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百集團副總經(jīng)理和武漢中百連鎖倉儲超市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程軍曾經(jīng)以中國零售業(yè)史上惟一的人選,獲得CCTV經(jīng)濟年度人物提名獎。他被稱為“超市王”,開創(chuàng)的民諺式管理方式以及獨特的超市經(jīng)營理念,一直是業(yè)界學習的榜樣。
經(jīng)營企業(yè)如此忙碌,如何能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庭呢?程軍認為,兩者之間很難兩全。任何企業(yè)家都不可能把太多的時間花在“老婆孩子熱炕頭”上,惟一的途徑是:教育孩子的時間不在長短,重在質(zhì)量。
關鍵時刻必須出現(xiàn)
程軍的女兒現(xiàn)在在美國,說起寶貝女兒,他眼里飽含父愛的溫柔與慈祥。在他眼中,女兒活潑外向,十幾歲就一個人孤身遠赴美國留學,身上很有些“將門出虎女”的風范。
說起對女兒的教育,他自認為愧疚很多。“自古有一句話:忠孝難以兩全。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報效國家,有時確實要犧牲小家。所以有人可以做一個好父親,但不一定能做一個好企業(yè)家;有人可以成為一個杰出企業(yè)家,但卻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好父親?!?/p>
兩者之間難道沒有兼容的辦法嗎?
程軍覺得陪孩子成長,重要的不在時間長短,而在陪護的質(zhì)量上。他沒有太多的時間陪著孩子,但在女兒的人生關鍵時期——比如小升初,初升高,高中畢業(yè)后去國外留學等時期——他一定會出現(xiàn)在女兒身邊,給女兒以堅定的支持和幫助。
記得初中畢業(yè)后,女兒想出國留學,但也有些顧慮,一方面擔心會給父母造成太大的經(jīng)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擔心一個人出國后,父母都不在身邊的異鄉(xiāng)生活。當女兒猶豫時,程軍告訴女兒:“爸爸雖然掙錢很辛苦,每一分錢都靠自己努力打拼換來,但為了你的前途,爸爸愿意這樣做。至于你一個人出國后的生活,爸爸相信你能自立自強?!?/p>
也正是有了父親的堅定支持,女兒才遠赴重洋去了美國。
女兒小時候,程軍就學會把自己的時間分為幾部分:周一到周六努力工作,周末或女兒生日陪陪女兒。用他的話說“現(xiàn)在是閨女時間”。
這一點,在管理企業(yè)上,程軍也有許多感悟。有些企業(yè)領導人可能成天泡在辦公室里,但管理效率卻不高;有的企業(yè)領導人可能出現(xiàn)在辦公室的時間很少,但管理效率卻很明顯——員工離開他,照樣嚴謹工作。程軍認為這就是管理企業(yè)如同陪伴子女,不僅在乎時間,關鍵還在于質(zhì)量。
所謂的質(zhì)量就是必須保持專注力,“在那段時間里,最好不要一心二用,無論是員工還是子女,都能夠感覺你真誠、用心地在幫助他們。這樣,一句話、一個眼神勝過千言萬語毫無沖擊力的廢話?!?/p>
自立,永遠從頭開始
程軍對女兒的教育,核心理念就是強調(diào)自立。
十多年前,家世偶爾被媒體報道——程軍的曾祖母程樂瑞芳就是原南京金陵女子學院的校監(jiān)。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曾祖母所寫的日記成為揭露那段歷史最有力的證據(jù)之一。有一段時間,媒體紛紛來采訪報道,女兒在學校也成了名人,回到家里腳步都有些輕飄飄的。
程軍感覺到女兒變化的苗頭,便叫住女兒:“太祖母的光榮不代表你的光榮,后代不能躺在先祖的功勞簿上過日子。恰恰相反,一切要從頭開始,要把這種光榮當成動力,時時鞭策自己?!?/p>
女兒當時雖然不太能理解他話中的全部深意,但卻從那時開始理解這個家雖然根深葉茂,但是自己的生活還得靠自己。
自立貫穿于程軍對女兒所有的教育之中。他特別不希望女兒完全依賴父輩生活。
女兒學的是酒店管理,程軍經(jīng)常告誡女兒:“將來工作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爸爸可以負擔你的留學費用,將你撫養(yǎng)成人,但卻不能包辦你的一生。未來要靠你白手起家,如果你不奮斗,很可能會大浪淘沙被淘汰?!?/p>
