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鋒,程漢湘,何紹洋
(1.浙江臺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電氣工程系,浙江 臺州318000;2.廣東工業(yè)大學自動化學院,廣東 廣州510006)
有源電力濾波器(APF)是目前使用較為普遍的諧波及無功功率補償裝置,APF的補償性能取決于主電路的拓撲結構和控制方式。目前APF的主電路結構比較成熟,且大多采用PWM變流器作為其主電路,因此有源電力濾波器的性能依賴于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在整個控制策略中,直流側電容電壓的穩(wěn)定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對直流側電容電壓進行控制,使其保持穩(wěn)定對APF的補償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有源電力濾波器(APF)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非線性動態(tài)補償系統(tǒng),選擇合適的控制方式實現(xiàn)較好的控制特性是十分困難的,因為控制是在主電路產(chǎn)生復雜時變的諧波和無功電流情況下同時進行的。本文通過研究有源電力濾波器、電源、非線性負載之間能量交換的機理,提出直流側電容電壓穩(wěn)定的控制方法,使電壓波動程度減小,有效降低了補償后系統(tǒng)電流諧波畸變率[1]。
有源電力濾波器系統(tǒng)中,負載的變化會引起負載有功電流的變化,直流側電壓控制不能立刻反應,導致變流器吸收或釋放有功功率,引起直流側電壓波動[2]。為使有源電力濾波器正常工作,達到預期的補償效果,直流側必須有足夠高的電容電壓并保持穩(wěn)定,以保證在動態(tài)補償?shù)娜魏嗡查g能根據(jù)控制要求輸出所需的補償電流。但由于補償電流的時變性和變流器的自身損耗,IGBT器件開關損耗,也會導致直流側電壓波動。如不采取適當?shù)目刂拼胧?,直流側電容電壓將發(fā)生衰減或很大的波動,造成變流器不能正常運行。
實驗可以看出直流側電壓波動微小,電壓看似平穩(wěn),如圖1(a)所示,但是會隨著電網(wǎng)周期電壓起伏呈現(xiàn)周期性波動。電壓一直處于動態(tài)調整之中,并在5~15V的范圍內波動,如圖1(b)所示。
圖1 APF空載運行直流側電壓波形Fig.1 DC-link voltage waveform of APF unloaded operation
圖1中,電壓探頭比例為1∶500,兩圖刻度分別為縱軸1格1V對應500V,1格10mV對應5V,電壓波動峰峰值約為15V,波動周期為20ms(電網(wǎng)工頻周期)。電壓波動為直流側電容隨電網(wǎng)電壓波動充放電所致,必定伴隨電容充放電電流。這些電流為電網(wǎng)電流注入了毫無規(guī)則的諧波,對補償極為不利。從實驗觀察可知,直流側電壓會發(fā)生周期性的波動,雖然波動很微小,但是其造成的過補償或者欠補償能夠給系統(tǒng)補償精度帶來巨大影響。保證直流側電壓穩(wěn)定度,是提高APF跟蹤性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空載運行時,采樣電流輸入端為零,相對于工頻周期,PWM占空比為50%,相對于采樣周期,PWM占空比只有兩個值,0和100%,如圖2(a)所示。這是在空載運行且直流側電壓完全恒定時的理想情況。把這些PWM脈沖上升沿放大發(fā)現(xiàn),其上升和下降沿存在一串連續(xù)的抖動脈沖,這些抖動脈沖是在模塊開斷時電流交換導致直流側電壓波動,直流側電壓調節(jié)系統(tǒng)在調整電壓波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如圖2(b)所示。在占空比從0~100%轉換之間有一過渡過程,若干采樣周期內,PWM占空比從0逐漸增大到100%,表現(xiàn)一系列過渡抖動。細微波動過渡時間反映電壓控制響應時間,PWM脈沖過渡抖動時間偏長,則補償效果變差。
圖2 APF空載運行PWM輸出波形Fig.2 PWM waveforms of APF unloaded operation
因此,可以通過PWM脈沖的上升下降沿過渡時間來研究直流側電壓波動,如果脈沖抖動越少,過渡時間越短,直流側電壓越穩(wěn)定,說明直流電壓控制效果越好,對系統(tǒng)諧波補償更有利。直流側電壓波動對補償效果有影響。
在APF試驗中,發(fā)現(xiàn)電壓波動對補償效果有極其關鍵的影響[3]。解決此關鍵問題可采用 PI控制器將直流側電容電壓維持在要求的水平,具體做法是將電容電壓與設定的電壓參考值進行比較,并將比較結果送入PI控制器,PI控制器的輸出就是電源側電流期望的幅值,也即負載側電流基波有功分量的幅值。直流側電壓控制方式采用PI控制方式下,補償后電流波形如圖3所示,補償后電網(wǎng)電流波形有很多毛刺,特別是在負載電流突變的時刻,有許多尖峰。這些尖峰一方面是系統(tǒng)延時所致,另一方面即因電流突變時引起電壓波動所致。
圖3 PI控制直流側電壓補償后電流圖Fig.3 System current after compensation of PI control DC-link voltages
根據(jù)瞬時能量守恒控制理論分析如下[4]:在并聯(lián)型APF中,直流側電容用于為逆變器主電路提供穩(wěn)定的直流電壓。瞬時有功功率關系如圖4所示。Ps為電網(wǎng)中電源傳輸?shù)乃矔r有功功率,Pl為負載側傳輸?shù)乃矔r有功功率,Pc為APF傳輸?shù)挠泄β剩邼M足關系 Ps=Pl-Pc,其平均值之間同樣滿足=-,忽略APF損耗,根據(jù)瞬時能量守恒,可得
由式(1)可得APF傳輸?shù)乃矔r有功功率的平均值 Pc,為一個開關周期內直流電容電壓變化值的平方差,即
由式(2)和有功功率滿足的三者關系可得
設Us、Is分別為系統(tǒng)相電壓、相電流的幅值,電源平均功率為=UsIs/2,則有:
