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鋼
生與死本是一對孿生兄弟,也是每個生命無法抗拒的規(guī)律。可是,為什么人們對嬰孩的出生充滿喜悅,而面對死亡,卻總是悲天嚎地、情之凄凄?死亡是一種寧靜,但有幾個人能從容直面人生的尾聲?
生命中的意外,時時處處可現(xiàn),每個人都不會預知命運的下一步安排。前不久,我的一個朋友在野外穿越時出了意外,音訊全無,生死未卜。我心里突然閃過一念:在所有外力無法控制、無法幫助后,那就順應天命吧!如果朋友真的宿歸于他深深熱愛的野外,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上天仁慈!第二天終于接到朋友平安歸來的電話。我笑言昨日對他生死預測的念頭,開玩笑說,不是咒他死,讓他不要生氣。朋友卻說:“你這話讓我感動,還真對我胃口。我當時也有過這個念頭,死得其所是一幸事嘛,呵呵!”是啊,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把握自己能把握的,接受自己所不能掌控的,這樣的人生尾處,定會如深潭般寧靜。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提出“生命是一種過程,一種體驗,一種態(tài)度”,因為生命只有過程的不同,結(jié)局都一樣。所以,在這個短促的過程中,我們能盡量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將自身潛力充分發(fā)掘釋放,這就是生命個體的價值。關(guān)于生死,我一直認為,重要的是活著的時候,身后之事辦得再隆重也只是做給活人看的。我希望生命能多點歷練,多點積淀,走到終結(jié)時恰如厚厚的一本書被安安靜靜地合上,留給后人無限回味,那才是精彩的篇章!
《城南舊事》作者林海音在晚年時,選擇了將一生的積蓄用來云游四海,死時還調(diào)侃地說:“后悔沒將錢用光?!蔽蚁?,她的曲終之時不是慘慘切切,而是從從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