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勝玲,李振龍
(上??睖y設計研究院,上海市 200434)
水庫新建西堤位于東風西沙夾泓西側,起點與北堤(現(xiàn)有崇明大堤白港二隊轉折點)連接,穿越東風西沙北夾泓,終點通過取水泵閘之間的連接平臺及閘上交通橋與南堤(東風西沙圍堤東北角頭部)連接。大堤堤線呈弧線型,總長約2 352 m,泥面高程約1~4 m。堤基各土層物理力學性質(zhì)參數(shù)見表1。
表1 堤基各土層物理力學性質(zhì)參數(shù)表
工程河段處于長江口,受地形和長江徑流影響,潮位、潮差和潮時沿程發(fā)生變化。東風西沙工程區(qū)歷史最高潮位6.24 m,多年平均高潮位3.43 m,多年平均低潮位1.06 m,咸潮期平均潮位2.4 m,年平均潮位2.25 m,歷史最低潮位-0.08 m。東風西沙水庫工程區(qū)百年一遇最高潮位6.43,庫內(nèi)設計最高蓄水位5.65 m。
水庫新建大堤采用吹填砂筑堤工藝,堤頂高程7.60 m,防浪墻墻頂高程7.80 m,堤頂寬6.0 m,庫內(nèi)、外側邊坡均為1∶3。大堤內(nèi)外側各設充填袋裝砂棱體,棱體均采用吹泥管袋,棱體間堤芯采用散吹砂。庫外及庫內(nèi)均設230 g/cm2反濾土工布;攤面高處堤身范圍灘面采用反濾土工布護底,攤面低處堤身范圍灘面采用φ300 mm@1500砂肋軟體排護底。內(nèi)外側拋石布置,備料拋石棱體可作為堤身吹填的屏障,從而確保施工期間堤身安全。
大堤滲流計算及整體穩(wěn)定計算水位組合見表2,3。
表2 大堤滲流計算水位組合表
表3 大堤整體穩(wěn)定計算水位組合表
非飽和土非穩(wěn)定滲流的基本控制微分方程為:
式中:H——總水頭;kx——水平滲透系數(shù);ky——垂直滲透系數(shù);Q——滲透量;θ——體積含水量;t——時間。
等式右邊體積含水量變化率為0時,得出非飽和土穩(wěn)定滲流基本微分方程:
總應力法:
有效應力法:
式中:K——整個滑體剩余力計算的安全系數(shù);l——單個土條的滑動面長度,m,l=bsecθ;W——條塊重力,kN,浸潤線以上取重度,以下取飽和重度;θ——條塊的重力線與通過此條塊底面中點半徑之間的夾角,度;U——條塊所受到的浮力,kN;D——條塊所受到的滲透力,kN,據(jù)孔隙水壓力梯度場積分得出;α——條塊的滲透力與水平力的夾角,度;C,φ——土的抗剪強度指標,采用總應力法時,取總應力指標,采取有效應力法時,取有效應力指標。
由表4中沒有設置防滲墻的滲流計算結果可知,堤身坡面最大出逸坡降(除工況3)均大于允許滲透坡降[J]=0.25,堤基表面最大出逸坡降,工況2至工況5的均小于允許滲透坡降,工況1大于允許滲透坡降。
表4 大堤滲流分析計算成果表
通過分析成果,大堤需要采取滲控措施,以提高圍堤的滲透穩(wěn)定。滲控措施在堤軸線靠長江側堤身及堤基布置高壓擺噴防滲墻,孔間距1.60 m,墻頂高程7.00 m,墻體應打穿粉砂層伸入相對不透水層⑤1-1淤泥質(zhì)粘土內(nèi)2.0 m。根據(jù)地勘報告工程地質(zhì)評價,⑤1-1層頂面高程-16.00~-18.80 m,防滲墻底高程應為-18.00~-20.80 m,平均高程-19.40 m,防滲墻設計底高程-19.50 m(平均)。
該法防滲效果好,施工所需場地較小,也能穿透充砂管袋、軟體排等障礙物,較為適宜本水庫圍堤。
高壓擺噴建造復合水泥漿防滲墻滲透系數(shù)不大于 n×10-6cm/s(1≤n<9),允許滲透比降大于60。設計要求墻體強度R≥3.0 MPa,成墻有效厚度不小于0.30 m。
因此,對設置高壓擺噴防滲墻,也進行了滲流穩(wěn)定分析的計算。
計算結果表明,西堤堤身及堤基布置高壓擺噴防滲墻(厚0.30 m,深26.50 m)后,水庫圍堤沿坡面和沿下游基礎面,滲流出逸坡降均小于允許滲透坡降[J]=0.25,滿足要求,其滲流量是圍堤不設防滲措施滲流量的60%左右,減小了40%左右。
由滲漏量計算成果看,庫內(nèi)向庫外單位滲漏量大于庫外向庫內(nèi)。
經(jīng)計算,各種計算工況下堤坡整體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均大于規(guī)范規(guī)定值,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
1)采用非飽和滲流模型對東風西沙水庫堤壩進行穩(wěn)定滲流分析,確定堤壩堤基、堤坡、堤身滲透坡降,論證水庫堤壩采取防滲措施的必要性。
2)通過對比分析,水庫堤壩采取封閉式防滲墻的滲控措施后,水庫大堤各滲流計算工況堤身和堤基滲透坡降均能滿足滲透穩(wěn)定要求。
3)采取滲控措施后,水庫堤壩的抗滑穩(wěn)定滿足要求。
[1]顧慰慈編.滲流計算原理及應用[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0,08.
[2]錢家歡,殷宗澤主編.土工原理與計算[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10.
[3]毛昶熙,段祥寶,李祖貽編.滲流數(shù)值計算與程序應用[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01.
[4]朱伯芳編.有限單元法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10.
[5]陳仲頤,周景星,王洪瑾編.土力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10.
[6]龔曉南主編.土工計算機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10.
[6]陳祖煜著.土質(zhì)邊坡穩(wěn)定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