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春,十來個“自然之友”的環(huán)保志愿者自帶干糧、礦泉水,扛著鐵锨和樹苗,在北京大興黃村一座打工子弟小學的操場上“安營扎寨”。他們從清理土石中的建筑垃圾開始,一步步鋪路、填土、種花、種樹。短短一年,在這個背靠北京的最大的城中村、素以臟亂差聞名的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區(qū),一個樸素的小花園在學校中生長起來。盡管它不是什么種滿奇花異草的“空中花園”,但它是一個為孩子們找回綠蔭與歡笑的“魔法花園”。
從此,廢舊廠房改建的校舍里不再是了無生氣的灰白顏色,孩子們手中的玩具也不再是危險的建筑垃圾?;▓@變成了他們的游樂場,大自然里的一切就是他們?nèi)≈唤叩耐婢摺瓏跇湎卤荣悺鞍胃鶅骸钡哪泻?,揮舞著黑乎乎的小手;樹蔭下跳皮筋的女孩,裙擺上下翻動;還有某個害羞的小姑娘,如獲至寶似的捧著一片落葉,葉子上趴著兩只午睡的蝸牛……眼前的一切,仿佛是王爾德童話的現(xiàn)實版本:自私的巨人拔掉了花園的柵欄、敞開了大門,孩子們重新回到花園里,為冰封已久的城堡帶來了春天。
這就是小花園設計者泰山的理想—用綠色重新描繪一段屬于農(nóng)民工子弟的都市童話:“這些孩子原本居住在活生生的鄉(xiāng)土世界,每天嗅著泥土的芳香,采食山間小路上的野果,那才是童年應有的美好回憶。然而有一天,他們被迫跟隨父母來到冷漠的大都市,鋼筋水泥隔絕了他們的感官世界,童年的顏色也隨之變成了一片灰白。誰來把花園和色彩還給這些站在城市邊緣地帶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為他們做得更多,至少在玩耍的空間里盡量給他們美好和公平。”
灰白土石中盛放的花朵
泰山還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造訪打工子弟小學時的情景。那時候,他還是清華大學的一名學生,想要利用周末的時間,帶大興行知新公民學校的孩子們?nèi)ハ闵街参飯@開展一次自然觀察課。去學校接孩子的路上,泰山穿過了傳說中擁擠、混亂的城中村,眼前的景象刺痛了他:菜市場和居住區(qū)混雜在一起,叫賣聲與孩子的哭聲此起彼伏,男人們打著赤膊蹲在街邊玩撲克牌,光著腳的孩子追逐著流浪狗。到了學校門口,景象更是讓人難以置信。就在距離大門不足10步的地方,高聳著一座臭氣熏天的垃圾山,不斷有周邊的居民往這里倒生活垃圾,而孩子們似乎早就習以為常,甚至有淘氣的男孩會在垃圾山里撿拾破爛,當玩具玩。
盡管校園里要整潔、規(guī)范得多,但泰山還是一眼就覺察出它與那些公立小學的不同。校舍一律都是舊廠房改建而成的,所謂的操場其實是磚頭、水泥鋪成的巷道,更讓人意外的是學校的前院幾乎沒有一點綠色植物?;貞浧疬@一段,泰山至今表情中透出驚訝:“那時候,我只知道城市里的孩子普遍患有‘大自然缺失癥’,但他們至少可以觀察自家陽臺上的盆栽植物,周末可以由爸爸、媽媽帶著到公園或郊外去游玩。但是這些農(nóng)民工子女,學校幾乎就是他們接觸世界的唯一窗口。如果在這里他們都找不到一抹綠色,那么他們要到哪里去享受自然呢?”
2009年9月,“親親自然小花園”項目正式成立。領頭人正是泰山和他的幾位從事建筑與景觀設計專業(yè)的朋友。他們的心愿很簡單,就是要以環(huán)境教育和自然成長相結(jié)合的方式,改善打工子弟小學的就讀環(huán)境。“能不能用我們的雙手,為推進教育公平和環(huán)境公平做一點努力,我們每一個人都躊躇滿志?!碧┥秸f。
一堂重在互動的環(huán)境教育課
著名環(huán)保人士梁從誡先生曾經(jīng)在《與孩子共享自然》一文中寫道:“愛美是人的天性,愛自然也是人的天性,自然是一切美的源泉。沒有孩子會生來不愛樹林、池塘、草地,不愛野花和小鳥的。如果他們漠然,那是現(xiàn)代城市生活對童心的扭曲。愛動、愛嬉戲是孩子的天性,是社會交往的開端。孤獨的孩子像失群的動物,心靈在受著折磨。讓孩子們,特別是城里的孩子們回到自然中去,重新親近大地,帶領他們在自然里做游戲,去體驗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來應有的和諧與平衡,這不僅是為了環(huán)境教育,也是對幼稚心靈的撫愛和陶冶?!?/p>
作為梁從誡先生環(huán)境教育理念的忠實擁躉,從設計階段起泰山就希望,小花園的建設不僅是一次改善打工子弟學校就讀環(huán)境的單純嘗試,更要變成一堂以學生互動參與為主的環(huán)境教育課。通過志愿者和孩子們一同建設小花園的過程,讓這些課余生活單調(diào)的打工子弟,重新找回擁抱自然的樂趣。
互動從“起名字”開始,每個參與小花園建設的志愿者和孩子,都被要求起一個“自然名”。于是,課堂里少了張三老師、李四同學,多了獅子、老虎、泰山、小麥。充滿趣味的“自然名”打破了志愿者和孩子們身份、年齡上的隔閡,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瞬間變得平等、親近起來。除此之外,泰山還鼓勵孩子們參與小花園的設計。他在全校范圍征集畫稿和作文,孩子們的建議如雪片般飛來,光是圖畫就有上百張:有的孩子在操場中間畫上了大大的噴水池,有的把猴子、長頸鹿也“請”進了校園。還有一個叫梅花的三年級小姑娘,在花園里畫上了一株有7種顏色的花。泰山問她是什么花,她說是玉蘭?!坝裉m是這樣的嗎?”小姑娘靦腆地笑笑,半晌才說:“我沒見過玉蘭,但我聽說玉蘭是最美麗的花。叔叔,我們的花園以后也能種上玉蘭花嗎?”
