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又引領(lǐng)了國際亞洲藝術(shù)拍賣的一波新熱潮。國際知名拍賣公司相繼在9月中旬舉辦了亞洲藝術(shù)2012年秋季的專場拍賣。不過各個公司的表現(xiàn)的確有些許明顯差別。
9月11日開拍的邦瀚斯(Bonhams),在首日的“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shù)”專場中收獲不錯,一尊泰國佛像刷新了泰國墮羅缽底時期的孟人造像拍賣成交價的世界紀錄,以67.45萬美元的高價成交。9月12日的“中國繪畫”專場成交的82件拍品總計創(chuàng)造了92.36萬美元的成交額,其中張大千1961年作的《靜物》(鏡片)以9.85萬美元成交價成為專場拍賣最高價。
相比之下,紐約蘇富比亞洲藝術(shù)拍賣的業(yè)績顯然要漂亮得多。兩場中國藝術(shù)品拍賣就實現(xiàn)了4351.26萬美元的成交總額。其中,“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拍賣創(chuàng)出了2698.53萬美元的成交額。相比去年同期拍賣成交額出現(xiàn)20%的增長,是紐約蘇富比近五年來此類拍賣的最好成績,也是紐約蘇富比設(shè)立中國藝術(shù)品拍賣以來的成交額第二高。專場最高價被清乾隆御寶交龍鈕玉璽奪得,這件拍品為乾隆80歲壽辰而制,印文“八征耄念之寶”,最終成交價達到349.85萬美元,這也是整個紐約亞洲藝術(shù)周拍賣成交價的最高紀錄。一件由巴爾的摩沃爾特斯博物館委托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最終以198.65萬美元成交。此外,一件傳奇的明永樂青花抱月瓶,被原主人家族收藏了幾十年,一直放在木匣里用來當做門擋,最終以131.45萬美元成交,可以預(yù)想,這個“撿漏兒”的小故事又將成為媒體們宣傳的一大亮點。另一個宣傳亮點,無疑是一對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這對官帽椅,數(shù)十年前被捐贈給一座加拿大教堂,2年前一位參加圣經(jīng)研讀會的古董商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價值。最終這對拍品拍出了75.85萬美金的高價,這對當時已陷入困境的教堂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而新成立的中國古代書畫部門舉行了首場拍賣會。不過“中國古代書畫”專場第一次亮相紐約蘇富比亞洲藝術(shù)周是在今年3月22日,包括12世紀至20世紀的拍品共計163件,創(chuàng)造了3516.29萬美元的成交額,成交價超過百萬美元的拍品就有9件之多。此次部門成立后的“中國古代書畫”專場于紐約當?shù)貢r間9月13日早上10點正式拉開了序幕。該專場共征集了150幅書畫作品,大多為明清時代的繪畫,也有少量是近現(xiàn)代和當代藝術(shù)家的作品?,F(xiàn)場成交結(jié)果不錯,有116件拍品成交,成交率達到了77.3%。不過更為可喜的是價值成交率達到了92.4%,這意味著專場中有不少拍品成交價都超出了原本的預(yù)期,僅專場成交價前十位作品中就有8件作品為明顯溢價成交。專場成交的116件書畫共計創(chuàng)造了1652.73萬美元的業(yè)績,有3件以超過100萬美元的高價成交,其中王南屏“玉齋”舊藏的清初四僧之一弘仁的一件手卷《溪山深逸圖》,以321.85萬美元成交,超出預(yù)估價(60-80萬美元)數(shù)倍之多,成為專場第一高價。藍瑛的《仿梅道人山水》(手卷)也以176.25萬美元成交,為專場第二高價。此外來自Dr. Meiling Luh(1920-2011)收藏的吳湖帆《云封南岳圖》(立軸),估價25-35萬美元,最終大幅度溢價,成交價也達到137.05萬美元,為專場在第三高價。
紐約佳士得的表現(xiàn)也著實亮眼。9月11日至14日的亞洲藝術(shù)周四天拍賣共創(chuàng)出了4473.51萬美元的總成績。五個專場拍賣中成交總額最高的仍然是“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專場共推出581件來自不同時期、風格各異的瓷器、玉器、青銅器、雕塑、家具及書畫。一件晚商/西周早期青銅饕餮紋尊,器內(nèi)底部有銘文,帶有木盒,木盒上有日本金工大師香取秀真(Katori Hozuma)題簽。預(yù)估價僅為20-30萬美元,最終成交價達到142.65萬美元,是專場最高成交價。一件晚商青銅饕餮紋三羊首尊,以84.25萬美元成交價被一位亞洲古董商競得。這件拍品,出自日本井上馨侯爵(1836-1915) 舊藏。井上馨是日本歷史上的風云人物,他收藏的明治時期藝術(shù)品以數(shù)量之豐而聞名于世,他對茶道用具和中國古青銅器亦情有獨鐘。一件清雍正仿哥釉弦紋鋪首銜環(huán)耳壺成交價也達到50.65萬元。而此次拍賣的封面拍品一件出自收藏界巨擘赫伯·畢曉普(Heber R.Bishop)舊藏的清乾隆碧玉雕筆筒,通景竹溪六逸圖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雅趣盎然,最終以48.25萬美元被一位亞洲私人藏家競得。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藝術(shù)品即便是在紐約拍賣,買單的依然是亞洲藏家。就蘇富比中國古代書畫專場來看,專場成交價前十位作品有九件被亞洲藏家競得,包括成交價超過100萬美元的三件書畫,剩余一件作品被美國私人藏家收入囊中。紐約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的表現(xiàn)同樣如此,專場成交價前十位作品除有1件被知名亞洲藝術(shù)交易商理查德·利特爾頓競得外,其余9件被亞洲藏家或古董商瓜分。也許正如蘇富比拍賣行亞洲藝術(shù)部副主席亨利·霍華—史奈德(Henry Howard–Sneyd)所說,此次的亞洲藝術(shù)周顯示出在全球范圍內(nèi)中國藝術(shù)依然有持續(xù)的旺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