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秋拍已經(jīng)落下帷幕,然而,此前的盛宴如今卻顯出冷靜的景象。作為國內(nèi)秋拍風向標的北京市場在今秋的特點是反應冷淡,成交價、成交額雙雙縮水。
為什么上半年還火爆熱鬧的藝術品交易品市場,經(jīng)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開始低于預期?2011年下半年,大經(jīng)環(huán)境信貸緊縮,參拍買家大部分采取觀望態(tài)度。到了下半年,全國多家文交所文化產(chǎn)權交易部分暫停導致很多基金停止運作,基金進入拍場的速度比上半年放緩,致使拍賣市場全面冷淡。業(yè)內(nèi)專家認為,其實這是市場“瘋狂減少,理性有增”的表現(xiàn)。
藏家、玩家入手拍品之前,必先對藏品從藝術價值到升值潛力有一系列的全面研究;基金則直反,基金盈利并不是關注拍品本身價值而是聚焦在標的物的增值,目的是拍下藏品,也就是為升值而拍。加之基金通常對藏品的了解有限,造就基金大額資金出價拍賣存有盲目性。在理性消費的真正買家來看,這無疑是“哄抬”之舉。
而在拍賣機構方面,各家也是大顯神通,紛紛推出應對措施,最為明顯的是此次佳土得秋拍中,有部分拍品的起拍價甚至少了六成。這從另—個側面反映拍賣行對市場進行臨時性調(diào)整,是對可能過高估價的拍品采取的“應急措施”之一。在開始回歸理性的國內(nèi)拍賣交易市場,如何在上下游中尋求突破,成為各拍賣機構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常意義上,當買家有所考慮時,購買的心態(tài)就會變得更趨理智。在基金投資“偃旗息鼓”的這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的買家藏家,新舊玩家開始從只聚焦古董、文物、藝術品的投資升值轉向關注其內(nèi)在價值,市場進入了—個高位的盤整期。而投資拍賣市場存在很多泡沫和熱錢,很容易導致新人手的買家盲目跟從投資。但其實還是那句話,對古董藝術品的了解充盈于心,才可能辨明真?zhèn)翁搶崱?/p>
因此,“瘋狂減少,理性有增”后該多加一句“合理價位保持成交并有所增長?!边@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占主導地位的拍賣投資現(xiàn)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