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娜
俗話說:貧賤起盜心,富貴生淫逸。如今得再加一句:無知亂猜疑。與哥德巴赫、費爾馬以及黎曼這樣的數(shù)學家做猜想不同,有些人患上了一種病,就是“猜”病,他們的“臨床表現(xiàn)”就是瞎猜。由懷疑而猜測,或是根據(jù)有限的資訊做判斷推理,隨意得出結論。“猜”,發(fā)于心,征于色,衡于慮,是一種典型的“臆癥”。
此病古已有之,而今更加盛行。因為無端地猜疑、猜忌,太子殺皇上、皇上殺太子的悲劇在中國歷史上屢屢上演。莘莘學子考前猜一猜題;考中猜一猜出題人在哪兒挖個了坑;成績下來,再猜一猜是不是比同桌高個一兩分。直猜得膽戰(zhàn)心驚,忐忑不安。猜中了,喜形于色;不中,面如死灰。無所事事的主婦猜忌丈夫,惶惶不能終日,猜得身心疲憊,家庭破裂。尸位素餐的公仆猜忌上司下屬,直猜得雞犬不寧,晚上睡覺都做惡夢。
“猜”有時可導致悲哀又可笑的結果。“猜”作為混雜著情商與智力的隨意性推理,使得有些瞎“猜”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貶損了自己的人格,無形中偏離了正道?;钚苋∧懀悴滤鼤粫??你或許覺得這是一個無需回答的問題,但在鳳凰衛(wèi)視《一虎一席談》節(jié)目上,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堂而皇之、振振有詞地拋出了這樣一個論調(diào)——“你不是熊,你怎么知道熊會疼”,并批評當今社會動物保護主義“猖獗”。此種猜測,絕難抵達客觀的真理。他不知道,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對蒼生的博愛,是不能通過“猜”去判斷是否給予的。
“猜”是一種極易流行的病。正所謂三人成虎,謠言的來源與傳播過程,想必是連猜帶蒙的接力傳遞吧?人們倚靠“猜”,在猜真相的過程中也猜出各種謬論。當一個人猜得今年將有小行星撞擊地球,網(wǎng)絡媒體便迅速發(fā)揮其媒介作用,使世界末日來臨的“猜言”盛行,再經(jīng)過添油加醋,便如科學真理般播撒人間,直猜得人心惶惶。一旦猜想被驗證錯誤,新的猜想又在醞釀。這樣的猜想被否定倒是好事,只是苦了那些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愛“猜”者,弄得社會大眾也將信將疑。
“猜”病表現(xiàn)多樣,往往燒心傷胃?!安隆?,究其根源,除了無知,恐怕也是因為缺乏足夠的信息量或信息不透明吧?治療的方法也很簡單:首先是有關部門應嚴控病源,公開透明,及時正面引導;其次,作為民眾,應博學多識,銳意進取,不斷充實自己。
(作者系深圳中學高三·二班學生)
題、插圖/信任危機/劉奎寧
·點 評·
經(jīng)過上千年的封建文化熏陶,國人身上的“疑難雜癥”日漸多了起來,如今又添一種傳染性極強的流行病——“猜”。學生考前愛猜題,女人婚后愛猜人,下屬上班愛猜上級意圖。這些“猜”的后果常常是讓人惶惶不可終日,但有的人依然樂此不疲。雖有僥幸猜中的,然而大多是無端的瞎猜。這是生活中缺乏安全感的具體表現(xiàn),更是無知和信息不透明的必然后果。小“猜”害己,大“猜”則可導致謠言,成為危害公共安全的大患。
作者以“猜”為切入點,用情感與理念對其進行望、聞、問、切。從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走向等諸多因素入手,對存在于國民性中的陋習進行深刻剖析。作品行文流暢,內(nèi)涵豐富,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和社會的深入思考。通過感性材料對理性問題進行架構,體現(xiàn)了作者對題材的駕馭能力。
(劉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