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
大約是2000年以后吧,最好看的電影電視都不是男女主人公的戲了?!兜姓櫋芬埠?,《24小時》也好,我們都是為了超男廢寢忘食。新版福爾摩斯風靡世界,因為夏洛克和華生暗潮洶涌;《龍門飛甲》四女星,為了配陳坤,都中性到基。男女沒票房,男男是王道。歐洲杯如此,NBA如此,新時代《對照記》也如此。楊照。馬家輝。胡洪俠。三個生于1963年的男人,把《對照記》演到這第二季,已經(jīng)不是他們還想不想演的問題,而是兩岸三地允不允許他們停的事兒。
楊照大哥我沒見過,家輝和大俠隔三岔五會碰到,說句真心話,他們倆寫文章,我有點替他們可惜。小馬哥有張曼玉的風情,當然他也把自己當梁朝偉。這不是我的臆測,他們仨寫“喇叭褲”,小馬哥就說,當年他穿喇叭褲去秒殺女生,女生沒死,先把自戀狂的自己給秒殺了,而且,黃金時代的香港電影圈也的確向他拋過橄欖枝??墒悄?,獻身舒淇,還是獻身學術(shù),這種對胡大俠來說根本不構(gòu)成問題的選擇,卻活生生讓小馬哥“正青春被學院削去了頭發(fā)”。
不過,所謂能量守恒,馬家輝那等待過攝影機的演技落在文字上,構(gòu)成了《對照記》最狡黠的部分。三人中間,他的文章最虛構(gòu)也最艷麗,所以,這三個男人如果真去拍電影,小馬哥可以承擔最多感情戲,大俠和楊照會在結(jié)尾時恍然大悟:原來他對你也說過這樣的話。這幾乎是一定的,楊照儒雅,大俠誠懇,小馬哥的眼風,用他自己的話說,“從不失手”。
當然當然,作為大陸版63男,天南地北走過,滄海桑田看過,大俠的誠懇也是表面現(xiàn)象。人群中,他看上去總比別人高半頭,雖然他自己也差姚明三個頭,有他在的飯桌,五個人吃飯像十個人在說。他唧唧呱呱從孫中山說到沂蒙山,從金庸說到金剛,世界上沒有他不懂的事情,沒有他不在場的事件,我就曾經(jīng)眼看著我一女友被他說得魂飛魄散。而且,他又高帥富,比姜文潮,比孫紅雷帥,這樣的男人不去白宮使美男計為祖國的安全貢獻力量,說明上個世紀培育的文學隊伍是真正的夢之隊。
而《對照記》,就是兩岸三地夢之隊精華錄。我拿到《對照記》第一季的時候,說實在,也沒特別鄭重,在客廳放了一段時間,但翻看楊照的第一篇《夢里不知身是客》,我就給吸引住了。這是我最喜歡的“臺灣腔”。他句子不長,很少使用形容詞,但常常能營造出遠景、中景和近景交織的氛圍,而最重要的是,他用最干凈的文字抒了最動人的情。三人中間,我注意到,在正面意義上使用“夢”這個字最多次的,是楊照。在一個抒情已經(jīng)變得不可能的時代,楊照文章簡直是亂世良藥,比如像我這種七十年代版大陸人,雖然沒有分享他多少成長經(jīng)驗,卻總能被他帶著入戲,“多么美好,還能輕易夢想,輕易進入夢境的年歲。”甚至,我想,馬家輝和胡洪俠也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楊照大哥的催眠。
這么說吧,我以前,對馬家輝和胡洪俠是不特別佩服的,但他們在《對照記》中的身手卻屢屢刷新我的感受。真的,媽的,太讓人驚艷了,他們倆寫到“孫中山”這個關(guān)鍵詞,那種舉重若輕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內(nèi)功修為,尤其是兩篇文章的結(jié)尾,創(chuàng)造出似小說又似隨筆的那種彈性,簡直令人忌妒。這個,大約也是三個男人飆戲時候才能引發(fā)的精彩吧。
所以,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最后我要不懷好意地說一句,你們?nèi)齻€人啊,既然選擇了一起飆,那就停不下來了,因為你們會發(fā)現(xiàn),只有在一起,才能創(chuàng)造最好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