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三學年的高考前復習一般分三個階段,即考前的三輪次復習,其中一輪復習是整個高三復習階段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復習質量的高低關系著高考的成敗。在一輪復習中,既要明確復習的主要任務,又要不斷反思一輪復習中的做法,探尋學生在一輪復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關鍵詞:高三;地理;復習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既要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又要重視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既要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化、條理化,又要注意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既要注重掌握解題的規(guī)律,又要注意解題技巧的訓練?!扒Ю镏校加谧阆隆?,搞好一輪復習,對學生整體復習備考十分重要。
一、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
1.夯實基礎,突出主干。以課標為根本,以教材為依據,通過復習加深對基本知識、概念、原理、理論、方法的理解,對基本知識進行重新整理、歸納、記憶、鞏固。
2.歸納整理,構建體系。幫助學生揭示各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著力體現(xiàn)學科知識的整體結構,從而使學生構建起學科知識網絡。
3.學以致用,提升能力。從地理學科的特點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一輪復習的主要做法
1.精選資料,提高效率
一輪復習資料的選取有兩個原則:一是要精,主要指學生使用的復習資料?,F(xiàn)在市面上的高三一輪復習資料多而雜,各有各的優(yōu)缺點,在選取時應在研究各種版本的基礎上,比較材料的優(yōu)劣,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選??;二是要多,主要指教師參考的復習資料。高三一輪復習,要讓學生跳出題海,首先教師就要跳進題海。教師只有通過研究大量習題,精選試題,才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有效提升一輪復習效率。
2.研究考綱,領會考題
精心研究《考試說明》,明確復習范圍、考試要求;精心研究近幾年高考真題,深刻領會試題設計理念,關注其調整和變化;精心研究課程標準,整合多版本教材,理清知識規(guī)律、思路、方法;精心研究高考命題專家的命題特點、近期科研動向,探索命題方向。
3.周密計劃,穩(wěn)扎穩(wěn)打
教師要根據一輪復習時間和復習內容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要明確集體備課的負責人、學案編制的負責人,教學要按計劃進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扎穩(wěn)打,避免盲目趕進度、搶時間。
4.精編三案,加強面批
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載體,課前,教師要精心編制課堂導學案和自習案,周末編制周末導練案,精選復習內容和習題,并且加大學案的批改力度,掌握學生學情,提高復習效率。
5.重視基礎,強化落實
基礎知識是思考、理解問題的重要工具,是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依據。
教師要對地理學習中涉及較多的基礎性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并把整理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及時鞏固消化,并可通過課堂提問、課堂聽寫等多種方式進行檢查落實。
6.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教師做好課堂上的“導演”角色,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內充分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三、一輪復習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教學建議
1.書寫潦草,層次不清,答題時間分配不合理
學生仍然存在答題時間分配不合理,答不完試卷,書寫不認真而導致字跡難以辨認,用筆不規(guī)范導致卷面清晰度差,不按規(guī)定標記亂畫線、亂涂改導致卷面凌亂。
教學建議:一是指導學生答題要注意“三化”:序號化、要點化、因果化。二是教師可對卷面規(guī)范的學生在班級公開表揚,并進行優(yōu)秀試卷展評;對卷面潦草的學生,可單獨約談,向其指出問題,提示改正。
2.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落實力度不夠
不少學生“雙基”還不扎實,基本概念、原理、規(guī)律還不清晰,“理解了,但記不住”“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眼高手低”等現(xiàn)象仍普遍存在。
教學建議:一是重視基礎知識落實。教育學生學習上既要動腦,又要動口和動手。教師課堂上可拿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采取提問、聽寫等多種形式對基礎知識進行檢查和落實。二是重視主干知識教學和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的講解;加強對課本和復習資料的研究,理清每節(jié)課的主干知識,對主干知識進行系列整理,把握體系,進行重點分析和講解。
3.理解、運用專業(yè)術語能力差,答題口語化
一是學生不能正確運用地理學科語言、學術用語來答題,使用白話、網絡流行語言甚至自創(chuàng)詞語答題現(xiàn)象較多。二是學生不能準確理解專業(yè)術語,如:氣溫年較差和降水年際變化,表述上都是“年”的問題,但含義差別很大,一是氣溫年內的差異,另一個是降水的年與年之間的差異。
教學建議:一是教師課堂教學中要規(guī)范使用學科語言、專業(yè)術語;二是加強學生日常答題專業(yè)術語的訓練和運用。
4.知識遷移和重組能力較弱
一方面,學生不能把平時學到的案例或知識遷移到考試的情境中去,不能把材料、課本知識以及生活實踐知識有效地整合為答案,給人的感覺答題比較盲目;另一方面,學生對知識的遷移不夠準確,答題容易進入誤區(qū)。
教學建議:教師課堂講解要加強知識的前引后連,加強對知識的重組和變式,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5.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弱
一方面,學生不能充分利用題目所給的圖表和文字信息,不能有效地把信息與知識建立聯(lián)系,導致錯答或漏答;另一方面,圖表題的答案中有些是圖表中顯示不出的信息,這部分答案答題時感覺無從下手。
教學建議:一是強化圖表解析能力訓練,培養(yǎng)學生準確全面判讀圖表的能力;二是教學上可設置小專題,對圖表類問題進行集中突破。
6.審題不清,答案凌亂
一方面,學生審題不細,思維不夠縝密,導致失分現(xiàn)象普遍。原因類問題不能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分析;影響類問題不能從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兩個方面分析;條件類問題既要考慮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還要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等。另一方面,學生審題不準,對題意理解不準,尤其是對一些新名詞的理解。
教學建議:一是對常見題型,教師可總結答題模板,讓學生結合模板答題;二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看題—審題—構建答題框架”的正確的答題步驟。
參考文獻:
[1]山東省招考院.2012年普通高考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夏季高考)山東卷考試說明,2012-03.
[2]馬駿.給地理教師的101條建議.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2.
(作者單位 山東省膠南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