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以下簡稱蘇科版)《數學》(七上)4.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對該書中等式基本性質的表述產生困惑.
蘇科版《數學》(七上)P96,對等式的基本性質這樣表述如下:(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2)“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首先,就等式的基本性質(1)中的“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而言,根據“單獨一個數或字母也是單項式”和“單項式和多項式統(tǒng)稱為整式(”見蘇科版《數學》(七上)P66-67),可知單獨一個數也應從屬于整式,由此可見,其表述的邏輯性是否嚴密,值得推敲.
其次,就等式的基本性質(2)中的“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而言,通過查閱書籍資料,請教名師專家,歸納起來,對此基本都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解釋為:等式兩邊都乘的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除以的同一個數都不能為0,即a=b→ac=bc( c≠0),a=b→ac=c
b(c≠0);另一種解釋為:等式兩邊都乘的同一個數可以等于0,而等式兩邊都除以的同一個數不可以等于0,即a=b→ac=bc,a=b→ac=c
b(c≠0).由此可見,其表述的語法是否準確,同樣值得商榷.
“等式兩邊都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的情形,理由顯而易見,因為除數和分母不能為0.
對于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數的情形,筆者認為,第一種解釋“等式兩邊都乘的同一個數可以等于0.”主要是根據“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中“所得結果仍是等式”即“0=0”仍是等式,強調等式的定義:含有等號的式子叫做等式.那么等式基本性質(2)的這部分可以表述為“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第二種解釋“等式兩邊都乘的同一個數不可以等于0.”理由之一:從定理表述本身的語法結構看,可理解為“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都不等于0的數或除以的同一個都不等于0的數.”;理由之二:如果等式兩邊同乘零,變成無需研究的等式“0=0”,原來的數量關系就不存在,也就沒有實際意義了;理由之三:根據方程的同解原理(2)“方程的兩邊都乘以(或都除以)不等于零的同一個數,所得的方程與原方程是同解方程”可知,方程兩邊乘0,得“0=0”,與原方程就不是同解方程了,所以同解變形不允許在方程兩邊同時乘0.如果在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時,方程兩邊同乘的最簡公分母是一個含字母的整式,而字母又可以代表任何實數,就導致了這個整式有可能為0,因此導致化成整式方程后的根并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出現增根現象.因此等式基本性質(2)的這部分可以表述為“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得結果仍是等式.”
筆者以為,第一種解釋體現了等式的本質屬性,而解釋二體現了等式的非本質屬性.故筆者更認同前者.
綜上所述,筆者建議蘇科版《數學》將等式的兩個基本性質分別表述為:
(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2)“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