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鳳英
《巴黎妻子》是一本“好看”的小說。故事敘述上世紀20年代中一次大戰(zhàn)后, 諾貝爾獎得主海明威與第一任妻子海德麗,在巴黎文學圈的生活和婚變。故事以海德麗為第一人稱敘述,她面對比自己年輕八歲的丈夫與自己的閨房好友發(fā)生婚外戀,傷痛而迷失,最后莊嚴勇敢地擺脫怨懟之情,攜帶幼兒退出婚姻。
英文里有一句話:“Everyone loves literary gossip”。文壇八卦,人人愛讀。書中內(nèi)容號稱“虛構”,但情節(jié)、場地幾乎全部屬實。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寫了一次大戰(zhàn)后,群聚巴黎文學和藝術圈內(nèi)人物的生活氛圍,世家后人的放縱酗酒,波希米亞式的隨走,而小說的主軸,卻是婚姻的傷痛和迷失,羞辱和勇敢 。此書的男主角是當年英挺俊拔的文壇奇才海明威,女主角是“姐弟戀”中品位教養(yǎng)都屬一流的世家之女。這樣的故事穿插名人秘辛,幾乎注定了要與“八卦” 撇不清干系。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失落的一代”從戰(zhàn)場釋放出來,酗酒濫交蔚成風氣。質(zhì)樸聰慧、坦率體貼的海德麗,以29歲的處女之身,下嫁年僅21歲的戰(zhàn)地記者海明威,曾使身邊朋友家人跌破眼鏡。她有良好的教養(yǎng)和鑒賞力,不事繁華,但善彈鋼琴,是滑雪能手?;楹?,年輕夫妻雙雙旅居巴黎。海德麗以她的家庭遺產(chǎn)基金支付兩人的生活費用,幫助海明威完成寫作理想。他們遍游歐洲各地,尤其熱衷滑雪和看西班牙斗牛。
躁動敏銳的海明威創(chuàng)作力一觸即發(fā),在文壇扶搖直上。他初為人父,年僅26歲, 血氣方剛,敏感粗獷兼而有之,自然吸引了不少女性的青睞。海德麗平實智慧、沉穩(wěn)理性,畢竟?jié)M足不了蓄勢待發(fā)、在創(chuàng)作上好奇渴求的年輕的海明威。他終于和海德麗的密友發(fā)生婚外戀,一發(fā)不可收拾。海德麗幾經(jīng)掙扎,選擇讓步。不久兩人各自開始了另一段婚姻。
小說中穿插一次大戰(zhàn)后歐美“迷失的一代”的美國名作家秘辛:女同性戀作家史坦恩(Gertrude Stein) , 以俄亥俄州小地方人物素描聞名的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 , 《最后大亨》和《爵士時代》的作者菲茨杰拉德(Scott Fitzgerald), 還有文學泰斗龐德(Ezra Pound)等人。在20年代,這些名流與海明威夫婦交往,共同摸索創(chuàng)作,其中個人意氣,酗酒比斗,種種名人風流,盡在尺度邊緣。亦俗亦雅,鋪陳出20年代的美國一代人起伏跌宕的故事。
雅俗之間的微妙跌宕,帶來了出版市場上的成功。此書自出版以來,一直名列暢銷排行榜上,尤其吸引了對海明威有興趣的女性讀者。不難讓人聯(lián)想起以徐志摩為主人翁,同樣觸及浪漫文人和婚外戀的話題的《人間四月天》。如果和國內(nèi)電視版《中國式離婚》、臺灣版《犀利人妻》等情節(jié)對照,更是折射出“婚變“ 這一永無休止、多事滄桑的人間話題。
海明威前后共有四位妻子,海德麗是他的第一位妻子,婚姻維持5年。第二位妻子是喜愛文藝的富家小姐,婚姻維持13年。第三次婚姻維持3年。海明威用手槍自盡時,和他在一起的是他的第四任妻子。留下一部遺稿,描述自己的一生,書名《移動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
對熟悉20世紀美國文學的讀者來說,這本《巴黎妻子》提供了重溫1920年代一戰(zhàn)后美國作家齊聚巴黎的場景風華: 百廢待舉的歐洲城市,百無禁忌的巴黎文化圈,浪漫文人恣意創(chuàng)作與狂飲,縱情嘗試各種禁忌,婚變八卦時尚新潮……都成了小說場景來去尋常、笑語狂言的巴黎景色。
對熟悉海明威作品的讀者來說, 書中對當年年僅 21歲的海明威的描寫,確實“好看”。海明威在巴黎街道大肆吸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鋸木廠的吵雜,雞鴨菜販的血腥,妓女的酗酒喧囂,與文友拳擊、攀比較勁。蠻牛般的精力,無人能敵的創(chuàng)作力,讀來只覺書扉間盡是躁動和鮮活。
對女性讀者來說,書中對年長海明威八歲,質(zhì)樸天成、不喜矯飾的海德麗的描寫,可能是全書最讓人動心的。人妻如何完成“犀利”? 海德麗以一語總結:“當年那只身步下火車,迎向未知的女孩,何其有幸,曾與海明威度過黃金歲月。如今她一無所求?!?/p>
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張幼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