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嘗聞或嘆其時運之不濟,命途之多磨,捶胸怨道:“生不逢時?!比挥嘤致勎颐晌也挥商熘肋~言語。故余以為:生不必逢時也。
生不必逢時也。若君以為,生于亂世則遭難于身,生于太平盛世則高枕無憂,則君將悔矣。有言道:“亂世出英雄?!痹炀陀⑿蹅ゲ胖蚍菚r非出身也,而因人也。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比巳粲胁?,終將有用武之地,英雄不問出處,是英才是庸才,以其所成之就而論之。成大事者,看己之才德,非天時地利也。
泱泱中華,百家爭鳴,文化之燦爛非他國能及。漢賦之綺麗,唐詩之瑰奇,宋詞之精奇,明清小說之傳奇,皆因各朝文化之異,各時有各時之精華所在。無論生于何時何地,凡有才能者皆將占有一席之地,何須嘆生不逢時也,生活之趣,成功之道,非時能佐之。余以為天生我才必有用,皇天不負有心人。能發(fā)揮己之所長,做力所能及之事者,皆能覺生活之趣,以平凡而生不凡,終成大事。
有名言如是:態(tài)度決定高度。人之心,定人之行。心,若懼爾生存之境,則使爾因懼避世;心,若能堅則無論爾于何時何地,亦不會輕言棄語,縱生不逢時,爾不自棄,自當有所作為。埋怨無用,哀泣無用,時不能就我我就時,方為真理。有心,堅若如此,又有何懼之?
姜太公苦等半載,白雙鬢老去華顏,亦磨不去其雄心壯志,故其等來文王,最終成百家之宗師,皆因其心堅。太史公歷宮刑之辱,亦不因時而棄,終留“無韻之離騷”之《史記》于世,其皆因表心堅勝于時勢。
集上文之所述,故余以為:生不必逢時,縱時不就我亦應由我就時,以心堅而成大事,不甘認時任命。甘讓己生碌碌無為,此乃弱者所為,余鄙之。
【高分解密】文首堪稱“鳳頭”,精彩亮麗——緊扣材料中居里夫人的看法,并針對很多人的“生不逢時”的抱怨之聲,用頗為精煉的語言針鋒相對地提出“生不必逢時”的觀點,立論富有個性和思辨色彩。文中堪稱“豬肚”,充實豐富——既選用了大量的理論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來支撐觀點,也詳盡分析了提出“生不必逢時”這一觀點的理由和“由我就時”的種種要素(如“才德”“心堅”等)。文末堪稱“豹尾”,響亮有力——一方面照應開篇,重申觀點,一方面又用精簡之語對“甘讓己生碌碌無為者”表達了“鄙之”的鮮明態(tài)度。另外,全文用第一人稱寫作,直接扣住了命題所要求的“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當然,作者優(yōu)質(zhì)的語用素養(yǎng)和構思素養(yǎng)亦有目共睹。(馬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