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航
胥加山是中國當紅的青年作家之一。讀他的文章,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文筆流暢清新,表現(xiàn)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他往往對生活中的瑣事作深入思考,以犀利的目光看人之所未看,感人之所未感,寫平凡的小事中包蘊的感人因素,其文章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這也告訴我們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真理:無論是寫散文也好,寫一篇普通的作文也好,都需要一雙能夠敏銳地觀察世界的眼睛。只有練就了這樣一雙慧眼,才能夠發(fā)現(xiàn)和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才能夠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的靈感。
列車一進站,一位外國老人從車上下來,面帶微笑大步流星地向我走來,他就是吉姆,英國工程師,來中國預檢將出口到英國的變壓器質(zhì)量。吉姆67歲了,滿頭銀發(fā),卻像個壯年漢子,步伐矯健。見到中國同行,吉姆一通嘰里咕嚕的英語,顯得那么迫不及待,從翻譯口中得知,吉姆非常希望我們能成為朋友。寒暄之間,吉姆始終微笑地注視著我,友善的目光一下子拉近了他與中國同行之間的距離。
我將吉姆一行領(lǐng)到市區(qū)一家賓館,并囑咐他們早晚通過電話聯(lián)系我,我會派車接送的。誰知,吉姆聽后連連說“No”,接著,他丟下行李,示意要跟我去廠里看看變壓器的生產(chǎn)進度。我客氣地說,先休息,明天再談工作。他立馬認真起來,說:“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旅游的,我肩負著監(jiān)督公司要購買的變壓器質(zhì)量的職責?!?/p>
走進廠區(qū),路遇我的同事們好奇的目光,吉姆總是面帶笑容,用不太熟練的中文送上友好的問候——“您好”,使一路上都灑滿了笑聲。
吉姆的正式工作是從他戴上手套和安全帽那一刻開始的。他對3臺出口變壓器檢測得連一根螺絲的松緊都不放過,甚至從背包里掏出放大鏡,對著焊接的縫口看得仔仔細細、津津有味。吉姆每檢測一項,都要做詳細記錄,完成一項,就在他的計劃單上畫上一個鉤……
早過了下班時間,偌大的車間,只剩下幾個質(zhì)檢部門的員工陪同吉姆檢測。午飯時間過了,我推了一下翻譯,示意讓吉姆先吃飯。翻譯搖搖頭,對我耳語:“你還不了解吉姆?待會兒吧!”忍著饑餓,我對眼前這位老外的舉止也大為不解起來。食堂不停地打來電話,我左右為難,卻不再說什么。
終于等來了吉姆的一聲“OK”,我們歡呼著沖向食堂。一落座,吉姆使用中國筷子的嫻熟讓眾人驚詫不已。細問翻譯才知道,這是吉姆第四次來中國了,每次都要停留一周,他喜愛中國的風土人情,每次來中國前都要練習使用筷子。吉姆和我們喝酒,直來直去,一句生硬的“干杯”后,便一飲而盡,盡興后,你再勸他干杯,他總是雙手一推:“No,thank you !”吉姆來自英國,自然我們要提起貝克漢姆和魯尼,而他卻爽朗地說:“中國的孫繼海也不錯?!彼€告訴我,17歲時他曾被曼聯(lián)俱樂部看好,因為更著迷于機電專業(yè),所以放棄了簽約。
和吉姆相處的幾天,他的工作熱情和敬業(yè)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每天他都按照自己的工作計劃做事,總是當日事當日畢。雖然無人監(jiān)督,無人褒獎,工作卻干得無可挑剔。
吉姆完成了質(zhì)量檢測后,就匆匆去賓館退房,我忙上前去幫助付款,他一下子拉住我,拒絕了。吉姆說,他這次出差,公司已付了他的住宿費,無須客戶再埋單。那一刻,我又被吉姆感動了。
送吉姆去機場的路上,他一直握著我的手說:“我們是朋友了,歡迎你到英國去,去我家做客。你照料我這么多天,使我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回國后,我一定把你的事情講給我的家人和同事朋友聽……”
登機那一刻,吉姆不停地朝我揮手,他用生硬的漢語、我用蹩腳的英語互相道別。對他的離去我是那樣依依不舍,他的敬業(yè)精神,他待人處事的真誠熱情,又一幕幕地浮現(xiàn)在眼前。
(選自《人民日報》)
如果留意身邊的人,你會欣喜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感動,處處有值得你學習的榜樣。年近古稀的吉姆,雖滿頭銀發(fā),卻像個壯年漢子,顯得健康而充滿活力,遇人總是微笑著打招呼,一來便一頭扎進了車間,忙著檢測、記錄……他的敬業(yè)精神,為人處事的真誠熱情深深地打動著“我”,賓館退房一事,更讓“我”為他豎起大拇指。這樣的人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的言行足以影響你我,影響我們身邊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