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大了解道家,但游覽過不少道教圣地,也很享受道教中宇宙天地陰陽和諧、天人合一的氛圍。
2010年的春分日,我登上了坐落于江西上饒的東北部——以自然山岳風(fēng)光稱絕,以道教人文景觀為特色的三清山。據(jù)說,這里經(jīng)歷了14億年的地質(zhì)變化運動,風(fēng)雨滄桑,形成了舉世無雙的花崗巖峰林地貌,素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無雙福地”之殊譽。這里“奇峰怪石、古樹名花、流泉飛瀑、云海霧濤”并稱自然四絕。這在我從索道上山后馬上得到了印證,特別為山中的怪石所深深傾倒!
最先吸引我們眼球的是“巨蟒出山”。暖暖的春陽沐浴著青山怪石,游人如織穿行其間,三清山這一標(biāo)志性景觀就在我們埋頭登山之際,驀地出現(xiàn)。于是,我們的目光就都定格在前方的巨型花崗巖石柱上,那是一峰突兀而起的石柱,頂部扁平,頸部稍細,形似一碩大的蟒蛇破山穿地昂然挺拔而出,直欲騰空沖天而去。那高昂的氣勢生生地鎮(zhèn)住了原本嘻嘻哈哈的我們。據(jù)說,那蟒蛇約有128米,由于風(fēng)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蟒蛇身上有數(shù)道橫斷裂痕,最細處直徑約7米,但經(jīng)過億萬年風(fēng)雨,依然屹立不倒。面對這樣的剛勁挺拔,我的腦海中閃過“陽剛、力量、高山仰止”幾個詞語。當(dāng)然,他也多姿,有移步換形之妙,在不同的方位變幻出不同的景像,呈現(xiàn)出“彎刀石”、“仙翁頂仙童”、“白娘子醉酒現(xiàn)原形”、“定海神針”等多種逼真的奇妙景觀。我們除了不停地變換鏡頭拍攝和說聲“大自然鬼斧神工”等俗話之外,一時竟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詞語來形容。
山石奇絕的三清山,移步換景間,總會令游人聯(lián)想起“道”的玄機。你看那“司春女神”,一位天地造化的端莊少女,秀發(fā)披肩,神態(tài)祥和,億萬年來,女神端坐山峰,默然注視著蕓蕓眾生,道家的悲憫情懷隱約期間。世人認為她是春天的化身,因而稱之為“司春女神”。不過,導(dǎo)游開了個玩笑,說也可以是“思春”,隨游人自由想象。不知怎地,走過這一景點,我卻仍然頻頻回頭,忽然想起“回眸一笑百媚生”一句,為她還是為我,我有點亂了!但是,司春女神與巨蟒出山左右相向巋然屹立,象征宇宙天地陰陽和諧,三清仙道天人合一,驚世絕配無與倫比。這里還有一個著名的景點——葛洪獻丹,公元357年至361年,道教丹鼎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葛洪云游三清山,在此結(jié)廬修道,三清福地至今還留著他當(dāng)時煉丹留下的痕跡。遙望這座山峰頂部,造型酷似一道士手捧藥葫蘆,因而人們以“葛洪”為之名,以作為對開山祖師的紀念。
游南清園的女神峰和巨蟒出山后繼續(xù)沿東海岸(陽光海岸)、西海岸路線走。三清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多天是陰雨天、霧天,而我們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難得的晴天。天地清朗,萬壑畢現(xiàn),每一條山脊都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陽光海岸名副其實。據(jù)記載,東晉葛洪曾“結(jié)廬練丹”于此,因此,三清山自古便享有“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云漢江南第一仙峰”的盛譽。宋尤其是明以來三清宮等道教建筑依山水走向,順八卦方位,將自然景觀與道家理念合一,方圓數(shù)十里,道風(fēng)濃郁,道境昭然,玄謎隱奧,有天下第一露天道教博物館之稱。
沿途不時有奇峰異石令游人駐足觀賞。貍貓待鼠、玉兔拜月、仙姑曬鞋、田字石、母子石、仙桃拜壽、童子負松,童子拜師、國舅悟道、老道拜月、一指神峰、觀音賞曲,無不惟妙惟肖。猴王獻寶、老子看經(jīng)、媽祖導(dǎo)航氤氳飄緲,渾然天成。無不體現(xiàn)了道家“道法自然”的運用和對“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自然景觀渾然交融,不分彼此!“三清可是等閑地,巨制隨云入九天。險徑逶迤接棧道,大峰壁立借霧翻。司春神女應(yīng)有意,怪蟒出山待客還。遍地青松皆俯首,笑迎四海旅人間?!惫质屏?,形狀各異的景觀中老道拜月最為逼真。你看,他道髻高挽,寬袍大袖,面對日月,若有所思,天地萬物渾然一體。我想起莊子的一句名言:“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在巨大的造化神功面前,人行走其間,個體顯得如此渺小。旅行家贊曰:“攬勝遍五岳,絕景在三清!”此言不虛也!
往西海岸一路西行,過了“負松思過”,陡見西天空闊,群山逶迤,氣勢磅礴。高空棧道曲折盤旋,漸行漸高,全在懸崖絕壁間,放眼望去,群山峻嶺好似玉帶攬腰,仙氣飄飄。不經(jīng)意拐過一個彎,猛然間但見絕壁高聳,矗立于前,高入云端,九天錦屏似一道極寬的鐵幕掛在你的面前,攝人心魄。這就是三清山最令人驚嘆的西海岸?!扒鐒t千山萬山,勢若駿馬,皆馴伏趾下;陰則卷霧驚濤,狀似蛟龍?!弊咴谖骱5?,右手邊巖石如刀,萬仞壁立。左手邊崖底深不可測,密林森森,宛如綠海揚波。忽見異峰突起,猶如海中浮出的小島,蕩漾其間。人游海岸,若走刀脊。導(dǎo)游介紹說,西海岸是看云海的絕好之處。云涌起時,如堆雪飄絮,天地只見蒼茫。惟有碧峰數(shù)座點綴其中,隨云波起伏,實在是美景無限。平時,由于棧道海拔太高,可以看到蒼鷹翔于腳底,一呼之下,萬峰應(yīng)和,天地蒼茫。我知道,莊子的那只鵬鳥呀,已經(jīng)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這南方的大海了。我們對著空曠的山谷喊一聲,聲音一下子滑入群山密林間,只聽見陣陣回聲。
“圣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假若你也徜徉在這與世無爭而又生機勃勃的三清山,你便能在逍遙自得間體會到莊子那無限心儀的“藐姑射山”的仙境,那里居住著他熱愛的圣人、神人、至人,皆以追求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為根本。三清山,藐姑射仙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