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華 鄒 楠 李 棟 湯冬玲 田 嵩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主要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xiàn)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fā)??;也有因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huán)的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導致相應支配區(qū)域腦組織軟化壞死者。前者稱為動脈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腦梗死(atherothrombotic brain infarction,ABI),占本病的40%~60%,后者稱為腦栓塞(cerebral embolism,CE)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種腔隙性腦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系高血壓小動脈硬化引起的腦部動脈深穿支閉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認為少數(shù)病例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崩解導致的微栓塞引起,約占腦梗死的20%~30%。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因其能和肺炎雙球菌細胞壁的C多糖發(fā)生沉淀反應而得名[1],是相對分子量為115~140k D的血清β球蛋白。CRP持續(xù)增高提示機體存在慢性炎癥或自身免疫性疾病。CRP在病毒感染時不升高,其變化不受患者的個體差異、機體狀態(tài)和 藥物的影響[2]。近年來,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采用超敏感方法——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到的CRP被稱為超敏CRP(hs-CRP)。許多研究表明,炎癥與免疫在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引致的并發(fā)癥中起著重要作用,炎癥反應的激活可能是導致斑塊不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3]。大量的研究顯示,hs-CRP在冠心病、腦卒中、周圍血管栓塞等疾病診斷和預測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被認為是心血管病危險評估的“金標準”[4]。本研究對108例腦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進行檢測,探討血清hs-CRP水平與三種類型腦梗死發(fā)生的關系,以期將hs-CRP作為腦梗死的介導和標志物,從而有助于腦梗死的診斷和治療。
1.1 研究對象
1.1.1 病例選擇 選擇腦梗死患者108例,其中ABI組43例,CE組27例,LI組38例,均為武漢大學2011年7~8月住院患者。ABI組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28~82歲,平均年齡(59.6±24.9)歲;CE組中男18例、女9例,年齡45~84歲,平均年齡(64±11.56)歲;LI組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31~84歲,平均年齡(61.56±13.83)歲。所有患者均為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2011年1月~2011年6月的神經(jīng)內科住院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并經(jīng)CT或MRI檢查證實,為頸內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均為首次發(fā)病,病程<24 h,排除心肝腎疾病、腫瘤、感染及其他免疫性疾病。
1.1.2 正常對照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7~88歲,平均年齡(53.2±22.4)歲,均為體檢健康者,無高血壓病、腦血管病、糖尿病、心臟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等病史。本組在年齡、性別構成上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表1)。
表1 四組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1.2 血清hs-CRP水平檢測
108例腦梗死患者于入院第1 d清晨空腹抽肘靜脈血2 ml送檢,50例體檢健康者于體檢當日清晨空腹抽肘靜脈血2 ml送檢,采用OLYMPUS 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來檢測血清hs-CRP水平。具體操作過程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不同類型腦梗死各組血清hs-CRP水平見表2。三個疾病組血清hs-CRP水平均較正常對照組高(P<0.01);三個疾病組間血清hs-CRP水平略有差異,但差異不明顯(P>0.05)。
2.1 ABI組與正常對照組hs-CRP水平比較 ABI組中血清hs-CRP水平為(2.63±3.94)mg/L,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1.21±2.22 mg/L)(P<0.05)。
2.2 CE組與正常對照組hs-CRP比較 CE組中血清hs-CRP水平為(2.77±4.16)mg/L,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1.21±2.22 mg/L),(P<0.05)。
2.3 LI組與正常對照組hs-CRP比較 LI組中血清hs-CRP水平為(2.55±4.33)mg/L,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1.21±2.22)mg/L,(P<0.05)。
2.4 不同類型的腦梗死組間比較 三種類型腦梗死組間比較,血清hs-CRP水平略有差異,其中CE組最高,ABI組次之,LI組最低,但差異不明顯(P>0.05)。
表2 ABI組、CE組、LI組與正常對照組hs-CRP水平比較(±s)
表2 ABI組、CE組、LI組與正常對照組hs-CRP水平比較(±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
級別 例數(shù) hs-CRP水平(mg/L)ABI組 43 2.63±3.94*CE組 27 2.77±4.16*LI組 38 2.55±4.33*正常對照組 50 1.21±2.22
腦梗死的病因主要是血管壁病變(動脈粥樣硬化),其他如血液成分的改變、血流動力學異常、飲食營養(yǎng)、糖尿病、遺傳因素等[5]。1999年Ross提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炎性反應性疾病”的概念,指出動脈粥樣硬化是具有慢性炎性反應特征的病理過程,其發(fā)展始終伴隨炎性反應,是對各種不同損害的過度炎性反應的結果,其實質是包括血管內皮細胞等遭受各種有害物質刺激引起的炎性反應過程。當機體受到損傷、應激時,血清中CRP水平迅速上升,起到激活補體并參與細胞凋亡的作用,可作為一種敏感的炎性標志物從而反映機體的炎性反應程度[6]。
hs-CRP是檢測CRP更為靈敏的一種新技術,可反映低水平的CRP及其微小變化。本研究結果顯示,ABI組、CE組、LI組中血清hs-CRP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但ABI組、CE組、LI組之間的hs-CRP水平比較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因此,腦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這提示血清hs-CRP水平可能與腦梗死的發(fā)生有關。有研究認為,CRP通過多種途徑參與了急性腦梗死發(fā)生和發(fā)展的病理生理過程,早期CRP的顯著增高是提示預后不良的敏感指標[7]。還有研究認為,腦梗死患者hs-CRP水平的高低與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呈正相關,提示hs-CRP可以作為判定患者病情輕重的指標之一[8]。由于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三種不同類型腦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的明顯差異,因此不能用于三種腦梗死之間的鑒別診斷,鑒別診斷需要依賴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等。
此外,目前國內對hs-CRP的臨床檢測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hs-CRP測定在各方法間甚至各試劑盒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對hs-CRP輔助鑒別診斷腦梗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臨床實驗室工作者仍需不斷努力,建立更為標準和適用的檢測方法,從而為臨床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jù)。
綜上所述,血清中hs-CRP水平對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具有一定的作用,可能是腦梗死的預測因素。hs-CRP檢測可以幫助臨床及時發(fā)現(xiàn)高風險患者,優(yōu)化治療方案,對早期預測、識別腦梗死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1 Tillet WS,Trancis T.Serological reactions in pneumonia with a non-protein somatic fraction of the Pneumococcus.J Exp Med,1930,52(5):561-564.
2 許紹強.超敏C反應蛋白在顱腦疾病中的應用價值.醫(yī)學,2007,7(11):20-22.
3 Mulvihi UNT,F(xiàn)oley JB.Inflamma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Heart,2002,87(3):201-205.
4 Gomes MC.C-reactive protein:a new golden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risk.Rev Port Cardiol,2002,21(期):1329-1346.
5 Boulman N,Levy Y,Leiba R,et a1.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5):2160-2163.
6 鄢盛愷.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診治中的應用.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2,1(4):267-269.
7 臧志忠,潘生英,徐樹平,等.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cy和hs-CRP檢測的臨床意義.放射免疫學雜志,2007,20(5):458-460.
8 詹建梅,俎德玲.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關系.心腦血管病防治,2007,7(5):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