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舒 阮新波 姚 凱 葉志紅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電源重點實驗室 南京 210016 2. 光寶電子有限公司 南京 210019)
隨著傳統(tǒng)化石能源的過度開發(fā)與利用,能源危機日趨嚴重,而照明是人類消耗能源的一個重要方面,耗能占世界總耗能的相當一部分比重[1]。因此,綠色節(jié)能照明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要問題。新型光源要符合以下四個條件:高效、節(jié)能、無污染及模擬自然光[2],發(fā)光二極管(Lighting Emitting Diode,LED)就具有這樣的優(yōu)點,并在最近幾年得到快速發(fā)展,逐漸成為照明市場的主導產(chǎn)品[3,4]。目前LED照明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低亮度的應用場合,比如筆記本電腦的背光照明;另一個是高亮度照明的應用場合,比如通用照明、大屏幕背光照明等[5]。為了充分發(fā)揮LED照明的優(yōu)勢,LED驅動電源需要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因數(shù)、低成本和長壽命等優(yōu)點[6]。傳統(tǒng)的LED驅動方式如電阻限流、線性調節(jié)及電荷泵變換控制等的效率較低,而開關型驅動電源具有很高的變換效率、功率密度和控制精度,特別適合用作大功率LED的驅動電源[7]。
在交流輸入情況下,大功率LED驅動電源一般由適配器和驅動器兩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其中,適配器是將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并實現(xiàn)功率因數(shù)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而驅動器采用專門的LED驅動芯片,為LED提供恒流驅動。這種兩級式驅動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證 LED的發(fā)光特性,但由于適配器中采用了電解電容,而電解電容的壽命一般只有5 000h,與LED的100 000h的工作壽命相差甚遠,因此電解電容成為影響LED驅動電源整體壽命的主要因素。與此同時,電解電容體積較大,影響了驅動電源功率密度的進一步提高。
圖1 傳統(tǒng)的LED驅動電路拓撲Fig. 1 Block diagram of conventional AC-DC LED driver
除了恒定電流驅動以外,LED也可以采用脈動電流驅動[8,9]。文獻[9]的實驗結果表明,LED的輸出光通量與驅動電流的平均值近似成正比,而與驅動電流的脈動頻率無關,如圖2所示?;谶@一原理,文獻[10]提出了一種采用脈動電流驅動大功率LED的單級式驅動電源。它采用電流斷續(xù)模式(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 DCM)的反激變換器拓撲,在實現(xiàn)PFC的同時,去除了電路中的電解電容,大大提高了LED驅動電源的壽命。但是,由于沒有電解電容,驅動電流中含有兩倍工頻的交流分量,因此在50Hz市電下LED存在100Hz的頻閃。雖然100Hz的頻閃高于人眼視覺暫留的頻率,人眼無法感知光線的脈動,但近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這種有頻閃的光源下長期工作,人眼的視覺系統(tǒng)需要不斷的調節(jié),以保證視網(wǎng)膜上成像的清晰性,這會加重人眼的負擔,產(chǎn)生用眼疲勞現(xiàn)象[11,12]。
圖2 LED輸出光通量與脈動電流平均值和頻率的關系Fig.2 Optical variation of high-brightness LEDs driven by pulsating current
本文提出一種無電解電容、無頻閃的新型LED驅動電源,既去除電解電容,提高LED驅動電源的使用壽命,又可消除頻閃問題。
圖3給出了一種無電解電容LED驅動電源的框圖[10],其中的PFC變換器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拓撲結構;電感Lo與LED支路串聯(lián),構成一個低通濾波器,以阻止高頻分量流過;電容Co則構成一個高頻回路,為PFC變換器的輸出電流is中的高頻分量提供通路。這里的電容 Co與傳統(tǒng)的 PFC變換器的儲能電容不一樣,它只是濾除is中的高頻分量,亦即開關頻率及其倍數(shù)次的電流諧波,而不是濾除兩倍工頻處的電流諧波,因此其容量很小,可以采用薄膜電容或瓷片電容,而不需采用電解電容,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驅動電源的使用壽命。
圖3 無電解電容的LED驅動電源原理圖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lectrolytic capacitor-less
不失一般性,假設輸入交流電壓為
式中,Vm為輸入交流電壓幅值;ω=2 π/Tline;Tline是輸入交流電壓周期。
當輸入功率因數(shù)為1時,輸入電流可表示為
式中,Im為輸入電流幅值。
由式(1)和式(2)可得瞬時輸入功率為
式中,Vo為LED支路的電壓。
由式(4)可知輸出電流中含有兩倍工頻的電流分量。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盡管可以通過控制LED中的平均電流來控制 LED的光通量,但是由于沒有電解電容,脈動電流中含有兩倍工頻的交流分量,在50Hz市電下LED存在100Hz的頻閃。為此,可以在圖3所示電路的濾波電容上并聯(lián)一個雙向變換器,使其輸入電流等于脈動電流中的兩倍工頻的交流分量,這樣LED的驅動電流即為一個平直的直流電流,也就不存在頻閃的問題,如圖4所示。
假設變換器的效率為 100%,則瞬時輸出功率等于輸入功率。由于LED的恒壓負載特性,輸出電壓基本平直,則輸出電流的表達式為加入雙向變換器之后輸入電壓、輸入電流、輸入功率和輸出功率,濾除高頻分量的二次電流、雙向變換器中電感電流和LED電流波形如圖5所示。
