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語
記得小時候,常常和伙伴們背這樣一首童謠:“拉大鋸,扯大據(jù),姥姥門前唱大戲……”同學們,你們到過鄉(xiāng)村嗎?你聽過村里的“大戲”么?如果沒有,阿牛老師建議你去一下,一定會給你別樣的感受……
農村唱大戲,多為謝雨。農民務實,連得幾場透雨,豐收有望,才定期演戲,時間多在秋前秋后。
我的村莊小,記憶中,只唱過一次大戲。雖然只唱了一次,卻是高價請來的有名的戲班,得到遠近稱贊。并一直傳說:我們村不唱是不唱,一唱就驚人。事前,先由頭面人物去“寫戲”,就是訂合同。到時搭好照棚戲臺,連夜派車去“接戲”。我們村莊小,沒有大牲口(騾馬),去的都是牛車,使演員們大為驚異,說這種車坐著穩(wěn)當,好睡覺。
唱戲一般是三天三夜。天氣正炎熱,戲臺下萬頭攢(cuán)動,塵土飛揚,擠進去就是一身汗。而有些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在此時刻,好表現(xiàn)一下力氣,去“扒臺板”看戲。所謂扒臺板,就是把小褂一脫,纏在腰里,從臺下側身而入,硬拱進去。然后扒住臺板,用背往后一靠。身后萬人,為之披靡,一片人浪,向后擁去。戲臺照棚,為之動搖。管臺人員只好大聲喊叫,要求他穩(wěn)定下來。他卻得意洋洋,旁若無人地看起戲來。出來時,還是從臺下鉆出,并夸口說,他看見坤角(舊時稱戲劇女演員)的小腳了。在農村,看戲扒臺板,出殯扛棺材頭,都是小伙子們表現(xiàn)力氣的好機會。
唱大戲是村中的大典,家家要招待親朋;也是孩子們最歡樂的節(jié)日。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一個歌謠,名叫“四大高興”。其詞曰:
新年到,搭戲臺,先生(學校老師)走,媳婦來。
反之,為“四大不高興”。其詞為:
新年過,戲臺拆,媳婦走,先生來。
可見,在農村,唱大戲和過新年,是同樣受到重視的。
想一想
“唱大戲”是農村的一種習俗,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農村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