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愛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fā)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并年輕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數(shù)為1 750萬,據(jù)死因首位[1]。2007年7月—2009年7月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治療冠心病患者80例,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自2007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按照就診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40歲~83歲,平均61.5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35年,平均18年;合并癥:心律失常10例,心力衰竭7例。對照組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齡42歲~80歲,平均61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33年,平均17.5年;合并癥:心律失常8例,心力衰竭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合并癥等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選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符合國際心臟病協(xié)會和WHO的診斷標準;心功能Ⅲ級~Ⅳ級;均為住院患者;性別、年齡不限。
1.2.2 排除標準 不符合上述病例納入標準者;合并有嚴重的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臨床資料收集不完整或中途退出治療及中途失訪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常規(guī)予硝酸酯類、抗血小板聚集、調脂、抗凝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輸注,每日1次。兩組患者均以治療2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心電圖、肝腎功能的變化情況。
1.5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及《心電圖學》[2]擬定臨床療效標準及心電圖療效標準。顯效:胸悶、氣短癥狀消失,活動后心絞痛發(fā)作和心律失常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或明顯減少,心電圖ST-T恢復正常;有效:胸悶、氣短癥狀明顯好轉,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較前減少,心律失常明顯改善,心電圖ST-T較前明顯恢復;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好轉,心電圖無明顯改善。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肝、腎功能損害或加重等不良反應。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發(fā)生管腔狹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引起的心臟病。近年臨床醫(yī)學趨于將本病分為急性冠脈綜合征和慢性冠心病兩大類。丹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流作用,并對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3]。紅花是重要的活血化瘀中藥,據(jù)《本草綱目》記載,紅花具有活血、潤燥、止痛、消腫、通經的藥效[4]。丹紅注射液主要由丹參、紅花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臨床主要用于氣滯血瘀之胸痛。主要藥效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明顯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可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的心臟功能。管高峰等[5]認為丹紅注射液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抑制NF-κB活性及減少高敏C反應蛋白生成,減輕血管壁炎性反應。本臨床觀察結果顯示,丹紅注射液對冠心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無明顯毒副反應,證明中醫(yī)中藥對冠心病有很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18.
[2] 郭繼鴻.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21-437.
[3] 張哲,朱偉啟,阮鴻剛,等.丹參注射液對心臟微循環(huán)的影響[J].病理生理學雜志,1985,1(2):19.
[4] 白玉連,柯美玲,劉景德.紅花對冠心病患者血液流變學和臨床的影響[J].中醫(yī)藥研究,1991,2(5):33.
[5] 管高峰,華先平,王琳,等.丹紅注射液動脈粥樣硬化家兔血管壁炎癥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4(10):88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