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安妮塔·西爾維在《給孩子100本最棒的書》的自序中寫道:“我想象到這樣一幅畫面:我正在充滿危險的大海中航行,我知道有很多家庭帶著孩子,甚至還有小嬰兒也乘坐同一艘船。我必須小心翼翼地收拾我的行李,因為我的行李箱只能裝進一百本書。應該裝哪些呢?我們的船如果擱淺,來到一個荒蕪人煙的島上12年,我的這些書真的能教育他們、娛樂他們嗎?這些書又是否可以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文學修養(yǎng)?”
什么是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除卻給予理論支持的“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帶有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故事性、幻想性和知識性等特點”,能幫助我們?nèi)ヅ袛嗪驼鐒e,恐怕還要從故事的經(jīng)典價值、孩子們的興趣以及時代的影響力更多角度來選擇,光有美好的愿望不行,必須很慎重,很負責任,使每個獨特的文學故事都能成為叩開兒童心靈大門的鑰匙。所以,安妮塔女士的問題和思索既簡要回答了經(jīng)典兒童文學的要義,同時,啟示了我們好的兒童文學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該有多么重要。
美國著名插畫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曾著《閣樓上的光》圖文童謠集,182周位居《紐約時報》排行榜的成績,并成為美國最有影響的童書。他在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語言文字里構(gòu)造了一個超越閣樓和一切有形束縛空間的兒童文學世界,每行短詩、每幅線條勾勒的插畫、每個看似簡單的童趣情節(jié),都是照進無數(shù)兒童內(nèi)心的光亮,是孩子們童年時代最好的禮物。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如同照進閣樓的光,清明孩子們雙眼,讓他們滿身陽光,在溫暖包圍和希望召喚下充滿信心成長。不妨來帶著愛心和熱情,懷著單純心意,為孩子們梳理幾道未曾磨滅的光亮——經(jīng)典的外國兒童文學。
鼓勵成長之光
幾乎全世界每個成年人和孩子都知道著名的格林童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多少年來流傳而經(jīng)久不衰。童話故事里,好人總是“美”的,壞人總是“丑”的,正義終能戰(zhàn)勝邪惡,它不是真實世界,卻是精神層面的現(xiàn)實,呈現(xiàn)的是真理,具有故事情節(jié)的“永恒”性。而童話里的主人公就像鏡子,可以透過其看到孩子們可能的模樣,如女巫就象征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所有障礙,而公主或王子則象征著不斷克服障礙,不斷成長。孩子們在童話里反復“緊張”“放松”,情緒波動起伏,他們和主人公一起面對邪惡困難挑戰(zhàn)的過程,實則就是體驗心靈投入的感覺,在情節(jié)跟隨中獲得自我歷練。這是以童話的形式,幻想的題材,文學的力量在鼓勵孩子如何與成長中的“惡”抗爭,去解決必然遇見的問題。包括我們熟知的《海的女兒》等經(jīng)典兒童文學。
《卡夫卡和旅行娃娃》由西班牙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霍爾迪·塞拉利昂創(chuàng)作,榮獲2007年西班牙國家青少年兒童文學獎、2009年西班牙主角青少年文學獎、西班牙安徒生文學獎等多項大獎。講述了身患絕癥的卡夫卡在公園里偶然遇到丟失了洋娃娃而悲傷的小女孩。出于對小女孩的同情,卡夫卡謊稱洋娃娃只是厭倦平凡的生活而去旅行,在小女孩追問下,卡夫卡答應她會替洋娃娃給她送信。接下來,呈現(xiàn)了卡夫卡以洋娃娃的身份,善意而溫暖的心意下“欺騙制造”出了一段不可思議的奇幻旅程……這個故事里,重要的不是作者給予小女孩淺表安慰和廣闊的世界見聞驚喜,而在于卡夫卡從起始單純無目的安慰里開始思索深入,直到一封封信件幫助小女孩明白成長中必要的失去,如何去抵抗從童年到成年成熟過程中的困難和無助,當然,由此帶來的,必然是必要的健康成長。這是以善良之心救贖幼小心靈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兒童文學作品,它超乎想象,但又合乎情理地發(fā)揮了解救和治愈兒童成長困惑的文學作用,展現(xiàn)出深沉的人性光輝。
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的《藍色的海豚島》,則是來自真實世界的生存故事,19世紀一個女人在圣尼科拉斯島上一直生活了18年,故事在20世紀60年代被寫成歷險情節(jié)的兒童文學。這部小說彰顯主人公卡拉娜女孩以非凡的勇氣戰(zhàn)勝島上一切生存困難,逃離了海豚島,抗爭過程中,自己也逐漸成長。作者還想透過故事來講述和引導孩子們“如何在成長中和我們周邊的事物建立起新的關(guān)系。要看到在身邊新的、更有意義的秩序探索變化的環(huán)境中,自身也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改變?!苯裉斓某砷L對孩子而言,周邊世界的影響,融入世界的考驗將來得更為迫切。因此,這部小說在50年后更具有時代性的經(jīng)典意義。
