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與成都人,需要更多的時間彼此適應(yīng),什么時候我們開始習(xí)慣將地鐵站作為碰頭地點(diǎn)了,那地鐵就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
要想盡快了解一個城市,最快的方法莫若逛當(dāng)?shù)夭耸?,或搭乘?dāng)?shù)氐墓步煌üぞ?。如果一個城市有地鐵,那么地鐵便是了解此城的捷徑。
第一次乘坐上海地鐵,便被車廂里的擁擠程度震驚了,人緊貼著人,沒人拉扶手,站著的乘客們雙手拿著游戲機(jī)或手機(jī),完全不必?fù)?dān)心地鐵停車時會跌倒。只有極少數(shù)時候能坐到位子,這也不值得費(fèi)神,畢竟地鐵跑完一站只需兩三分鐘,一條短信還未回完,三站路已經(jīng)過去了。在人民廣場或世紀(jì)大道這種幾條地鐵線重疊的換乘地點(diǎn),人潮洶涌卻有序,你得有明確目標(biāo)才會免于被人潮帶錯路。雖網(wǎng)絡(luò)上“上海人”、“外地人”口角不斷,上了地鐵一聽,哪里來的人都有,再也沒有比地鐵換乘站更能體現(xiàn)“大融合”精神的場面了。陸家嘴的投行員工乘地鐵,住集體宿舍的外來務(wù)工人員也乘地鐵。
可惜上海地鐵上的人彼此很少交談,熒光燈把人臉照得鐵青??蛇@些臉色鐵青的乘客常常借給忘帶地鐵卡的陌生人幾塊零錢,在自動售票機(jī)前給剛剛抵達(dá)上海的人講解如何買票。喜歡上海地鐵還有—個原因是它遍布地下的便利店,這些外來的便利店紛紛本土化,鰻魚飯團(tuán)被本地的青團(tuán)取代,鹽汽水賣得不比可樂差,晚上9點(diǎn)一過,熟食立即打折。
上海地鐵入口處明示:不得帶寵物入內(nèi)。某次我把3個月大的貓塞進(jìn)書包帶它去寵物醫(yī)院打針,一路上做賊一樣心虛,周遭有人朝我多看一眼便有拔腿狂奔的沖動。對一只小貓又不能講道理使其不要開口叫,何況作為一只不出門的貓,轟隆的地鐵讓它恐懼萬分。在世紀(jì)大道,從2號線換乘4號線,人潮分散開來,地鐵里僅有包括我在內(nèi)的兩三人,貓叫了,保安迅速走了過來。他笑吟吟地問:“貓幾歲了?你快把它憋死了。”
深圳地鐵里的廣播,分別用普通話、粵語和英語播報一遍,乘客不多。香港地鐵也很擁擠,人人戴著耳塞,誰也不多看誰一眼,好容易遇上個打電話的,正想偷聽,打電話的人說著一口四川話,頓時興致全失。
成都地鐵1號線開通之后,我乘坐過3次,只對老年人總是緊張地盯著站牌唯恐坐過站的表情印象深刻。便利店尚未開起來,上下班的白領(lǐng)在地鐵里解決不了用餐,買瓶水需上到地面走上一站路。9月,地鐵2號線即將試運(yùn)行,和1號線運(yùn)行時的反響相比,2號線讓更多人期待,這期待來得很具體:有沒有便利店?換乘需要走多長的路?在地鐵里我們會遇見哪些人?地鐵與成都人,需要更多的時間彼此適應(yīng),什么時候我們開始習(xí)慣將地鐵站作為碰頭地點(diǎn)了,那地鐵就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也許在哪天,姑娘們不再視出門為畏途,走上一截路,便可在地鐵口給朋友打個電話:我們XX地鐵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