孩子們對自然的好奇、渴望和與之親近的愿望,深深打動了泰山。于是,他涂掉了設計稿中原本勾畫的花園圍欄,在花花草草間描繪出一條條小路,方便孩子們真正到花園里去觀察、去體驗。栽種的植物也不求名貴和奇特,全以適宜本地氣候、養(yǎng)護成本極低的本土植物為主,如丁香、連翹、菊花、松樹、楊樹、柳樹,甚至還種上了小白菜、辣椒和萵苣。極易成活的本土植物價格不高,孩子們可以親手栽種,失敗了也不要緊,幾顆種子,一桶水,幾天后就又會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
“親親自然小花園項目”開展了3年,泰山和他的志愿者朋友們已經(jīng)陸續(xù)在行知新公民學校、海淀智泉學校、燕京小天鵝公益學校和金羽翼殘障兒童藝術康復中心,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小花園。對此,泰山感到特別滿足。尤其是看到那些曾經(jīng)孤獨和害羞的孩子,在花園里嬉戲玩耍,變得越來越活潑;或者是那些以前說不出夢想的孩子,因為小花園的到來,有了想當設計師、畫家和植物學家的愿望,泰山就會感到欣慰。
當然,最讓泰山開心的還是孩子們在自然和環(huán)境意識上的改觀。提到這一點,還有一段小插曲。去年暑假結(jié)束時,行知新公民學校的小花園里雜草長了一人多高,除草的工作相當艱巨,有的孩子怕拔草辛苦,提議說可以打除草劑。沒想到打過除草劑后不到一周,花園里的花草全都死了,辛苦了大半年的勞動成果瞬間化為烏有。泰山說:“那時候,不少孩子都哭了,后悔自己偷懶使用了除草劑?!笔虑榘l(fā)生后,泰山和志愿者們趕到了學校,沒有埋怨孩子,反而利用這次事件給他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環(huán)保課,講解了化學藥劑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然后,志愿者們又帶領孩子們把打過除草劑的土壤挖走,重新?lián)Q上新土,栽種花草,僅僅兩個月,小花園又恢復了生機。
“那件事之后,很多孩子都對環(huán)境污染有了一次直觀的認識。我想這就是小花園真正的意義所在。”泰山的眼睛里閃動著期望,“孩子們今天得到的一點點感觸,難保不會改變他們?nèi)蘸蟮娜松鷳B(tài)度和選擇。培育一個個愛自然的新公民,孩子們才是我們小花園里最珍貴的種子?!?/p>
小花園還是一個心靈的項目
一個小花園,不僅是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場所,也是不同人群彼此接觸、敞開心靈的地方。泰山對此很有感觸。還記得兩年前小花園剛剛“搬進”打工子弟小學時,一個名叫大象的孩子揮舞著拳頭和同學打架,泰山把他們拉開,那個男孩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哭喊:“你胡說,我爸爸不是撿垃圾的?!薄澳隳芨惺艿竭@些孩子長久被異樣眼光審視的那種自卑和壓抑?!碧┥秸f,“小花園剛剛動工時,很多孩子都是內(nèi)向又靦腆的,他們幾乎都是埋頭干活兒,從不和志愿者交流?!焙髞恚驹刚邆兘柚』▓@開展了一系列游戲,例如在花園里開展模仿昆蟲的表演課、組織植物起名大賽等等。隨著越來越多的志愿者的加入和各種有趣的活動的展開,孩子們逐漸開朗和自信了起來。行知新公民學校的張淵益老師說:“以前交警大隊的志愿者來學校種花、種草,孩子們看到他們會發(fā)抖。現(xiàn)在卻會主動和他們打招呼。小花園無形中成為一個心靈交流的平臺,它讓這些生活在都市角落里的孩子,有機會與不同身份和階層的人相遇,和他們建立良性的溝通。這對孩子們的成長和性格塑造是多么重要??!”
“你說小花園是一個心靈的項目也沒錯啊,因為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心靈撫慰劑。”泰山點著頭,他最樂于看到的就是孩子們越來越自信和開朗的變化。最近,他一直忙于一所新的打工子弟小學的花園籌建工作。他說:“如果有可能,我們會把小花園一直建下去。能換來孩子們快樂和自信的笑臉,這是多么值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