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命令”也稱“第一號號令”“林副主席指示第一個號令”等,是指1969年10月中旬,林彪通過軍委辦事組發(fā)給全軍的一個戰(zhàn)備命令。這個命令當時在軍內外產生了很大震動,在黨和軍隊的核心領導層引起復雜的反應,多年之后仍然眾說紛紜。
1969年國慶前夕,毛澤東公開號召全國人民做好戰(zhàn)爭準備,他在審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口號時,加上這樣一條:“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反對任何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特別要反對以原子彈為武器的侵略戰(zhàn)爭!如果這種戰(zhàn)爭發(fā)生,全世界人民就應以革命戰(zhàn)爭消滅侵略戰(zhàn)爭,從現在起就要有所準備!”
受毛澤東委托,林彪主持召開了政治局會議,研究前蘇聯發(fā)動戰(zhàn)爭的可能性,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前蘇聯缺乏談判誠意,很可能會冒險發(fā)動突然襲擊,并表示贊同毛澤東關于領導同志疏散的指示。林彪的戰(zhàn)備命令經過軍委辦事組及“前指”(根據林彪指示于10月中旬組成,準備擔任戰(zhàn)時指揮全軍打仗的任務,由主管作戰(zhàn)的副總參謀長閻仲川親自帶領,隨軍委辦事組行動)下達全軍時,按照內容被區(qū)分為四個命令,分別傳給軍內不同的部門。這也就是所謂的“一號命令”。
1969年10月19日,對林彪、葉群以及軍委辦事組不利的消息紛紛傳來,毛澤東看到命令后,當即把它燒掉了,這是不同尋常的反應,表明了毛澤東的不滿。在北京,周恩來也在查問命令的內容、來歷。在昆明以及其他許多地方,林彪的戰(zhàn)備命令已經流傳到軍外群眾中了,有的甚至把命令內容寫成大字報張貼到大街上,在群眾中引起了恐慌。
圍繞“一號命令”的善后,軍委辦事組一方面處理泄密問題,另一方面處理冠名問題。黃永勝等人大張旗鼓地反復追究各單位在執(zhí)行命令中的泄密,軍委辦事組成員分頭給各軍區(qū)、軍兵種打電話,并連續(xù)作批示、發(fā)通告,黃永勝還在各總部、軍兵種干部會議上嚴厲地說,再出現這樣的事,要提頭來見!同時,他們盡量掩飾冠名錯誤產生的影響,在各軍區(qū)、軍兵種上報軍委辦事組關于執(zhí)行“一號命令”的情況匯報后,軍委辦事組有的刪去“第一個號令”字樣再抄送毛澤東及中央其他領導人傳閱,有的則按下不報。
“一號命令”出現冠名和泄密的錯誤反映了當時一些綜合性的問題。自1968年以軍委辦事組代替軍委領導職能開始,軍隊統(tǒng)帥機構人員組成就改變了以往各戰(zhàn)略區(qū)成員的大致均衡性,幾乎清一色地出自原第一方面軍和第四野戰(zhàn)軍。在毛澤東之下,林彪一手控制了軍委機構,軍委辦事組的主要成員與林彪之間形成一種比較明顯的人身依附關系。另外,由原來的軍委常委領導集體,一下子過渡到全新成員的軍委辦事組,沒有經過傳承銜接階段,主持軍委辦事組的黃永勝、吳法憲沒有領導全軍工作的經驗,也缺乏相關的知識和嚴謹的作風,他們主要依靠林彪的支持和對林彪的服從維持領導。
葉群任林彪辦公室主任以及軍委辦事組成員,明顯是不合適的,林彪與辦事組之間的聯系都要通過葉群,她的存在使軍委辦事組與林彪的關系更密切,也更微妙。軍委辦事組的這種體制破壞了領導集體中正常的工作關系和必要的制衡關系,使軍國大事摻雜了較多的私人感情因素。這對“一號命令”這樣的錯誤發(fā)生有直接的影響,如果領導關系合理,制度健全,工作作風扎實,應當不至于出現這類問題。
(鄧功洲摘自《華夏關注》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