表現的愛情矯揉造作,缺乏現實性;另一方面表現為形式前衛(wèi),將愛情闡釋為金錢、欲望、性的渴求和暴露,內容以反常規(guī)、反主流的策略來試圖貼近青年人;或者與大多數青年人生活相脫節(jié),過分強調大都市繁華、富裕生活和小資生活情調,對現實生活關照不足,關于青年人的思想、情感的真實追求和思考卻沒有真正被挖掘和得到反映。
青春愛情電影,最基本的核心首先要跟青年人的青春體會和愛情認知有碰撞,要吸引住和感動青年人,就不光需要有視覺的享受,更要有心靈的刺激才能吸引他們去看。部分影片試圖通過增加網絡語言和當今青年人的生活場景來貼近青年人,雖然這種做法產生了親近感,然而這始終是在外面的模仿,能夠表達青年人內心狀態(tài)并讓青年人產生心靈共鳴的影片少之又少。
角色是電影的核心,角色的塑造關乎電影成敗。當代青春愛情電影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出現了一批平面模特似的俊男靚女“紙片人”,缺乏真實性和可信度,性格單薄模糊,缺乏可銘記的青春人物形象。
青春愛情電影的制作成本以中小成本為主,在成本壓力之下,難以有更多突破空間。雖然近年來逐步開始有多元化投資的方向,然而也因此屢屢受困于追求商業(yè)娛樂效應和受到廣告植入的壓力。
從當前的受眾市場來看,80后和90后是青春愛情電影的潛在消費人群。其中,80后已經基本進入工作并開始進入婚姻狀態(tài),90后中只有年齡最大的一批人剛大學畢業(yè),更多的都開始處于在校學生生活狀態(tài)。當下的青春愛情電影,常游走于尷尬的市場定位之間,缺乏現實生活和可信度的青春愛情片讓已經逐漸成為社會主力人群的80后感到偏離現實無法接受;隨著80后逐漸成為新興青春愛情片的主要表達對象,同時校園愛情片的缺失以及缺乏刺激和新穎的愛情題材又讓90后遠離。
而今,青春文學、動漫作品、網絡游戲、網絡小說中的優(yōu)秀作品近年來在青年人中間大受歡迎。學習和吸取這些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對青年特有文化的挖掘和展示,甚至更多采用改編、合作、跨界的方式來激活青春愛情電影的劇本創(chuàng)作靈感,是值得嘗試的突破方向之一。隨著視頻網站、手機應用、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形態(tài)近幾年來的發(fā)展,為青春愛情電影的營銷宣傳、市場反饋、與受眾市場的互動、衍生產品的開發(fā)等等環(huán)節(jié)都有所助益。青春愛情電影此后應當更多采用深入青年人日常生活的媒體形式,拓寬影片的宣傳營銷以及加強與青年人群的互動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