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的作文材料內(nèi)容并不復雜,講述的是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鐵路工作者一人在大山深處認真工作的事跡。題目已給出一定的解讀角度,那就是材料中的三個重要場景??忌谛形那靶枰瓿傻木褪菑倪@三個場景中解讀出豐富的含義并形成自己的文章主旨。
這看似簡單的三個場景,如果仔細咀嚼,會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了很豐富的含義。
“大山深處的獨自巡視”這個場景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地點和老計巡視的狀態(tài)。首先,他的工作地點不普通,是大山的“深處”,而“深處”就意味著環(huán)境的閉塞,意味著工作的單調與辛苦。其次,他每天的工作都是“獨自”完成,沒有同事的陪伴,甚至沒有人會和他擦肩而過。
“莊重的敬禮”是老計在列車經(jīng)過時所做的一件事。我們需要特別關注“敬禮”這個動作和對這個動作進行修飾的“莊重”?!熬炊Y”本身是對對方的尊敬。老計作為一名鐵路工作者,對著疾行的列車敬禮,一方面是對同樣奮斗在工作崗位上的列車司機以及他的同事們表示敬意和關心,而另一方面則說明了老計對自己這份工作的認可與重視,這個行為本身告訴我們老計認為自己的工作是極為重要的,而這恰恰就是他對自我人身價值的認可。材料中還有一句“每到列車經(jīng)過”這個時間狀語,偶然為之和次次如此之間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這個差距就在于這一行為已成為老計工作中的一部分,已成為他生命中的習慣,是他所堅守的一種信仰與精神寄托。缺少了對“每”這個字的品析,就缺少了對老計這一行為的提升。
如若只有老計一個人的堅守,未免會成為一場孤單的獨角戲,也未免會太過于凄冷。如此的堅守到底能換來什么呢?材料中“久久回響的汽笛”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堅守一定會換來這個世界上最為真摯的回應。這久久不斷回響的汽笛不僅回響在山間,也回響在人們的心頭。這汽笛聲不僅是對老計工作的肯定,對他的感謝,也是老計生命中最主要的動力。
所以,從老計的身上,考生可以看到那些平凡的勞動者對自我信仰的執(zhí)著與堅持,對工作的敬業(yè)與負責,對生命的尊重,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肯定。從以上對作文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這次北京卷的高考語文作文題具有三個特點:
第一,突破了寓言故事或新聞時事以及名人名士的材料局限,首次將目光投射到了一位平凡的鐵路工作者身上,讓百姓的生活走進了作文素材中,樸實卻動人。
第二,作文題目中沒有過多的材料解讀和思維暗示,沒有為學生羅列立意的可能性。這樣便為學生留出了自己的思考空間,更有利于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材料本身具有豐富的解讀性,題目本身做到了既能夠讓學生有話可說,又不容易說得精彩這個考試區(qū)分度。也就是說考生拿到題目后可以圍繞責任、堅守、奉獻、和諧等主題來展開作文的構思,但要想寫出彩,則要挖掘材料內(nèi)涵,抓住更深邃的本質。
我們都說高考作文題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語文教學的指揮棒,今年的題目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不再僅僅是經(jīng)典文章篇目的解讀,更重要的是在解讀經(jīng)典、理解吸收前人智慧的前提下,教學生學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關注現(xiàn)實社會中的問題和現(xiàn)象,學會發(fā)現(xiàn)平凡人和平凡事中的不平凡,關注生命當中的美好人性和價值,從而提升我們的生活幸福感和責任感。(北京卷作文題見本期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