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 燈籠Chinese lantern
燈籠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連,無論在廟宇中還是客廳里,處處都有燈籠。據(jù)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有紙燈籠又是在東漢紙發(fā)明之后。
中國的燈彩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扎、刺縫等工藝,利用各個地區(qū)出產(chǎn)的竹、木、藤、麥稈、獸角、金屬、綾絹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國古代制作的燈彩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往往也是一種象徵。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檐下和客廳中。現(xiàn)在的迎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xù)。不過燈籠最讓人遐思、期盼的,恐怕還是元宵節(jié)的花燈了。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于漢朝初年,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乃扎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至此廣為流傳。
“燈籠依其形狀,目前分為泉州式和福州式兩種。其中以泉州式為中國燈籠的代表?!?/p>
泉州式燈籠
一般編織反州式燈籠都以質地堅韌,有彈性的桂竹及麻籬二種主要材料。
福州式燈籠
福州式燈籠一又稱為傘燈。
藁城燈籠又被稱為宮燈。
材料:卡紙、裁紙刀、直尺、鉛筆、雙面膠、線繩。
制作方法:準備一張長方形的卡紙,將卡紙兩邊各留出0.5~1.0厘米,按等分劃好若干條平行線,然后用裁紙刀劃開。卷一下使卡紙呈弧形。將邊緣對貼,邊角料剪成細條作穗,再貼上線繩,漂亮的小燈籠就這樣做好啦!
舉一反三:
1 爸媽們也可以選用一些紙質少薄的紙,不過越硬的紙成型效果越好。
2 依照自己和寶寶的喜好,可以在剪裁折疊前畫一些自己喜歡的圖案上去。
3 在分好平行線之后,也可以選擇不將紙裁開,只是將其深折。用這種做法的爸媽和寶寶要注意,選用更細長一些的紙。
歡迎各位爸媽將做好的小燈籠照片發(fā)至新浪微博,@我們http://weibo.com/cookieworldm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