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縣教育局 喬秀萍
為了確保各中小學校在保障資產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資產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財政資金,筆者僅從固定資產的角度,論述如何進行財務管理,這樣,不僅有利于解決教育系統(tǒng)因為實施會計集中核算而導致的會計核算與財產物資管理相脫節(jié)的問題,提高各中小學校全面資產管理的質量與效果;而且有利于對各中小學校支出產出和效果進行客觀、公證的評價。
(一)管理機構設置的問題 總體而言,主管部門對固定資產管理責任方的機構設置及其分布缺乏合理的規(guī)劃。目前,就筆者所知,各中小學校按主管部門要求在形式上設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并設一名資產管理員從事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會計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實施。事實上,資產管理委員會屬臨時機構,只有在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國資委要求清查資產時才運作;資產管理員通常由報賬員兼任,主要承擔有關固定資產的各種報表的填報工作;固定資產領用后,分散在各使用部門,對其安全、完整并有效使用沒有任何制度的約束,這樣從根本上導致固定資產核算中心賬與學校臺賬不符、與固定資產實物不符的現(xiàn)象常態(tài)化。
(二)使用流程的問題 多數(shù)學校對取得的固定資產沒有設計和實施驗收后領用的管理程序,固定資產到校后直接運往使用部門,使用人在相關憑單上簽字并經校長簽署同意后送交財務室辦理結算手續(xù),固定資產進入學校這一環(huán)節(jié)就算完成,沒有辦理入庫、領用手續(xù)。沒有驗收程序就不能確保固定資產取得的質量、效用,不能落實驗收責任人;沒有領用程序就不能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責任人,不能確保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
(三)管理流程的問題 在固定資產存續(xù)階段。學校大多沒有制定和實施有關固定資產使用管理的制度,使得固定資產的日常使用管理無章可循。如:固定資產臺賬通常由使用部門安排使用者按購入時間順序進行登記,對其沒有任何分類,且僅用于應付清盤資產,更沒有登記固定資產卡片,造成固定資產臺賬經常漏登、錯登以及固定資產重復購置。使用者在使用固定資產時,不加愛惜,尤其是電器設備,既不按要求操作又不實施相應的維護措施,這種固定資產日常使用管理程序的空白造成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下,破損程度嚴重且無法追責,其結果是只要清盤資產,固定資產大多賬實不符。公辦中小學校不進行成本核算,對固定資產既不計提折舊,又不計提減值準備,財務報表上的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僅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和實際價值,不能對學校固定資產的價值狀況進行有效的分析。
(四)處理流程的問題 在固定資產淘汰處置階段。由于學校固定資產屬國有資產,學校沒有自行處置的權力,再加上很多學校資產管理意識不強,重視程度不夠,“重進輕管,重錢輕物”,因此,對應當履行處置手續(xù)的固定資產沒有妥善保管和進行處置程序。如:電器設備一旦不能使用或陳舊過時,使用者往往不再使用,直接申請購置新的設備,廢棄設備則無人問津,導致固定資產長期賬實不符,對學校硬件設施配置及使用起阻礙作用。
(一)完善管理架構 由于固定資產管理已成為學校日常運作中不可或缺的具體工作,應當設立與其職責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議各中小學校專設資產管理處,與教務處、政教處等部門平行;調撥專人具體從事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主管部門明確資產管理處、核算中心、資產使用部門各自承擔的固定資產管理、固定資產核算和固定資產使用的職責,共同形成學校固定資產管理“三位一體”的管理格局,從而改變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有名無實的現(xiàn)狀。
(二)完善管理流程 根據(jù)學校的業(yè)務流程,固定資產全程管理的基本管理環(huán)節(jié)可以分為取得、驗收移交、賬卡核對、日常使用維護、淘汰處置五個關鍵部分管理。管理流程設計如圖1所示:
首先,學校固定資產取得的途徑包括購入、調入、自行建造、改擴建、接受捐贈、盤盈六種方式。按照中小學校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來確認固定資產涵蓋范圍;根據(jù)學校特色其固定資產不論從數(shù)量、品種、還是金額而言都會顯得比較多,需要核算中心嚴格按照中小學校財務制度的規(guī)定在核算上將取得的固定資產細分為房屋和建筑物、專用設備、一般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其他固定資產六類,并按此要求指導學校固定資產臺賬和卡片的設立。固定資產卡片需要由資產使用部門按照核算中心要求安排專人進行登記。資產管理員具體承擔固定資產臺賬管理工作,需要定期與核算中心、資產使用部門對賬核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校的固定資產臺賬、固定資產卡片與核算中心的明細賬分類及金額正確、一致。
其次,學校對取得的固定資產應當建立嚴格的交付使用驗收制度。由資產管理處會同固定資產使用部門根據(jù)合同、發(fā)貨單、發(fā)票等對所購固定資產的品種、規(guī)格、數(shù)量、質量、技術要求及其他內容進行檢驗,合格并辦理入庫、領用手續(xù)后方能辦理結算手續(xù)和移交使用部門投入使用。
再次,對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資產,主管部門應加強監(jiān)管、服務力度,強令并指導各學校建立、健全有關固定資產使用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并有效實施。學校應要求固定資產使用部門會同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的日常維修、保養(yǎng),將固定資產日常維護流程體制化、程序化,并定期檢查,以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如:固定資產使用部門需建立并實施固定資產卡片登記制度、定期維護保養(yǎng)制度,并設崗位責任制以將固定資產日常維護、保養(yǎng)責任落實到使用人;資產管理部門制定并實施固定資產定期清盤制度、損壞的責任追究制度以定期檢查固定資產的日常使用狀況,這對于學校資產保全、資產效能發(fā)揮有著重大的意義。且只有加強對固定資產運行維護的管理,才能較為準確地預算固定資產的維修保養(yǎng)費用,才能有利于學校合理有效地使用財政資金,適應財政深化部門預算改革的需要。
最后,嚴格固定資產的報廢和處理流程,嚴格履行審批手續(xù),嚴禁自行處置。因破損、報廢等原因需處置的固定資產,由資產管理處代表學校以書面材料的形式上報主管部門,并附相應的證明材料,需經有關部門鑒定的,還要附相關的鑒證材料,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同級財政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批,未經批復,學校不得自行處理。主管部門通過抽查、盤點等,發(fā)現(xiàn)學校擅自報廢、毀損固定資產的,根據(jù)相關管理體系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員,確保制度的嚴肅性。
(三)完善績效考評 為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并有效使用,財務核算準確以及財務信息質量的提高,建議主管部門將各學校對固定資產配置、使用、處置情況納入對學校的績效評價。具體包括:第一、學校配置的固定資產是否與學校的規(guī)模、辦學宗旨、學校等級(例:省級或國家級)、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指標相匹配。第二、學校是否按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建立健全固定資產臺賬、財務賬和卡片的定期核對制度;固定資產卡片管理制度;維護保養(yǎng)制度;清查盤點制度和固定資產處置制度,并有效實施。第三、學校對不當使用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固定資產流失是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第四、對需處置的固定資產是否及時按規(guī)定程序予以辦理。主管部門成立專門小組將上述考評內容確定為量化指標來定期衡量和綜合評價各學校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取得的業(yè)績,發(fā)生的損失,并按綜合評價高低水平給予獎勵和懲罰。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有關固定資產管理的全面風險管控要求,才能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改革提供扎實的物質基礎。
[1]財政部:《中小學校會計制度》財預字[1998]104號。
[2]財政部:《中小學校財務制度》財文字[1997]2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