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
(南陽醫(yī)專一附院中西醫(yī)結(jié)合科 河南南陽 473058)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病程長且并發(fā)癥多見,辨治復雜,目前尚無法徹底治愈,筆者自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間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治療糖尿病100例,取得顯著療效,結(jié)果報道如下。
觀察病例均為本院門診病歷,共160例。采用數(shù)字化法將病人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00例,男39例,女61例;年齡30~72歲,平均(45.50±13.50)歲;病程2個月~15年,平均(2.58±0.84)年;合并高血壓者26例,合并冠心病者35例,合并高脂血癥10例,合并腔隙性腦梗死13例,合并周圍神經(jīng)病變8例。對照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5.60±1.34)歲;病程2個月~16年,平均(2.50±0.82)年;合并高血壓者16例,合并冠心病21例,合并高脂血癥者6例,腔隙性腦梗死7例,合并周圍神經(jīng)炎5例。2組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1999年WHOT2DM診斷標準[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中消渴(糖尿病)的中醫(yī)辨證標準。
妊娠糖尿病;有嚴重心肝腎腦等并發(fā)癥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合并嚴重感染者。
(1)對照組:單用二甲雙胍片(北京中惠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國藥準字H19983069)治療,每次0.25g,每天3次,餐中口服,1月1個療程。(2)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服降糖1號治療。處方:黃芪10g、山藥15g、枸杞10g、葛根6g、三七參粉1g、玉竹15g、生地10g。加減:合并高血壓者加天麻15g;合并冠心病者加丹參10g、瓜蔞10g;合并高脂血癥者加生山查15g;合并腔隙性腦梗死者加全蟲10g。伴口干者加確斗12g,伴尿頻者加益智仁10g。(3)觀察項目:2組均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主要觀察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改變及空腹、餐后血糖水平變化。(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1)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中消渴病(糖尿病)的療效標準制定。顯效:FBG<7.0mmol/L,P2hBG<8.3mmol/L,或血糖較治療前下降30%以上;有效:FBG<8.3 mmol/L,P2hBG<10.0mmol/L,或血糖較治療前下降10%~29%;無效:血糖下降未達到有效標準。(2)治療結(jié)果: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3.33%。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提示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好,血糖控制平穩(wěn),臨床癥狀改善快。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變及社會老齡化,2型糖尿病已成為威脅人民健康的常見病。若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引起腦、心、神經(jīng)、腎臟等器官的并發(fā)癥。該病的病機特點是陰虛燥熱,遷延日久,氣陰兩虛,后期脾腎兩虛。臨床上單用西藥降糖快,但自覺癥狀消失較慢,中西藥合用標本兼治,取長補短,相互協(xié)調(diào),療效穩(wěn)定,且副作用小,減輕或減緩并發(fā)癥,方中黃芪、枸杞子、山藥補氣養(yǎng)陰,且有降糖作用。生地、玉竹、葛根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三七參現(xiàn)代藥理研究[3]表明:具有止血活血功效,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諸藥合用,既能降血糖,又能改善口干、乏力、腰酸等癥狀,從而達到改善內(nèi)環(huán)境并降低血糖的目的。
[1]Definition,Diagnosis,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ications.Repor of a WHO consulation.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58~59.
[2]鄭莜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吳水源,陳光敏,孫家均.三七皂甙對血管平滑肌受體引起Ca外溢與內(nèi)流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0(6):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