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片段】
李煜,王國維說他“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即使整日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也抵不過夜深人靜的時候無人傾訴衷腸的寂寞。尤其是自己國家滅亡之后,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用絕世的才華以自己的真性交織著血與淚,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作一江春水。《人間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后主,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崩铎系募拍悄莻€動蕩年代的悲傷,他的不幸遭遇讓人同情,讓人欷歔不已。
【問題診斷】
從議論性散文特點來分析,病文片段的毛病主要有兩處:
1.從文題來看,本文中心論點就是“寂寞也是一種美麗”,片段沒有緊扣中心論點??梢栽O(shè)置一個分論點置于段首:李煜,寂寞中成就一代詞帝。在論述的最后部分,“李煜的寂寞是那個動蕩年代的悲傷,他的不幸遭遇讓人同情,讓人欷歔不已”,只談及“寂寞”,忽視了“美麗”??梢孕薷臑椋骸袄铎系募拍悄莻€動蕩年代的悲傷,但卻開啟了詞的新時代,成就了一代詞帝。他的作品成為我國詞壇一朵奇葩,璀璨奪目,美麗無比,令后人捧讀。”
2.在表述上,文化底蘊(yùn)略顯不足,顯得不夠厚重。需要改動的地方有三處:(1)“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改為“過著紙醉金迷,花月春風(fēng)的”。(2)“自己國家滅亡”改為“倉皇辭廟之際,垂淚對宮娥之時”。(3)“將其化作一江春水”略顯單薄,且不能和上文“一片片”照應(yīng),可改為“將其化作錦簾外潺潺細(xì)雨,冰破處一江春水,清秋時節(jié)的深院梧桐”。
【技法點撥】
在議論文中,化用詩詞能夠顯示出作者的寫作才華和文學(xué)修養(yǎng)以及較好的駕馭語言的功力,使文章富有文采和內(nèi)涵,具有文化底蘊(yùn),彰顯文章的厚度。議論文的題目、題記、小標(biāo)題、正文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1.間隔法。就是將詩詞句巧妙分開使用。如:我喜歡“燈如晝”的元夜“花市”,我喜歡“暗香盈袖”的“黃昏”。
2.組合法。就是截取兩句詩詞的部分組合成一句。如:寂寞是“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3.演繹法。就是截取詩詞的某一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詩詞的意境。如:“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cè)畔的千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fēng)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hù)花的點點落紅?!?/p>
4.“名人”“化用”結(jié)合法。就是將名人和化用詩詞結(jié)合起來。如:“思念使李易安瘦比黃花,思念使蘇東坡幽夢還鄉(xiāng)淚垂千行?!?/p>
5.化境法。就是化用詩詞意境法。如優(yōu)秀作文《小重山后的選擇》,以岳飛的第一人稱視角,緊扣“小重山”的意境,寫出了岳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是進(jìn)兵還是退兵的時候所作出的選擇,表現(xiàn)了岳飛的愛國情感。
當(dāng)然,以上幾種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在寫作時,完全可以融會貫通綜合運(yùn)用,化詩化詞入文,巧借他山之石,豐富我們作文的文化底蘊(yùn)。
【小試牛刀】
下面文字是關(guān)于“個性與價值”的。請同學(xué)們從化用詩詞有意蘊(yùn)出發(fā),大膽修改吧。
歷史中許多英雄人物成為過客,你卻因為有獨特的個性而永遠(yuǎn)存在。豪放的文字在你筆下翻滾成不朽的價值,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夠超越你的高度。
遙想當(dāng)年,你灑脫的個性依然看得到,你超然的個性依然體會得到:月圓的日子里,你舉酒高歌,想要離開,卻又擔(dān)心抵不住高處的清寒。躊躇間,已是頭有白發(fā),孤獨地站在清風(fēng)中,不禁長嘆一聲:人生如夢!直到復(fù)醉又醒后,才揮筆寫下了千古絕唱——《念奴嬌 赤壁懷古》,永遠(yuǎn)鐫刻在赤壁之上。你以獨特的個性實現(xiàn)了登上文學(xué)之巔的價值。從此,江水再也沒有卷走那片絕壁上的一滴墨汁。你的個性與山河同在,你的價值與日月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