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對對聯(lián)時,常常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詞嵌入聯(lián)中,既顯文采,又有智慧,于是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的對聯(lián)故事。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訪到了一家山村小酒店飲酒。這家酒店的酒雖好,但沒有好的下酒菜。朱元璋便隨口吟出一聯(lián):“小村店三杯五盞無有東西?!辈涣暇频甑睦习迥飬s是個善于對對聯(lián)的人,忙接口道:“大明國一統(tǒng)萬方不分南北。”朱元璋聽后,大為震驚,對老板娘的才學很賞識。
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經(jīng)過南方—個叫通州的小鎮(zhèn)時,想起河北也有個通州,于是即興寫了一聯(lián):“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碑斕?,乾隆的一個小隨從到街上閑游,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的當鋪特別多,他隨即吟出一聯(lián):“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乾隆皇帝聽后,贊不絕口。
清代長沙有個考生上京應試,恰好碰上一個同鄉(xiāng)考官??脊僖詾檫@個考生也許是冒充同鄉(xiāng),便以長沙街道名為聯(lián),出題相試:“東牌樓,西牌樓,紅牌樓,木牌樓,東西紅木四牌樓,樓前走馬?!笨忌患偎妓?,應聲對道:“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考官一聽,見他文思敏捷,才學非淺,便將他錄取了。
鄭板橋在山東做縣令時,一位教學先生來告狀說,他教了一年學,主人現(xiàn)在卻要賴賬。鄭板橋說:“你可能是誤人子弟了,否則人家怎會不給你錢?”并隨手指著大堂上掛的燈籠,出了個上聯(lián)叫他對:“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西南北?!蹦俏幌壬约铀伎紝α讼侣?lián):“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鄭板橋由此推斷這人確有真才實學,當即責令被告加倍償付了學俸。
某縣官聽說鄉(xiāng)下一少年書生善對,不太相信,便命人請來當場考試。當時縣官正在吃西瓜,他觸景生情吟出一聯(lián):“本縣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東撂。”書生看到自己手中正拿著一本《左傳》,靈機一動,忙答道:“吾生思前想后看《左傳》書往右翻。”縣官一聽,此聯(lián)對仗工整,實是難得的佳聯(lián),忙將書生請進縣衙敘話,待為上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