愛的教育之光
在兒童文學經(jīng)典中,發(fā)行量僅次于《圣經(jīng)》,全世界兒童包括成人都喜歡的《小王子》,是嚴肅、深邃,富于哲理又帶有淡淡憂傷的作品。小王子象征簡單童真未曾污染的孩子,以純真、清靜、柔軟之心,打動現(xiàn)實社會忙碌浮躁喧囂的成人。我們可以從故事里的酒鬼、商人、國王等各種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在人物的矛盾反差里,小王子表現(xiàn)出以愛、美與詩意為價值中心,那段遇見“我”和狐貍的經(jīng)典片段,關(guān)于“馴養(yǎng)”的對話,極好地詮釋了愛的理解和真諦。狐貍就象小王子的愛的導師,教會他去欣賞愛、懂得愛、學會愛和珍惜愛。這樣,他愛的對象——玫瑰花會擁有生命力,他的愛也就有了獨特的意義。孩子們身邊都有這樣的“玫瑰花”,重要的在于怎樣啟迪他們?nèi)ベx予自己愛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這就是兒童文學里開出了愛的教育之花。
經(jīng)典繪本故事《花婆婆》也如此。書中刻畫了一個周游世界、以播灑魯冰花種子、讓身邊處處成為花園為快樂的生活目的的花婆婆形象,花象征著愛、善良和付出,她的全部生命在播灑愛、傳播愛、分享愛中渡過完成。故事簡單,大量插畫,鮮艷歡快,風景美麗,洋溢著樂觀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生活即是愛,愛即是生活,這個道理對孩子來講,恐怕還有些理解難度,但無需言語,花婆婆愛的一生就寫在故事里,垂垂老去的花婆婆張望海邊開滿鮮花的一幕,一定是孩子們向往的愛和成長。引導、鼓勵孩子把愛的種子播在心田,以一生的時間來培育澆灌,自然就成了他們生活的信念。
生命哲學的啟蒙之光
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不會教孩子回避、隱瞞和曲解人生的重大話題,否則,那不是我們推崇獻給孩子的童年禮物。但如何說,如何寫,如何創(chuàng)造將孩子吸引過來的故事情節(jié),是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會慎重考慮的。尤其是關(guān)于生命。如果我們一直不敢說,不敢給孩子閱讀,給他們正確的啟蒙,孩子只會更加恐懼和擔憂。兒童繪本《獾的禮物》,把生死命題隱喻在一只獾的故事里,它揭示了當一個人以信賴、友愛和真誠來承載生命,與朋友共度美好時光時,死亡便不再可怕和痛苦,生命就有了非凡的意義,這是一只普通的獾帶給他人永不會忘記的生命禮物。一個朋友的女兒因為受到這本書的影響,曾帶上《獾的禮物》去墓地祭拜外公,她在幕前投入地朗讀了這本繪本,并說:“外公就像這只獾,他雖然沒聽過這個故事,但怎么這么象呢?今天我讀給他聽,就想象小動物們那樣,謝謝他!”我為獾感動,更為因受到獾的文學故事感染、學會坦然面對生死的這個小女孩而激動。能把光芒照進現(xiàn)實生活,治愈孩子們憂傷心靈的閱讀,無疑是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
與此類似的兒童繪本,還有美國利奧·巴斯卡利亞《一片葉子落下來》,日本佐野洋子所著《死了一百萬次的貓》以及德國赫姆·海恩的作品《大象的算術(shù)》等等,它們分別以“一片葉子”、“一只野貓”和“一只小象”為主人公,寄托了作者為兒童生命哲學進行的細膩考量:試著去理解生命的循環(huán)和周而復始,孩子們千萬不要因為有限而無法掌控的生命起始和結(jié)束,忽略和遺忘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愛、付出和分享。
孩子們喜歡打破規(guī)律,超越現(xiàn)實幻想,如果他們在思考和反問中想象:生命沒有了結(jié)束,又會如何?1975年出版的納塔莉·巴比特兒童文學作品《不老泉》,以濃重的幻想感和歷史感手法,探索了這一問題。10歲的溫妮·福斯特在屬于自己的叢林里發(fā)現(xiàn)了一處秘密泉水,如果喝下,就會長生不老。她遇見了曾經(jīng)喝下泉水的一家人,17歲的男孩希望她喝下泉水,這樣就能永遠停留在和他一樣的年齡。故事沒有過多地探討溫妮·福斯特是否該喝下,只是向讀者揭示了喝下泉水的這家人并沒有因此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他們得到了永生,卻失去了該有的生活。這是沒有結(jié)論和唯一答案的閱讀,希望引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他們會愿意和大人們一起來進行有意義的探討和爭論。由閱讀到思考,再到解開心中的疑團,朦朧地接受和誠懇地面對,就是帶有哲學意味的兒童文學要擔當?shù)氖姑?/p>
當成人看到孩子一遍遍地閱讀著同樣的童話故事,當他請求你一次次地為他講述同樣的睡前故事,請不要生氣和指責,因為只有那些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才有如此的魅力,讓他們沉浸其中,以童真而期待成長的心,盡情享用閣樓里充斥著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