圖4 LED恒流驅動電路Fig.4 Topology of LED driver with constant current
圖5 輸入電壓、輸入電流、輸入功率、輸出功率、濾除高頻分量的二次電流、雙向變換器電感電流和LED電流波形Fig.5 Waveforms of input voltage, input current, input power, output power , secondary current without high-frequency component,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current and LED current
前面已提到,圖3中的主電路采用PFC變換器,可以根據(jù)應用場合選擇合適的電路拓撲。本文選用反激變換器,并工作在電流斷續(xù)模式(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 DCM)。在半個工頻周期內(nèi),如果開關管的占空比保持恒定,則可以自動實現(xiàn)PFC。與此同時,DCM模式還可以避免二次二極管的反向恢復[13]。圖6給出了反激PFC變換器的主電路及其控制電路,其工作原理已在文獻[10]中詳細分析過,這里只作簡單介紹。
圖6 基于反激變換器的無電解電容LED驅動電路Fig.6 Flyback-based electrolytic capacitor-less LED driver
當反激變換器工作于 DCM時,變壓器一次電感電流的峰值ip_pk和平均值ip_av分別為
式中,Dy為占空比;fs為開關頻率;Lp為變壓器一次電感。
由式(6)可知,若占空比 Dy在半個工頻周期內(nèi)保持不變,則輸入電流平均值正比于輸入電壓。因此,工作于 DCM 的反激變換器可以自動實現(xiàn)PFC。
變壓器二次峰值電流is_pk表達式為
式中,n為變壓器一二次匝比。
二次電流從其峰值下降到零的時間為
式中,Ls為變壓器二次電感;Lp/Ls=n2。
每個開關周期內(nèi)二次平均電流的表達式為
為了降低輸出電流的峰均比,以避免LED的損壞[14],在輸出端加入了電感 Lo和電容 Co,以濾除輸出電流中的開關頻率及其倍數(shù)次高頻諧波分量,對輸出電流中的兩倍工頻處的分量沒有影響。
圖7給出了輸入電流、輸出電流與二次電流的波形,其中輸出電流的脈動大大減小,可以保證LED在額定電流條件下安全工作,不被損壞。輸出電流的平均值等于二次電流平均值,即
由上式,可以推出輸出電流在半個工頻周期內(nèi)的平均值Io為
圖7 反激變換器變壓器一、二次電流波形Fig.7 Primary and secondary current waveforms of flyback converter
為了控制LED的光通量,則需要控制輸出電流的平均值。由于輸出二極管VD的電流平均值與輸出電流平均值相等,為此可以采用電流互感器檢測輸出二極管的電流,然后通過 RC低通濾波器獲得其平均值,進而與輸出電流參考值進行比較,獲得電流誤差信號,如圖6所示。
圖8給出了雙向變換器的電路圖,它采用最簡單的Buck-Boost雙向變換器,其低壓端與LED并聯(lián),高壓端接一個電容。這里將雙向變換器并聯(lián)在電容Co兩端、電感Lo之前,其目的是讓電感Lb中的高頻分量從Co中流過,而不會流入LED中。忽略高頻紋波,可以認為電容Co兩端的電壓,即雙向變換器輸入電壓等于LED兩端電壓Vo。
前面已指出,為了消除LED驅動電流中的兩倍工頻處的交流分量,需要使雙向變換器的輸入電流等于該兩倍工頻的交流分量,也就是說,可以控制電感Lb的電流iL,使其等于PFC變換器輸出電流中的兩倍工頻的交流分量。
圖8 Buck-Boost雙向變換器Fig.8 Topology of Buck-Boost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通過電流互感器檢測主電路輸出二極管的電流得到Ict,如圖6所示,經(jīng)過一級低通濾波器,濾除其中的高頻分量,得到脈動電流中的兩倍工頻電流If,再通過一級隔直電路得到其交流分量Iref2,以此作為Buck-Boost雙向變換器中電感電流的基準信號,如圖8所示。
Buck-Boost變換器正常工作時,要求輸出電壓Vcdc,即反激變換器的濾波電容Co的電壓高于輸入電壓,因此需要控制輸出端電容Cdc上的電壓值,使其高于濾波電容Co的電壓。因此在控制雙向變換器電感電流的同時,還要控制雙向變換器輸出端的電容Cdc的電壓,為此加入電容Cdc的電壓控制環(huán)。將電容Cdc的電壓環(huán)的輸出與給定電流基準按照一定的比例疊加,以此作為雙向變換器的電流給定。
PFC級的設計在文獻[10]中已有詳細闡述,這里主要針對雙向變換器進行參數(shù)設計。圖9給出了輸入功率因數(shù)為1時,雙向變換器中電感電流和雙向變換器直流側輸出電容電壓波形。雙向變換器的電感電流,即雙向變換器的輸入電流等于脈動電流中的兩倍工頻的交流分量,其工作原理已經(jīng)在 3.2節(jié)中闡述。
圖9 雙向變換器電感電流和輸出端電容電壓波形Fig.9 Waveforms of the inductor Lb current and output capacitor voltage
由式(10)和式(11),可得 Lb的電流表達式為
從圖9可以得到,在[Tline/8,3Tline/8]時段,雙向變換器的電容Cdc吸收的能量為
電容Cdc吸收的能量也可以近似表示為
式中,Vc和ΔVc分別為電容 Cdc的平均電壓和峰峰值。
由式(13)和式(14)可得
根據(jù)式(15),可以計算出Cdc的大小。為了采用CBB或者瓷片電容,應該使得Vc和ΔVc盡量大。
為了驗證所提出電路及其控制策略的正確性,在實驗室搭建了一臺帶Buck/Boost雙向變換器的PFC反激變換器的原理樣機。其主要參數(shù)如下:交流輸入電壓為AC198~264V/50Hz;負載采用2組大功率白光LED串聯(lián),每組4個350mA白光LED,輸出功率Po=35W,輸出電壓Vo=48V,輸出電流平均值Io=700mA。變壓器一二次匝比為2,一次電感為48μH;輸出濾波電容為0.94μF的薄膜電容,輸出串聯(lián)電感為100μH。開關管為FQPF6N60,二極管為RHRP860,控制芯片選用TI公司的UCC3844。雙向變換器Boost電感為400μH,雙向變換器輸出CBB電容20μF。
