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俄羅斯遠東的城鄉(xiāng)退休者(通常來自布拉戈維申斯克或哈巴羅夫斯克)紛紛遷往毗鄰的中國城市生活。這些遷居者的準確數(shù)量無人知曉,但即使沒有上千,至少也有數(shù)百人了。
中國吸引俄退休者不僅僅是由于生活成本低,還因為在中國老人享有許多優(yōu)惠待遇,老人們通常自豪地稱自己為享有特權(quán)的階層。
我的一名俄羅斯朋友到上海旅游,看到當?shù)乩先说纳顮顩r,感到十分驚訝,“他們朝氣蓬勃地生活,在城市各公園里都會看到老人。他們不像歐洲的退休者那樣憂郁孤獨地坐在公園長椅上。他們到公園是為鍛煉身體,許多人學跳舞,歲數(shù)稍小點的則喜歡打羽毛球等。”中國老人不愛待在家中。他們通常每天都要出去散步兩次,早上到菜市場買一點菜和肉,以此來活動一下筋骨,晚飯后要出去鍛煉。
中國老人乘坐交通工具也是免費的,讓他們有種溫暖感覺。但這也給社會帶來一些麻煩,在人們著急上班時,電梯和地鐵中卻擠滿老人。但并沒人對此抱怨。在中國文化中,尊老愛幼是民族傳統(tǒng)。朋友說:“你到中國任何一家診所,都會看到幾乎所有就醫(yī)老人都有孩子陪伴。我經(jīng)常看到年輕人在公園里用輪椅推著無法行走的老人,讓他們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周圍人則對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表示贊賞?!?/p>
中國人通常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這對歐洲人來說是不同尋常的。當然,像俄羅斯一樣,中國也有很多老人單過。有些中年人為了節(jié)省開支與父母住在一起,特別是當前大城市房價昂貴的形勢下。而一些從農(nóng)村或從小城市來的孩子,在大城市站穩(wěn)腳跟后,通常也會把父母接到身邊生活。
中國的老人也像俄羅斯同齡人一樣要擔負起照看孫輩的責任。爺爺奶奶們對孫輩通常都很溺愛。放學時在中國每所學校的門前都擠滿接孩子的退休老人。他們對孫輩毫不吝惜情感,盡心盡力地照看。(原載《新消息報》)
中國式罰款制度 松野豐(日本)
在中國企業(yè)里,有一種日企少見的“罰款制度”:上班遲到罰款10元,損壞在售商品按商品進價的50%賠償?shù)鹊取?/p>
而日企不大使用這種手段,工資是根據(jù)員工對公司的綜合貢獻、通過一整套評價制度來確定的。上班經(jīng)常遲到的員工會被口頭批評,并在評定時被減分,但根據(jù)遲到次數(shù)罰錢卻很少見。
我在上海工作時,曾因為公司員工在拜訪客戶時遲到、虛報出差補貼等事情而煩惱,當時的財務(wù)科長也建議我采用罰款制度,我沒有采納。我認為,拜訪客戶時遲到被反饋和虛報出差補貼被發(fā)現(xiàn),自然會拉低該員工的工作業(yè)績評定,最終又會反映到其工資收入中,不需要再以現(xiàn)金形式罰款了。
而當我寫作本文時,意識到中國企業(yè)的罰款制度其實不僅僅是對于個人的懲罰,還包含了更深層次的意義——這是一種將個人與社會責任關(guān)系明碼標價的制度。遲到10分鐘罰款10元,意味著遲到的個人支付因遲到給公司帶來的10元“損失”。
除了遲到以外,在中國,違反交通規(guī)則和某些政策,也會被處以罰款,這固然是應(yīng)對問題的辦法之一,但也讓我隱約感覺到,中國是不是一個“金錢能夠解決問題”的社會。
這種明碼標價式“責任制度”帶來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影響員工對于公司的歸屬感。
在日企,員工工作中就算失手打碎了1000元的物品,公司也不會以罰款的形式將責任只推給員工個人。日企提倡員工克己奉公,員工的過錯即公司的過錯。中國公司卻并非如此,也難怪中國公司中員工會很在意個人得失。
一次,我與一位從日本來中國出差的朋友在餐館吃飯。一位年輕的女店員不小心把我們桌上的餐具碰碎了。更要命的是,這位女店員似乎毫無道歉之意,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朋友為此發(fā)了很大的火。
“為什么她不道歉呢?”朋友后來問我。我解釋說:“她如果道歉的話,就等于是承認錯在她,她就要交罰款。打碎的餐具看起來很精致,價格不會便宜,對于本來工資就低的店員來說,是很不愿意承受的?!?/p>
這件事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企業(yè)罰款制度的負面后果:導致一些員工責任心喪失、榮譽感淡薄、太注意個人得失。
當然,罰款制度之所以被很多中國公司采用,自然也有其有效的一面。既然問題能夠通過金錢解決,就算會有一些個人損失,就不會存在感情上的糾結(jié)。因遲到而被罰款的員工就不再會有心理負疚感。在日企,當時并不罰,卻會影響之后的個人總體評價,員工反而會長時間糾結(jié)于這種不快之中。
所以,中國企業(yè)和日本企業(yè)在這一點上有相互研究、相互借鑒的必要。而無論如何,不能讓員工們只在意自己的金錢得失,不顧公司利益和職業(yè)道德。(原載《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