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最有條件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楚國地處漢江、長江流域,往南有幾乎無窮盡的空間,就如歐洲人剛來到美洲大陸一樣,那些文化落后的原始部落根本不是強大的楚國軍隊的對手。
當時秦國有著依靠外來人才而富國強兵的傳統(tǒng),商鞅是衛(wèi)國人,張儀是魏國人,李斯則是楚國人。
楚國和秦國正相反。“楚材晉用”之說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典出公元前547年蔡國的公孫歸生和楚國的令尹(相國)子木的一段對話。
歸生那一年參加中原各國調(diào)停楚國、晉國之爭的國際斡旋活動,從晉國回來后,直接去了楚國。令尹子木招待他,閑聊時問了一句:“晉大夫與楚孰賢?”意思是問,晉國的那些大夫和楚國的大夫比,哪一國的賢能更多。
歸生的回答是:“晉卿不如楚?!边@是給楚國令尹戴一頂高帽?!扒洹笔歉哂凇按蠓颉钡墓賳T,一般指相國、司馬、司徒這種頂級官員,而且在春秋時期,卿往往是世襲的。子木聽這話自然高興。誰知道歸生話鋒一轉(zhuǎn)。說:“晉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边@段話告訴子木,晉國大夫那個級別(有點像一個公司的中層干部,是關(guān)系企業(yè)興衰的骨干階層)則多是賢能之士,幾乎都可以當卿這類高官。但如南方產(chǎn)的杞樹、梓樹和皮革,多是楚國輸送過去的。
子木聽這話后,很尷尬,不甘心地問了一句:“夫獨無族、姻乎?”意思是說晉國這些賢大夫中難道就沒有國君宗室和姻親么?
歸生回答說:“雖有,而楚材實多?!辈唤o子木的面子,這人材資敵,讓當國的令尹情何以堪。然后歸生說了一大段話分析“楚材晉用”的原因: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賞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與其失善,寧其利淫。
這段話的意思是:善于治理國家的人,賞賜不亂刑法不濫。賞賜太亂恐怕賞賜到壞人;而刑罰太濫恐怕會傷及好人。如果不幸事情做過分了,寧可亂賞而不能濫刑。與其傷及到善良的人,不如讓奸邪的人得到賞賜。——此番話包含古樸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現(xiàn)代社會的法治原則相近。即寧縱勿枉,寧可讓壞人得到好處,也不能讓好人被冤枉,這和專制社會“寧愿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的刑法原則完全相反。
接著,歸生舉了一系列因“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的例子。比如:文公十年的子儀之亂,析公逃到晉國。在楚、晉兩國的繞角之戰(zhàn)中,晉軍扛不住了準備退兵逃走,析公說:楚國軍隊輕佻而不堅韌,如果多攉鼓壯威,晚上合兵夜襲,楚國軍隊肯定會潰逃?!獣x國聽從其建議,果然。宣公十年楚國有若敖之亂,伯賁的兒子賁皇逃到晉國,晉國國君將苗邑(今河南濟源縣西部)賞賜給他。鄢陵之戰(zhàn)時,楚國大軍氣勢洶洶,在晉軍面前布陣,晉國一看對方強大又準備退兵。賁皇說:楚軍的精銳在中軍,王族子弟在這里面。若堅壁清野,讓欒書、士燮佯敗引誘其進攻,讓荀偃、邰锜兄弟進攻對方子重、子辛的左軍,我軍剩下的部隊集中力量攻擊楚軍中軍的王族,楚軍必敗。結(jié)果是“晉人從之,楚師大敗”。
歸生對子木非這么多口舌,乃是有所圖,他想幫他一個朋友的忙。他和楚國大夫伍舉——即伍子胥的爺爺是好朋友,伍舉娶了申公的女兒,申公叛逃,有人向朝廷進讒言,說是伍舉護送老丈人叛國。伍舉害怕被懲罰連夜逃往晉國,在經(jīng)過鄭國時和正往晉國出使的歸生相遇,兩位好友吃完飯后,歸生說:你先避避風頭,我會想辦法讓你平安回到楚國。
于是,歸生就對楚國令尹說了這么一番話后,回到正題:說貴國的申公因獲罪而逃,有謠言說他女婿伍舉幫助他叛國,伍舉害怕跑到晉國了,其實他一直對祖國很忠誠,常常南望說:我什么時候能回去呢?晉國準備給他一個縣的封邑,像對本國上大夫叔向那樣對待他。如果他真的歸依晉國當了“楚奸”,那是楚國的大患呀。
子木聽到后害怕了,于是勸諫楚王,讓伍舉回來,官爵封地如舊。
可有誰知道,楚國總是不能吸取教訓,若干年后,國君聽信讒言將伍子胥的父兄迫害致死,伍子胥逃奔到吳國,最后引來吳國軍隊攻占了郢都。——伍氏精英,到底免不了為他國所用的宿命。
春秋戰(zhàn)國時列國競爭,其實最重要的是人才競爭。楚國有那樣好的自然條件,地大物博,人才眾多。然政治腐敗,精英外逃,最終免不了被秦國吞并的命運。
(宗晉薦自《東方文化周刊》)
責編: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