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平 陳海云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筆者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將62例急性腰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針刺腰痛穴及雙側頭痛穴,對照組單純針刺腰痛穴。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急診骨科急性腰痛患者,經(jīng)診斷為急性腰扭傷1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42例,棘上韌帶損傷5例,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3例。以上診斷均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于“急性”的界定以發(fā)病2周內(nèi)為限。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齡21~64歲,平均41.8歲。對照組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23~65歲,平均41.7歲。兩組資料(見表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n)
1.2 治療方法 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額正中。將前額劃一個“十”字,“十”字中間即為此穴。針刺方法:患者取臥位,采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取3寸一次性無菌針灸針,用酒精棉球固定在針尖5~10 mm,采用提捏進針法,針尖方向朝下平刺1寸左右。若為一側腰痛,則針尖方向朝對側水平方向平刺。針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至局部出現(xiàn)酸麻脹或放射針感時,予以留針。頭痛穴定位: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結合之前凹陷中。(太沖與行間之間)。針刺方法:患者取臥位,采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取3寸一次性無菌針灸針,用酒精棉球固定在針尖5~10 mm,采用提捏進針法,針尖方向朝上斜刺1寸左右。針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局部出現(xiàn)酸麻脹或放射針感后出針。(1)治療組:取腰痛穴及雙側頭痛穴,先刺雙側頭痛穴,不留針,后針腰痛穴,留針20 min。(2)對照組:直接針刺腰痛穴,留針20 min。出針后急診科繼續(xù)臥床10 min,觀察副反應,后記錄結果。
1.3 評價方法 同時應用視覺疼痛評分(VAS)、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問卷表,觀察評價不同治療組別患者的癥狀及功能改善情況。療效評定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執(zhí)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χ2檢驗及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結果示治療組總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對照組(P<0.05或0.01),說明針刺腰痛穴結合雙側頭痛穴能更好的改善急性腰痛病情。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VAS及ODI評分比較 見表3。治療組及對照組各自治療前后評分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兩者對治療急性腰痛皆有明顯效果;但治療組VAS及ODI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在改善腰痛癥狀及生活功能等方面治療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
表3 兩組VAS及ODI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VAS及ODI評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 別 VAS評分 ODI評分治療組 治療前 8.23±1.20 37.97±4.85(n=31) 治療后 3.29±1.24*△△ 15.55±4.23*△△對照組 治療前 8.23±1.23 37.94±4.80(n=30) 治療后 4.19±1.11* 18.42±4.84*
平衡針是王文遠教授創(chuàng)立的一門以中醫(yī)陰陽整體學說為理論基礎,以西醫(yī)神經(jīng)調控學說為物質基礎的針灸與心理—生理—社會—自然相適應的整體醫(yī)學調控模式[1]。通過強刺激,調動患者自身調節(jié)機制,以恢復機體的平衡,使癥狀得到減輕。
急性腰痛是骨科急診的常見病癥,常見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腰扭傷、腰3橫突綜合征、小關節(jié)紊亂錯位等等,甚至創(chuàng)傷引起椎體壓縮性骨折;其治療往往以止痛藥如曲馬多等鎮(zhèn)痛為主,而在中醫(yī)臨床的特殊治療手段中,平衡針是應用廣泛且切實有效的一種方法[2]。然而,當前的治療多采用平衡針,并結合了體針治療,這與平衡針簡單快速取穴的原則有所相背;當然,這也側面反映了腰痛穴單一取穴于臨床有療效欠滿意的情況。這與治療者操作相關,但不排除單一取穴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堅持簡單、快捷取穴原則的基礎上,本觀察在腰痛穴以外增加了雙側頭痛穴,并通過隨機對照來印證其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針刺腰痛穴及雙側頭痛穴是廣東省中醫(yī)院骨科林定坤教授治療腰腿痛的經(jīng)驗。林教授長期從事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礎及臨床研究,治療方法多樣、經(jīng)驗豐富,曾師從王文遠教授學習平衡針,對平衡針的使用有著深入的體會。在林教授的臨床應用中,單一取腰痛穴確實取得良好的療效,但存在部分病者療效欠佳情況,這種時候,加取雙側頭痛穴往往會獲得更好的效果,尤其伴有腿痛者。
總之,針刺腰痛穴結合頭痛穴治療急性腰痛,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而應用平衡針治療急性腰痛,符合急診診病治病快判斷、快治療、療效快的要求,同時副作用小,操作簡便,費用低廉,適合在臨床尤其急診科推廣。
[1]王文遠.平衡針灸學最新理論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4,2(12):21-23.
[2]張雪艷,卓春萍.平衡針治療腰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4(7):636-637.
[3]袁紅,苗潤,黃大鵬,等.平衡針治療腰椎問盤突出根性神經(jīng)痛大鼠作用的實驗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34(6):42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