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積茹 曹立杰 朱曉莉
(大慶油田總院集團龍南醫(yī)院兒科 黑龍江大慶 163453)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圍產(chǎn)期新生兒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腦損傷。是新生兒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的重要原因。發(fā)病率約為活產(chǎn)兒的(1~8)/1000,其中10%~20%在新生兒期死亡,存活者中25%~30%可能留有腦癱、智力低下、癲癇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其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治療上主要是對癥和支持,缺乏特效治療。亞低溫是治療新生兒HIE的前沿方法。但低溫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心動過緩、心律不齊、低血壓及肺動脈高壓,呼吸減慢或抑制、血糖異常、血小板減少、出血、血液黏滯等問題。雖然國內(nèi)外對亞低溫治療新生兒HIE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了一些研究,但由于采用低溫方法不同,對低溫治療的安全性仍存有爭議。為了探討亞低溫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安全性,對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大慶龍南醫(yī)院新生兒科收治的20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大慶龍南醫(yī)院新生兒病房收治的符合以下標準的窒息新生兒共20例:(1)胎齡>37周,出生體重≥2500g;(2)診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符合以上標準的窒息新生兒隨機分為全身亞低溫干預組(10例)和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10例),低溫組要求家屬知情并簽知情同意書。2組病例臨床分型以中重度腦病為主,2組患兒出生體重、性別、胎齡、阿氏評分、臨床分度以及住院治療時間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組窒息新生兒均在新生兒監(jiān)護病房由專業(yè)護理人員負責進行監(jiān)護治療。將亞低溫治療組患兒在生后12h內(nèi)放在新生兒遠紅外輻射臺(室內(nèi)溫度調(diào)整在26~28℃)上,應用北京恒邦P&C-A型降溫毯給予全身亞低溫治療。每10分鐘測1次患兒肛溫,在60min內(nèi)使患兒肛溫達到指定的溫度(34.0±0.5)℃,并持續(xù)維持72h。亞低溫治療結(jié)束后,通過遠紅外輻射臺復溫,使肛溫升高0.5℃/h至正常體溫(至少6h)。對照組在監(jiān)護下維持肛溫在(37.0±0.5)℃,2組按照1999年10月大連第五屆全國新生兒學術(shù)會議上修訂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急性期及恢復期其余治療措施相同)。
表1 2組患兒治療前后心率比較[次/min,(±s)]
表1 2組患兒治療前后心率比較[次/min,(±s)]
時間(h)治療組 對照組0 24 48 72 134±10 115±10 106±6 103±5 135±11 137±10 134±7 133±6
(2)對2組患兒在不同時期進行臨床評估和隨訪指標包括:治療前后2組患兒生命體征、肝、腎功能、血鈉、血鉀、血鈣、血糖、血氣等指標及心動過緩、心律不齊、低血壓及肺動脈高壓,呼吸減慢或抑制、血糖異常、血小板減少、出血、血液黏滯等并發(fā)癥的有無。
(1)全身亞低溫治療組患兒在低溫治療過程中,心率偏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表1)。2組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血鈉、血鈣、血糖、血氣、血小板等指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本研究中2組治療前均存在肝腎功能損害,治療后肝腎功能均逐漸恢復,2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2)全身亞低溫治療組患兒在低溫治療過程中定期給予皮膚按摩,均未出現(xiàn)皮膚硬腫,其他并發(fā)癥比較差異無顯著性。10例全身亞低溫治療組患兒在低溫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抽搐5次,對照組患兒在生后72h內(nèi)出現(xiàn)抽搐18次,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亞低溫是采用人工方法使腦溫下降2~5℃,以達到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目的。Busto[1]提出僅降低體溫2~3℃既可減少低溫引起的副作用,又可減輕缺血后神經(jīng)元損傷之后,大量的動物實驗及初步臨床試驗均證明:亞低溫可抑制缺氧缺血后生化級聯(lián)反應中的許多環(huán)節(jié),這與某些藥物的作用機制是不同的。從而預防或改善了腦的繼發(fā)性能量衰竭。
目前,國內(nèi)外已開展了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對亞低溫治療的安全性進行了探索。但全身低溫干預會影響所有的器官系統(tǒng)。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最為常見,潛在的不良影響包括心動過緩、心律不齊、低血壓及肺動脈高壓,呼吸減慢或抑制、血糖異常、血小板減少、出血、血液黏滯[2]等并發(fā)癥。因此,全身亞低溫治療安全性仍需在臨床治療中觀察。
本研究中亞低溫組在低溫治療期間的心率較對照組均有明顯下降,隨溫度的恢復心率也逐漸恢復。收縮壓與舒張壓均沒有顯著變化,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未發(fā)現(xiàn)心律失常2組治療前均有代謝性酸中毒。但治療后代謝性酸中毒均逐漸被糾正,2組比較無明顯差異,提示全身亞低溫不會導致內(nèi)環(huán)境紊亂。亞低溫治療組低溫治療過程中,低鈉、低鈣和低糖的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發(fā)生少,但統(tǒng)計學無明顯差異,考慮與病例數(shù)少有關(guān),需今后增加病例數(shù)后進一步確定。2組患兒血小板、凝血功能在治療前后相比無明顯差異,且所有病例未見出血或血栓形成,因此,本研究提示亞低溫無明顯不良的影響。本研究中2組治療前均存在肝腎功能損害,治療后肝腎功能均逐漸恢復,全身亞低溫并未加重肝、腎損傷,說明全身亞低溫對肝、腎是安全的。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全身亞低溫治療組患兒在低溫治療3d內(nèi)驚厥發(fā)生次數(shù)較對照組減少,與Compagnoni等研究[3]相同,說明全身亞低溫具有短期神經(jīng)保護作用。
通過本研究可以看出,全身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安全的。因此,在HIE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應用全身亞低溫療法,對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降低致殘率,提高患兒生活質(zhì)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考慮普及應用。
[1]Busto R,Dietrich WD.Small diferences in intraisehemic brain temperature critically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ischemic Ileutonal injury[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1987,7:729~738.
[2]Thoresen N,Whitelaw A.Cardio-changes during mildtherapeutic hypotherm ia and rewanuing in infant with hy-poxic-isehemic encephalopathy[J].Pediatrics,2000,106(1pt1):92~99.
[3]Compagnoni G,Pogliani L.Hypothermia reduces neurologteal damage in asphyxiated newborn infants[J].Biol Neonate,2002,82(4):2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