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出國旅行減壓?可能適得其反
此前“梁朝偉鴿子體”曾一度在網上盛行,雖當事人后來否認了,但不堪壓力時休假出國旅行的確是許多人會選擇的做法。不過,近日有研究指出,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最后的結果往往只是浪費了一次難得的休假,卻完全沒有達到休息目的。
據臺灣《天下》雜志引述美國《快公司》報道,英國劍橋大學神經科學家約翰,寇特斯的研究顯示,當我們身處壓力之中,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減少生活中的“新奇性”(novelty),人需要的是熟悉感(familiarity)。但是我們往往做出相反的舉動,一旦感覺工作壓力大到無法負荷,便想逃離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出國旅游,呼吸新鮮空氣。但事實上,這么做可能會讓自己更不快樂。如果到了自己不熟悉的國外自助旅行,旅途中太多意料之外的突發(fā)事件,會讓人精神更緊繃,旅程結束后,感覺可能更疲累。文章也指出,如果是感到工作倦怠、缺乏動力,那么你需要的可能不是徹底的休息,而是需要新的刺激、轉換不同的環(huán)境。這時休個假,出遠門走走就會是不錯的方法。衛(wèi)生別碰遙控器?
經常住酒店的人一定不愿去想房間里曾住過些什么人,他們干過些什么。正常來說,酒店房間會顯得整潔干凈。但房間真的衛(wèi)生嗎?據路透社報道,美國休斯頓大學領導進行的一項對酒店客房污染水平的研究稱,電視遙控器和床頭燈開關是酒店內污染最多的兩種物品。
研究人員對酒店房間的18種物品表面進行取樣,檢測每樣物品的總細菌和糞便細菌水平。81%的物品表面存在糞便細菌。容易臟的表面,比如洗手間馬桶座和洗臉池等,也是污染重災區(qū)。
人們通常認為,嘈雜的環(huán)境容易使人分心,但據報道,一項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顯示,嘈雜的環(huán)境會讓人們的思考產生某種程度的“不流暢”,打破過去習慣的思考模式,更有助于創(chuàng)意與抽象思考。
醫(yī)學 首個轉基因嬰兒誕生
世界首個轉基因人類誕生了。據網易探索近日報道,美國新澤西州圣巴拿巴生殖醫(yī)學和科學研究所的一項實驗,將來自女性捐助者的額外基因注入到幾位不孕母親未受精的卵子中,由此誕下的孩子中,有兩個一歲嬰兒經過基因指紋測試,確認了他們各自遺傳了來自三個成人的DNA——他們有兩個母親一個父親。這一消息的披露亦引發(fā)了倫理層面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