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軍 錢惠江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呼吸道高反應性和多種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參與的呼吸道慢性炎癥為特征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糖皮質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氣道炎癥的藥物,吸入為首選給藥途徑[1]。本研究觀察了哮喘患者吸入布地奈德前后血清白細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E(IgE)的變化,探討吸入糖皮質激素對哮喘患者血清IL-10、IgE的影響及其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2月至10月深圳市職業(yè)病防治院和嘉興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門診及住院輕中度哮喘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6±11)歲,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會制定的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1],并排除心、肝、腎和血液系統等方面的疾病,近2個月未曾使用激素治療。哮喘患者給予吸入布地奈德氣霧劑(阿斯利康公司)200~400 μg/d,發(fā)作時臨時使用β受體激動劑,隨訪觀察3個月。選取同期體檢門診的健康者18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齡(45±8)歲。入選者及家屬無支氣管哮喘及過敏性疾病史,無吸煙史,近期無感染史。2組間性別比及年齡有均衡性。
1.2 方法 清晨取空腹靜脈血3ml,離心后取血清,置于-70℃冰箱凍存待測。血清IL-10、IgE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試劑盒由上海森雄公司提供,IgE試劑盒由北京邦定泰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步驟嚴格按說明書。
1.3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相關性采用線性相關分析,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血清IL-10、IgE水平 哮喘組治療前血清IL-10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后及對照組(P<0.01),哮喘組治療后血清IL-10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哮喘組治療前IgE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后及對照組(P<0.01),哮喘組治療后血清IgE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血清IL-10、IgE水平比較
表1 2組血清IL-10、IgE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1;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IL-10(pg/ml) IgE(U/ml)哮喘組(n=30)治療前 11±4 350±104治療后 18±6* 114±58*#對照組(n=18) 20±9* 84±26*
2.2 哮喘組治療前血清IL-10與IgE之間的關系 哮喘治療前血清 IL-10、IgE 呈負相關(r= -0.518,P <0.01)。
人體內多種細胞都能產生IL-10,其中以Th2細胞、巨噬細胞、CD+8T細胞為主。IL-10是一種具有多功能、作用強的免疫抑制因子,能明顯拮抗過敏性炎癥:抑制T細胞、抗原呈遞細胞、自然殺傷細胞釋放前炎性細胞因子IL-1、IL-6、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單核細胞炎性蛋白、單核細胞趨化蛋白;抑制肥大細胞特異性IgE交聯和脫顆粒釋放炎性介質;抑制抗原特異性IgE分泌,增加IgG4合成,使特異性IgE/IgG4比例明顯下降;抑制Th0和Th2產生IL-5,阻礙咾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和活化,促進其凋亡[2]。研究發(fā)現IL-10分泌T調節(jié)細胞數量和活性受抑制是導致或加重哮喘氣道炎癥的重要原因[3,4]。支氣管哮喘主要表現為IgE介導的Ⅰ型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性疾病,IgE的增加與哮喘的發(fā)生有關,也與哮喘的嚴重程度有關。本結果顯示,哮喘組治療前血清IL-10水平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IgE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并且IL-10的降低與IgE呈負相關,與王秀娟等[5]報道一致,也有報道哮喘患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IL-10明顯減少,考慮肺泡灌洗液中IL-10濃度降低是由于肺泡巨噬細胞分泌下降所致[6],說明IL-10的分泌減少是哮喘氣道炎癥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3月后,血清IL-10水平明顯增加,雖仍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IgE水平則顯著降低。哮喘患者可能存在IL-10在轉錄水平的合成障礙,通過調控T調節(jié)細胞的數量和活性,增加IL-10的表達水平可能是糖皮質激素抑制哮喘氣道炎癥的作用機制之一[7]。國內有報道抗炎治療后,支氣管激發(fā)試驗轉陰或氣道反應性明顯改善的哮喘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出現了IL-10 mRNA的表達,支氣管激發(fā)試驗仍為陽性者表達量明顯低于支氣管激發(fā)試驗轉陰者[8],提示血清IL-10水平可能提示哮喘激素治療的敏感性。
綜上所述,IL-10的低水平表達是哮喘氣道炎癥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增加IL-10的表達水平可能是糖皮質激素抑制哮喘氣道炎癥的作用機制之一,血清IL-10水平可能提示哮喘激素治療的敏感性。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177-181.
2 Zheng SG,Wang JH,Gray JD,et al.Natural and inducedT cells educate Ccells to develop suppressive activity:the role of IL-2,TGF-beta,and IL-10.J Immunol,2004,172:5213-5221.
3 Mamessier E,Botturi K,Vervloet D,et al.T regulatory lymphocytes,atopy and asthma:a new concept in three dimensions.Rev Mal Respir,2005,22:305-311.
4 盧彥,黃興楚,宋承東.兒童支氣管哮喘血清 IL-4、IFN-γ、TGF-β1和IL-10的變化及臨床意義.醫(yī)學臨床研究,2009,26:231-233.
5 王秀娟,曲書強,付迎新,等.哮喘患兒血清白細胞介素-16、-10和免疫球蛋白E測定的意義.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670-671.
6 謝華,何韶衡,孫麗,等.哮喘患者血漿IL-17、IL-10水平的測定及臨床意義.實用醫(yī)學雜志,2004,20:1232-1233.
7 Peek EJ,Richards DF,Faith A,et al.Interleukin-10-secreting“regulatory”T cells induced by glucocorticoids and beta-agonists.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2005,33:105-111.
8 何夢璋,徐軍,歐陽銘,等.哮喘患者抗炎治療與IL-8、IL-10在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表達的關系.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05,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