圖10和圖11分別給出了輸入電壓為AC220V時,滿載和半載時的實驗波形,其中圖10a和圖11a為輸入交流電壓和輸入電流波形,從中可以看出,輸入電流為正弦波形,且與輸入電壓同相位。圖10b和圖11b為濾除高頻分量的二次電流、雙向變換器電感電流、LED電流、雙向變換器輸出端電容波形。由圖中的電流波形可以看到,通過加入雙向變換器,很好地將濾除高頻分量的二次電流中的交流分量吸收掉,LED中只有直流分量流過。實驗結果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圖10 滿載時的實驗波形Fig.10 Experimental waveforms at full load
圖11 半載時的實驗波形Fig. 11 Experimental waveforms at half load
本文提出了一種適用于交流輸入的高功率因數(shù)、長壽命、無頻閃的LED驅動電源,去除了電路中的電解電容,提高了變換器的使用壽命,使得LED驅動電源的壽命與 LED本體的壽命相匹配,滿足LED在額定功率安全穩(wěn)定地工作。同時,LED的驅動電流基本為直流,這樣LED中無頻閃。
[1]Heffernan B, Frater L, Watson N. LED Replacement for fluorescent tube lighting[C]. African Union Petroleum and Energycorp 2007: 1-6.
[2]廖志凌, 阮新波. 半導體照明工程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 電工技術學報, 2006, 21(9):106-111.Liao Zhiling, Ruan Xinbo.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semiconductor lighting[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06,21(9): 106-111.
[3]Meneghini M, Trevisanello L R, Meneghesso G, et al.A review on the reliability of GaN-based LEDs[J].IEEE Transactions on Devices and Materials Reliability, 2008, 8(2): 323-331.
[4]Sammarco J J, Reyes M A, Bartels J R, et al.Evaluation of peripheral visual performance when using incandescent and LED miner cap lamp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2009,45(6): 1923-1929.
[5]Tsao J. Roadmap projects significant LED penetration of lighting market by 2010[J]. Laser Focus World,2003, 39: 11-14.
[6]Steigerwald D A, Bhat J C, Collins D, et al.Illumination with solid state lighting technology[J].IEEE Journal of Select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2002, 8(2): 310-320.
[7]Ackerrmann B, Schulz V, Martiny C, et al. Control of LEDs[C]. Proceedings of 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 2006: 2608-2615.
[8]Broeck H, Sauerl?nder G, Wendt M. Power driver topologies and control schemes for LEDs[C].Proceedings of 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2007: 1319-1325.
[9]Spiazzi G, Buso S, Meneghesso G. Analysis of a high-power-factor electronics ballast for high brightness lighting emitting diodes[C]. Proceedings of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2005:1494-1499.
[10]Wang B B, Ruan X B, Xu M, et al. A method of reducing the peak-to-average ratio of LED current for electrolytic capacitor-less AC-DC drive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0, 25(3):592-601.
[11]Wilkins A, Veitch J, Lehman B. LED lighting flicker and potential health concerns:IEEE standard PAR1789 update[C]. IEEE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2010: 171-178.
[12]Taekhyun K, Rylander M, Powers E J, et al.Arapostathis A. LED lamp flicker caused by interharmonics[C]. Proceedings of IEEE Instrumentations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08: 1920-1925.
[13]Platinum Dragon?warm white with Chip Level Conversion, Osram technical datasheet 2 D-93049[Z].www.osram-os.com.
[14]周志敏, 周紀海, 紀愛華. LED驅動電路設計與應用[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