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啟帆
考試從記課堂筆記那一刻就已經開始。
瓦爾特很后悔自己選修了埃及歷史這一門課程,因為教授這門課程的庫伯教授的講課速度快得嚇人。誰記筆記的速度都趕不上他說話的速度,特別是他激動的時候。筆記不全,學習成績就好不到哪里去。有一次考試,瓦爾特只得了38分。他明白、起死回生的唯一辦法,就是把筆記記全些。
考試成績出來當晚,正準備睡覺的時候,瓦爾特的腦子里突然靈光一閃:干嘛不在筆記本上隔行留空呢?這樣下課以后,我就可以回想授課的內容,把漏掉的部分補上。
第二天,他就開始嘗試這一計劃。剛開始的時候,上課的內容很難回憶起來。但是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這種回憶成了一種游戲。他常常待在宿舍里,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模仿庫伯教授講課,并試著在不看筆記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復述課堂的內容。
一天晚上,瓦爾特在默誦白天上課的內容時,有了一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庫伯教授從來沒有把上課的內容分成主要的和次要的。然而,這些主要和次要的內容都整齊地排列、隱藏在看似滔滔不絕的語言中,等待著學生們去發(fā)現(xiàn)。破解這個秘密后,瓦爾特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堂筆記做得更好了,而且課后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每隔一行所缺的內容填上。
考試前一天。瓦爾特把自己假想為教授,站在教授的角度擬出了10道題。擬好題目后,他再解答這10道題。最后,他根據(jù)課堂筆記和課本評閱答卷,瓦爾特高興地發(fā)現(xiàn),他準確地論述了所有史實和觀點。但是,誰知道教授會出什么題目呢?
第二天早上,當庫伯教授把試卷發(fā)到瓦爾特手中的時候,他倒吸了一口氣:“哦。這不可能!”這就是自己昨天出的10道題——只是順序不一樣,但完全相同的10道題!怎么會有如此巧合的事?他相信那是百萬分之一的幾率?!斑€有比我更走運的人嗎?”瓦爾特在心中對自己說。然后,他開始奮筆疾書。
結果,庫伯教授給瓦爾特打了一個肥大的人,還寫了這樣一句話:“感謝上帝讓我在從教之年碰上了一個高材生!”瓦爾特因此順利拿下了學士學位。
善于學習,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發(fā)現(xiàn)有用的信息,并善于總結經驗,好運就會降臨到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