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黑人作家艾麗絲·沃克的小說大多描寫了許許多多的黑人女性,她們在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中漸漸覺醒,重新審視并在認識新的世界中追求自身的獨立和解放。本文通過解讀《紫色》中三位主要女性:西莉、蘇菲亞、夏葛,來挖掘小說中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關鍵詞:自我覺醒; 女性意識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3-0007-01
前言
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男人在社會中占領了主導地位。他們利用金錢、權力和地位上演著一次次明爭暗斗,女人則更多地揮霍著青春與美貌,而這些不過是為了盼望男人們的回顧。長久以來的無形枷鎖,把她們置于社會舞臺的櫥窗內(nèi)“展示拍賣”,幸?;蚴菓n愁全都不由自己。而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絲?沃克的《紫色》跳脫了以往黑人小說中揭露種族歧視帶來的痛苦與仇恨,把視點放在了黑人男女間的家庭關系和男權的壓迫以及在男權社會中女性爭取作為人基本的權力與尊嚴。勇敢、獨立的女性們漸漸覺醒,用時間、用血淚、用毅力、用愛情、用一生和命運斗爭,來反抗這不平等的世界來爭取自身的自由。
本文以下將從小說中三位重要女性人物的婚戀觀、人生觀、社會等級觀等方面來探析美籍黑人作家艾麗絲·沃克在小說中所要反映的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一、從西莉的逃跑行為來看她的反抗意識的覺醒
西莉是個喜歡紫色的鄉(xiāng)村少婦,從童年起就在逆境中掙扎。起初西莉作為一個黑人,一個黑人女人艱難地在白人的世界以及黑人男人的王國里痛苦地生活。她并沒有覺得是上天的不公,認為這是上帝的旨意。但是,漂亮獨立的黑人女歌星夏葛的到來,將西莉從在殘酷的虐待中幾乎變得快要麻木的西莉解救了出來。夏葛更像是茜莉的知心姐妹,通往平等世界的啟蒙老師。她不僅讓西莉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存在價值和美麗,也讓西莉得到了女人之間的“愛情”。夏葛小姐的出現(xiàn)慢慢改變了西莉,她逐漸覺醒起來,西莉第一次沖出自己的小天地,開始重新認識并審視這個復雜的世界。夏葛給了她想都不敢想的那些情感,喚醒了她身體中沉睡的夢想,讓她第一次想要逃離這個家庭。
從西莉的逃跑行為來看,她在夏葛的影響下終于明白原來世界上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她憧憬著自己也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女人。雖然,最后以失敗告終,但是至少西莉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那個甘愿被壓迫的西莉了。正如,蘇菲亞曾經(jīng)所說:“你應該先打碎先生的頭,然后再看上帝的旨意”。不管結果如果,只要敢于反抗、勇于反抗,才能為自己的一生搏一回輸贏。
二、從蘇菲亞的暴力行為來看她作為黑人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識
蘇菲亞是小說中一位比較典型的女性,她的一生都在打架 ,都在反抗。她有著不同于西莉的人生觀和婚姻觀。蘇菲婭和哈潑婚后的第一次家庭戰(zhàn)爭就搞得雞飛狗跳,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哈波想讓蘇菲婭變得服服帖帖,不要總是自作主張。但是強壯的蘇菲亞一直都不肯低頭。她像一列勇往直前的軍隊那樣充滿霸氣,越是有外界的壓力她就越是有著強大的反抗力。
當?shù)弥骼蚪趟糇约旱恼煞虼蛩龝r,她對西莉這樣說:“我必須為生活而奮斗,我為生活反抗父親、叔叔、兄弟。”雖然他深愛自己的丈夫,但是當自己深愛的丈夫第一次打了她,她雖然憂愁但是過多的還是憤怒。她對西莉說:“小孩再全是男人的家,并不安全,但我從來沒有要反抗過自己的家,我愛哈波,上天知道,但是在他打我之前我會先殺了他。”
可憐的蘇菲亞是值得人同情的,更值得人贊揚與標榜的一位黑人女性。從她的一生中她是思想獨立的女性,她從未想過要靠男人生活。她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這種方式是不容別人,不容男人們來打擾的。她深愛自己的家庭,并渴望得到一個溫馨而美滿的生活。但是在受不了家庭的束縛與暴力時,她毅然選擇帶著自己的孩子離去。正如她所說的,一個女孩在一個男人統(tǒng)治的家里是不安全的。
她勤勞能干,只要是哈波正當?shù)囊笏龔膩聿粫芙^。她不自私、不記仇、不妒忌,她很愛哈潑。但是哈潑偏是不肯過安寧日子,非要性格剛烈的索菲婭變成看家狗那樣乖巧。索菲婭終于厭倦了,厭倦了哈波非要讓她百依百順,像馴服動物一樣對她打來打去。最終她放棄了家庭,帶著孩子走了。然而,盡管蘇菲亞的結局令人無比的悲憤,但是這不是蘇菲亞的錯。是在男權社會中整個女性的社會悲哀。在這樣的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社會中,蘇菲亞是堅強而勇敢的女性,她至少為了自己的人生、尊嚴反抗了。
三、從夏葛小姐選擇結婚的行為來看她對女性地位的覺醒
漂亮獨立的黑人女歌星夏葛是黑人男人眼中的情人,是眾人口中傳頌的“蜜蜂女王”,她唱歌動聽、光彩照人;她無論在哪里都是受捧得對象。但是即便這樣,她也不幸福。她也是臭名昭著的壞女人,連親生父親都不愿意承認她,大家都懷疑她的孩子是和不同男人生的。而她自己也知道男人們只是將她是為玩物、工具、愉快的對象。她依然渴望美好的生活,渴望家庭的溫馨。當自己結婚后她對著路人高興地大呼,我結婚了,我是已婚婦女了。蘇菲亞拋棄家庭是為了追求作為女性的自由與尊嚴;而夏葛則恰恰相反。在她眼中,女性依然最終是要回歸家庭的,家庭是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方式。
結語
漂流在社會不同地方的女人,都有一種情感是相同的,那就是孤獨。黑人被社會拋棄是一種孤獨,而當家庭都要拋棄女人時,那種無處棲身的孤獨讓她們在彼此間尋找慰藉。夏葛說,“如果你走過田野里哪個地方,而沒注意到一片紫色的話,上帝就會大發(fā)脾氣?!弊仙怯撵o的、矛盾的,是熱烈的紅色和憂傷的藍色調(diào)合出來的孤獨,是西莉的善良、索菲婭的勇敢和夏葛的美麗。她們的精神由麻木到覺醒、由反抗到獨立、由自主到獲得與男子平等的地位的人生奮斗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黑人女性對雙重壓迫的反抗和對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參考文獻:
[1]、常耀信:《美國文學簡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2]、陳露曉:《紫色》,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3]、伍紅軍:“父權二元世界的解構——《紫色》的女性主義解讀 ”,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 第4期。
[4]、王冬梅:“《紫色》象征意義的女性主義解讀”,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第1期。
[5]、劉永安,王福田:“女權主義的新階段—婦女主義——談小說《紫色》的主題思想”, 《中國科技信息》,2005 第3期。
[6]、安昌光:“從《紫色》看艾麗絲·沃克的黑人女性解放之路”, 《時代文學》, 2011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