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看了看日歷,高興地對兒子說:“清明節(jié)加上星期天,媽媽終于可以待在書房連續(xù)寫作三天,到時候我還可以……”我自顧興奮地說著,忽然感覺氣氛有點兒不對勁兒。平日里,只要我一說高興的事,兒子總會跟著“起哄”,可是今天他卻選擇了沉默。
“媽媽,老師都說了,清明節(jié)也叫踏青節(jié)。你能陪我去踏青嗎?人家小雨的媽媽每個星期天都陪小雨去郊區(qū)的田野玩兒。我也好想去!”兒子仰著頭,一臉的渴望。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顫??墒?,一想到好不容易盼來的寫稿時間,我還是“狠心”地對兒子說:“媽媽有好幾個約稿……”我說不下去了。兒子的哭泣聲讓我停止了對他的繼續(xù)“傷害”。
我知道,兒子的要求其實一點兒都不過分。記得有位外國教育家說:“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師,它的教益無窮無盡。然而,世界上有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與這位教師親近,實在遺憾?!爆F(xiàn)在一想,我的孩子何嘗不是呢?兒子一有與大自然“親密”的要求,我總是“借口”上班累、家務多、有約稿。久而久之,懂事的兒子要求越來越少,我的借口卻越發(fā)多了。殊不知,在不知不覺中,我不僅剝奪了兒子與這位“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師”親密接觸的機會,而且剝奪了兒子應受的教益。
想到這兒,我不禁一陣心酸,連忙掏出紙巾,為兒子擦干了眼淚,然后輕輕地擁他在懷,真誠地對他說:“兒子,清明節(jié),媽媽陪你踏青去!”兒子一聽,立即從我的懷抱里跳出來,高興地叫喊著:“我也可以去小河里捉小魚,去山上找螞蟻啦!”
兒子如此開心,我的心也受到感染。我決定,以后一定不管多忙,也一定要多陪孩子去“踏青”。俄國作家謝德林說:“只要不把兒童關閉在不透空氣、不見陽光的環(huán)境中,那么,即使是貧乏的大自然也能使兒童的心靈得到快樂,受到感染?!笨磥?,果真如此! (湖北 李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