看慣了太多富二代因為躺在家族功勞上最終胸無大志的故事,程軍常引以為戒。
他喜歡曾國藩家書,一百多年前曾國藩教育后代的格言名句常常被他默誦。比如“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等等。他覺得,“修身、養(yǎng)性、齊家”等良好的道德品性,真誠至善的做人理念,才是留給后代的無價之寶,而不是萬貫家財。
一切從零開始,要充滿危機感——這不僅是程軍對女兒的教育理念,也常被他引用到企業(yè)管理和員工思想熏陶上。
這些年來,中百雖然快速發(fā)展,但在程軍看來,在變化的時代中始終要有危機意識。所以,有些老員工面對集團的驕人成績產(chǎn)生懈怠自滿的情緒時,程軍總是告誡他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過去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每一天都要有重新開始的危機感。人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否則,坐吃山空,喪失奮斗動力,最終一定會被別人超越?!?/p>
孩子讓我知道對待員工要迂回一點
程軍回憶自己起初管教女兒時,都是權威式的。那時,遇到看不慣女兒的表現(xiàn),回家肯定板著臉開始訓女兒。其實板著臉也不是他刻意為之,反正在單位里也都是板著臉,所以回到家接著做“總經(jīng)理”就是。
一來二去,女兒對他有些畏懼。
程軍威權式管教的結果就是,女兒表面很聽話,但和他之間心理上總有一些隔膜感,甚至有些生疏。女兒不愛和他交流內(nèi)心感受,而他一直戴著威嚴面具和女兒交流,自己也覺得累得慌。
有次女兒干脆提意見:老爸,你這樣威嚴,我受不了。
他開始反省威嚴與做父親之間的關系。心想,難道自己不能換一種形象和方式與女兒相處嗎?難道做父親就一定要板著臉,一定要鋼鐵般嚴峻而不近情理嗎?自己是不是把在辦公室里的總經(jīng)理角色也帶回家里來“發(fā)號施令”?后來,他在下班回家前,總提醒自己:快到家了,我不再是一個總經(jīng)理角色了,我應該是一個溫柔慈祥的父親了,必須轉換角色。
女兒覺得父親變了,變得慈愛溫柔了許多。兩個人成了好朋友,女兒有什么心事也敢和父親說了。
前些年,女兒談了一個美國男友。開始這段戀愛時,女兒主動把自己的困惑等最新情況告訴老爸,老爸也給女兒出謀劃策。他告訴女兒:“我相信你的判斷和眼光,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覺得快樂;其次是要找一個正直、有愛心、善良的人?!?/p>
在和女兒這種從威權化到人性化的相處轉變過程中,程軍也開始學習在企業(yè)管理中注重自己人性化和威嚴并舉。在他看來,就像教育女兒一樣,有時須轉換角色,設身處地替別人考慮,換一種別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影響他們。
中百倉儲的許多員工都來自農(nóng)村,最開始,一味的講大道理,員工不愛聽,也聽不進去。而一味訓話的結果是,有些員工即使表面聽了,但背地里照舊我行我素。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更容易自然地接受自己的管理理念呢?
程軍因此創(chuàng)造了許多朗朗上口的管理口決。比如在給理貨員的要求中,程軍寫道:“善待你的顧客,他會下次再來;善待你的商品,它會一去不復返”、“缺貨是我的恥辱、倉庫是萬惡之源”、“凡事一認真,事業(yè)就會出彩,工作就會出色”……類似這樣的標語在中百到處可見,它把枯燥并貌似威嚴的管理人性化和平民化,員工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導。
就此,程軍感恩女兒帶給自己太多,女兒的成長宛如讓他經(jīng)歷了第二次人生。有時他覺得做父親和當總經(jīng)理之間并沒有矛盾之處,“都是對人的管理,都是和人的相處,而在和人的相處上,人性都是共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