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眾總結(jié),“生活劇三大寶,媳婦婆婆小三滿屏跑”、“過日子就要鬧,沒有問題制造問題也要鬧”,觀眾的厭倦情緒可見一斑。
都市生活劇往往會走兩個極端,要么是苦情狗血情感糾葛,要么是口沫橫飛沒事逗貧,為了達到戲劇效果,能在換臺的瞬間鎖住觀眾視線,創(chuàng)作者往往把故事極端化。我們從近期熱播的劇中可以看到,雖然這些劇有一個較強的社會熱議話題支撐,但因?qū)υ掝}尖銳度和時尚度的過分依賴,也使得曾經(jīng)溫暖和煦、善良平和的生活劇特征正在逐漸被刻薄、浮華、躁動所取代,原來一地雞毛式的瑣碎溫馨,也變成了雞飛狗跳是非不斷。
此外,大量生活劇彼此模仿,甚至橋段克隆,更是讓人難以忍受。比如老公都是鳳凰男,媳婦盡是孔雀女;十之有九鬧離婚,離婚必是婆婆鬧;婆婆一定是鄉(xiāng)下的,丈母娘多數(shù)是高知的,今天婆婆才消停,明天丈母娘又開始不省心。就算小夫妻新婚燕爾不打算離婚,也要沒事吵著玩兒,要可勁兒地貧,比誰嘴皮子更溜,更能講人生哲理,再加點閨蜜挑撥鐵磁慫恿的作料。小夫妻這樣,老夫老妻也這樣,鄰里糾紛,家長里短,矛盾疊著矛盾,總之都不好好過日子。
《夫妻那些事》、《媳婦是怎樣煉成的》、《浪漫向左婚姻向右》、《AA制生活》、《前妻的車站》……就連這批收視不錯的都市生活劇,也難脫彼此拷貝的痕跡。
導(dǎo)演余淳說,“現(xiàn)在很多生活劇就是碼一堆事兒。這邊報紙看個報道,那邊電視看個新聞,然后把這些事都堆到人物的身上,人物就是為了完成沖突而塑造的?!?/p>
他認為,生活劇首先要有真實的、有生命力的人物,讓人物的言行順著內(nèi)心和個性走,是寫實的和有溫度的。這要求創(chuàng)作者有敏銳的視角和觀察生活的能力,能從紛雜的生活中提煉出優(yōu)秀的價值觀?!把巯麓蠹叶枷胱邚菑?,不愿創(chuàng)新,這種跟風(fēng)而上的趨勢,只會讓這個劇種風(fēng)險更大?!?/p>
前不久,微博上流傳著一個段子:“一位猶太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猶太人來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猶太人開了一個超市,這片很快就繁華了。一位中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中國人來了,開了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中國人來了,又開了一個加油站……”
由于投資者的短視,電視臺唯收視率的誤導(dǎo),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新思維的缺失,使得電視劇從業(yè)者成為最易從眾的一批人。然而,一味走別人的路,必將堵死自己的路。
記者走近幾位在都市生活劇領(lǐng)域里浸潤多年的導(dǎo)演:余淳、王小康、趙晨陽,從他們的創(chuàng)作故事,以及對都市生活劇如何創(chuàng)新的思考中,為這個類型來尋找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