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在語文教育和語文學習中應該處于核心地位。因為良好的興趣、情趣、習慣是進一步進行語文學習的基礎,沒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絕對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有,習慣成自然,效果自然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輕松學習、愉快學習,學習往往就不會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
職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大多不濃,原因一是學生原有的基礎薄弱,閱讀量少,知識面窄,積累不夠;二是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時缺乏系統(tǒng)的有計劃的科學研究,因此,指導時就缺少科學有效的手段,顯示出隨意性。由于教師未能真正從興趣引導,堅持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因此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也就不盡如人意。
基于以上分析,我覺得培養(yǎng)職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非常緊迫,下面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做法。
一、要為學生設計有利于提高興趣的活動課。
“新大綱”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边@說明在由學生、教師、學科對象三方組成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灌輸對象,而是對于學科對象的主動自學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語文課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課。教師只是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絕不能以繁瑣分析和機械練習干擾和壓抑學生的求知和探索。一句話,教師的職責是因勢利導、從旁協(xié)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
根據(jù)職中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我們可以改變語文課的教學模式,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配套設計一些活動課,如表演課、朗讀課、演講課、討論課,以此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比如,我與學生一起設計了一堂朗讀活動課,主題是貼近學生思想實際的“向青春舉杯”?;顒忧埃易寣W生收集有關青春的詩文,以及詩的作者和背景資料,這樣有利于學生把握詩的內(nèi)在情感旋律、詩人的情懷,有利于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
在課堂的朗讀過程中,有的同學不能很快地把握詩的節(jié)奏和旋律,如讀《六月,我們看海去》時字間停頓較長,沒有把青春的活力與激情釋放出來,我嘗試讓他們用多種速度、語調(diào)讀,對詩歌的內(nèi)在情感進行揣摩?!翱春Hタ春H]有馱鈴我們也要去遠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們的身上和臉上”,在鮮明的節(jié)奏下我們仿佛聽到了一群年輕人喧鬧的聲響和響亮的歌唱,仿佛看到了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雀躍著向大海方向奔跑,最終學生找到了自己認為能夠表達詩歌內(nèi)在旋律的語氣、語調(diào)和節(jié)奏。
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親身實踐,感受到了詩的意境、詩的情感、詩的旋律。同時這種優(yōu)美的朗讀,不僅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他們在吟誦禮贊青春生命的過程中,對青春的意義、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更珍惜青春歲月。
又如,學完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我覺得此篇很適合學生編演課本劇,于是組織學生進行編排,結(jié)合班級情況和小說人物,將小說分成四幕:借項鏈(情節(jié)極少)、丟項鏈(情節(jié)簡單)、十年還債(原文概述)、得知真相以后(原文戛然而止)。這四幕的劃分具有挑戰(zhàn)性,空白很多,每一幕有限而又無限,因為文字上越簡略,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空間越大。
抽簽分組后,我只提了四個要求:準備時間一周,每幕演出時間20分鐘;需分成若干場;每幕的編導演職人員分配、場景布置、道具準備全部自行安排解決;學生必須各盡其才各司其職,全員齊上陣,一個不能少。嚴格要求,不是限制,而是激勵。
操作過程的主動權都在學生手里,沒有封閉,只有開放。演出果然十分成功,每一幕補白情節(jié)都曲折生動,每一場場景道具都別出心裁。比如“借項鏈”,設計了女友拜訪、戲院歸來等情節(jié);“丟項鏈”中,僅舞會一場就添加了部長致辭、旁人議論等細節(jié);“十年還債”中有蒙太奇剪接手法的運用,兩景切換,外加旁白,還精心設計了討債的武打場面;而“得知真相后”則續(xù)寫原文,以瑪?shù)贍柕乱蜇潙偬摌s而情場被騙最終發(fā)瘋致死為結(jié)局。演員表演惟妙惟肖催人淚下,完成了人物性格的進一步塑造。
給學生一個舞臺,他們會成為一顆顆耀眼的星星;給學生一片天空,他們會成為天空中一只只勇敢搏擊的雄鷹。
二、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活動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雖然注重知識的遷移,布置一些課外的練習,但是這些練習更多的局限于做習題,或進行小練筆。應該說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大量的課外語文實踐讓課堂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鍛煉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語文教師必須為孩子們構(gòu)建一個開放的語文學習體系。我嘗試了一些做法,效果不錯,與大家共勉。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建議學生多讀課外作品。
職校學生有充足的課余時間,因此我建議學生們在課下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品,豐富自己的文化內(nèi)涵。晚自習時,我把自己讀書的樂趣和感受講給學生聽,誘發(fā)他們讀書的興趣;課上我還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講一些名著片段,鼓勵學生課下補充閱讀。在我的鼓勵下,相當一部分學生有了讀書癮。晚自習時,有的學生把我的書借去,專心致志讀兩節(jié)課。這些都是好現(xiàn)象,如果長期堅持下來,則不但使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而且大大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閱讀能力,語文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
2.鼓勵學生寫日記。
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和記,精讀博覽和大量練筆。如在教05紡工班時,我要求學生寫周記。在周記中,或記錄看到的名詞雅句,或抒發(fā)內(nèi)心所思所想,或進行文學練筆,或評述班級發(fā)生瑣事。在學生寫完后,我及時評閱,把自己閱讀完以后的感受及時反饋給學生,多鼓勵少批評,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對待,這樣周記就成了師生溝通對話的平臺,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剛教這個班的時候,學生交周記的情況不太好,隨著興趣的提高,學生們不但能夠主動交,而且不差一人,這就是進步。長此以往,收獲是可觀的。
3.開展現(xiàn)場采訪、辯論、演講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語文的學習不僅要重視書面語言的培訓,更要重視口頭語言的練習。有資料表明,人的一生中有40%的時間在說話,可見,口頭語言對職中生來講是多么重要。職中學生的表達能力普遍較差,從上課的情況來看,他們不僅不會說,而且不想說。為了讓他們會說,我通過開展多種活動鍛煉學生開口說話的能力。比如,學習“提問、采訪”一節(jié),組織學生對聽課教師進行現(xiàn)場采訪,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實踐活動的訓練,教師都要牢牢記住自己的職責,既不能包攬包干,又不隨意放羊,而要時時關注,主動參與活動的組織、開展、總結(jié)工作,真正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三、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自覺地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學習能力。
職業(yè)中學的學生文化素質(zhì)相對來講比較差一些,也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因此,在語文教學上尤其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學習習慣。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在05紡工專業(yè)班,講“報告”這種應用文體時,我鼓勵學生到市場搞一個調(diào)查報告,這種作業(yè)彈性大,學生發(fā)揮的空間也大,大家都愿意做,樂意做。這種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還可以讓學生在搜集、閱讀資料的過程中,鍛煉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知識是情景化的,通過活動不斷向前發(fā)展——參與實踐促成了學習和理解?!甭殬I(yè)中學的學生底子薄,學習興趣不濃厚,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能力,就必須進行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增加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把課堂、課余都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語文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與學.中國人民大學 書報資料中心.2006年1-6.
[2]中學語文教與學.中國人民大學 書報資料中心,2006年7-12.
[3]中學語文教與學.中國人民大學書 報資料中心,2005上半月高中讀本.
[4]莊文中編.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5]職業(yè)技術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出版社,2003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