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較差,一切都要學習。這個階段既是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時期,如果不適時培養(yǎng),便會錯失良機。
應當培養(yǎng)幼兒哪些良好的習慣呢?具體有:道德行為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等。
鑒于幼兒發(fā)育特點,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從不剩飯,自己穿脫衣服,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到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等做起,為各類良好習慣的建立打下基礎(chǔ)。
而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平時是怎樣做的呢,我想在這里總結(jié)—下,與各位家長分享。
向幼兒提出明確要求
根據(jù)幼兒能力,向他們提出任何要求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高,而且事先要經(jīng)過考慮,以便提出合理要求。開始的時候,我只要求幼兒掌。握簡單的生活規(guī)則。比如上課的時候要安靜地坐好、不妨礙別人等,接著提出關(guān)于社會行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禮貌,看到老師阿姨要問好,接受別人的禮物或者得到別人的幫助要道謝等。
當向幼兒提出要求的時候,要注意做到內(nèi)容具體、明確、語言通俗、簡練,適應幼兒的年齡特征。
比如,要求幼兒對久要有禮貌,我這樣說:早上入園的時候要向老師、小朋友問聲好;回家的時候要說聲“再見”;跟別人講話的時候要專心、注意傾聽。
要求幼兒講衛(wèi)生,我這樣說:我們要做個講衛(wèi)生的孩子,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
要求幼兒午睡守紀律,我這樣說:睡前要把脫下的衣服、褲子疊好,放在固定的地方……這樣要求具體明確,幼兒才好照著去做。
不斷鼓勵和練習
幼兒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根據(jù)幼兒的這個特點,我采取不斷鼓勵的辦法,矯正幼兒不良的行為。
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時候,往往有個別幼兒起來小便,腳步有點重,就給他一個暗示,提醒他矯正,于是他很小心地走路,我馬上微笑著點頭鼓勵,表示他做得對。
借助于游戲和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心情愉快,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
幼兒通過游戲的活動過程,能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guān)系,比較容易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同時,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容易表現(xiàn)出來,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給予糾正。
幼兒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們模仿的最直接的對象是老師及家長,對老師和家長言談舉止觀察最細,感受最強,而且會不加選擇地模仿。對于幼兒,老師和家長的話可以說是“最高指示”,經(jīng)??梢月牭胶⒆觽?yōu)樽约旱难孕修q解時這樣說:“爸爸媽媽就是這樣說(做)的……”由此,成人應對自己的言行做出較高的要求。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嚴于律己;凡要求孩子們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讓孩子做的,自己也不能違反,一旦違反,就要勇于在孩子們面前承認錯誤。
家園配合共促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習慣培養(yǎng)的課堂,家庭中所有成員都是幼兒的老師。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父母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覺時,都有意無意地培養(yǎng)著習慣。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時機,及時果斷地提出要求,并堅持始終地讓幼兒去實踐。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家庭應與幼兒園在對幼兒習慣培養(yǎng)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與幼兒園實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假如家庭與幼兒園的要求、做法不一樣,就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養(yǎng)成良好習慣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還要長期堅持,不能間斷,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良好習慣逐步養(yǎng)成。
總之,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任務,它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們有長久的耐性、堅實的態(tài)度、和藹的言語,還要有一顆愛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們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過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