由式(4)與式(5)表明,Is與直流側電容電壓Udc在一個周期內的平方差成線性關系。直流側電壓波動會導致系統(tǒng)電流變化,給系統(tǒng)輸入諧波,影響諧波補償效果。
圖4 并聯(lián)型有源電力濾波器能量關系圖Fig.4 Energy exchange relations of shunt APF
直流側電壓調節(jié),一般通過檢測到的直流電壓與給定電壓的偏差進行PI調節(jié),通過瞬時有功電流直流分量反饋調節(jié),使直流側電壓保持恒定,如圖5(a)所示。PI算法簡單,可靠性好,但是其依賴于系統(tǒng)精確的數(shù)學模型,魯棒性差,適用于穩(wěn)態(tài)情況。模糊控制不依賴于精確的系統(tǒng)模型,可以克服系統(tǒng)非線性影響,魯棒性強。模糊控制可以彌補單純PI調節(jié)的不足。模糊控制中,控制輸出量的大小由ΔUdc的大小、正負情況決定。模糊控制規(guī)則中,當Udc遠小于時,大大增加控制量;當 Udc遠大于時,大大減小控制量;當 Udc與正負偏差不大時,根據(jù)變化趨勢來確定控制量[5]。
根據(jù)模糊控制規(guī)則,檢測量Udc與給定量U*dc得出偏差,偏差值與輸出量不是呈線性的增大或減小,而是呈非線性的。根據(jù)這一原則,采用一種優(yōu)化控制方式來替代模糊控制,基本實現(xiàn)模糊控制的功能,又可以使程序代碼精簡,節(jié)約程序運行時間,從而減小系統(tǒng)延時。優(yōu)化控制方法簡述為:取電壓偏差的平方,且保留偏差正負號,把帶正負號的電壓偏差平方值作為控制量,再進行PI調節(jié)輸出控制量。這樣就可以使電壓偏差量與控制輸出量呈非線性關系,偏差大時將控制量放大,偏差小時將控制量縮小,如圖5(b)所示。
圖5 兩種直流側電壓控制方法流程圖Fig.5 Two DC-link voltage control process
根據(jù)上述優(yōu)化控制方式,進行直流側電壓控制,控制前后直流側電壓波動情況如圖6所示。圖中電壓值為750V,示波器2.5V/格,優(yōu)化控制后直流側電壓波動情況有明顯改善。
圖6 兩種電壓控制方法下電壓波形細節(jié)圖Fig.6 DC-link voltage waveforms details in two control methods
通過APF空載電流試驗,直流側電壓在普通PI控制和優(yōu)化控制方式下,PWM脈沖邊沿抖動對比如圖7所示。
圖7 PWM脈沖過渡邊沿對比Fig.7 PWM pulse transition edge contrast
從圖7可知,在IGBT開通關斷時刻,抖動脈沖的個數(shù)明顯減少,反映出直流側電壓能夠迅速跟蹤保持恒定,電壓調整過渡時間縮短。通過APF諧波補償實驗研究,優(yōu)化控制直流側電壓與普通PI控制方式兩種情況下,補償后系統(tǒng)電流波形如圖8(a)所示,通過示波器泰克軟件FFT頻譜分析,大部分諧波含量大幅度減小,計算50次以內諧波,總諧波畸變率(THD)從7.72%下降至5.51%,如圖8(b)所示。
圖8 優(yōu)化控制后的效果圖Fig.8 Effect after optimization control
通過實驗觀察直流側電壓的細微波動和空載時PWM脈沖邊沿抖動,兩方面都可以作為衡量直流側電壓穩(wěn)定的依據(jù)。直觀反映出直流側電壓波動對補償效果的影響,并通過理論分析工頻周期內電壓波動對系統(tǒng)電流的影響。通過類似于模糊控制的優(yōu)化控制方式,減小直流側電壓波動而且減少了PWM脈沖抖動次數(shù),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補償效果。
[1]羅世國,侯振程 (Luo Shiguo,Hou Zhencheng).有源濾波器直流側電壓閉環(huán)控制的穩(wěn)定性研究 (APF dc voltag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control)[J].重慶大學學報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1994,17(3):60-68.
[2]劉進軍 (Liu Jinjun).基于 VSC的電能質量補償裝置控制方法回顧(Based on the model of power quality VSC compensa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A].首屆電能質量學術會議論文集(The first power quality academic conference proceedings)[C].北京 (Beijing),2009.
[3]周雪松,周永兵,馬幼捷 (Zhou Xuesong,Zhou Yongbing,Ma Youjie).一種先進的APF補償電流自適應諧波檢測法(An advanced APF compensation current adaptive harmonic method)[J].電力電子技術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2008,42(4):9-11.
[4]王大志,葛帥,李俊,等 (Wang Dazhi,Ge Shuai,Li Jun,et al.).有源電力濾波器鎖相倍頻電路的參數(shù)優(yōu)化(Active power filter phase lock times frequency circuit parameters optimization)[J].電力電子技術 (Power Electronics),2010,44(12):14-17.
[5]周雪松,周永兵,馬云斌,等 (Zhou Xuesong,Zhou Yongbing,Ma Yunbin,et al.).并聯(lián)型有源電力濾波器直流側電壓分析 (Parallel type of active power filter dc side voltage analysis)[J].中國電力 (China Electric Power),2009,2(4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