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瀟灑揮毫?多少詩詞歌賦,始于他們的筆下?文學,是一座連結(jié)古今文化的長橋,歷史的滄桑記載在這長橋之上。
橋的那頭,鐫刻著我們最為遙遠的歷史,甲骨文那神秘的文字,暗藏著未知的古老民族的玄機。文學的長橋,可以說從此修起。
這座橋上凝結(jié)了多少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每一首詩,每一句詞,都是這座橋上無價的泥石。歷史,記載著中華民族苦與樂的過去。雖然冰冷卻永遠支撐著我們,守護著那些永不磨滅的事實。
真正精彩的,是那一路走來的文字,飄散著迷人的芳香。《詩經(jīng)》猶如一朵遠古時代的奇葩,永恒地呈現(xiàn)著昔日的美麗。至今難忘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引出了中國第一部最為經(jīng)典的詩歌,正如初出水的古蓮一般,純潔無瑕。
千古絕唱的《離騷》,如屈原那般,身披青翠的芳草緩緩走來,又為中國文學的長橋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繼而,散文的出現(xiàn),使橋上又多綻放一朵清雅的蘭花,便有了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閑情逸致,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天下,那“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世外桃源。
然而,最為精彩的卻是那輝煌絢麗的唐詩宋詞。誰不曾向往那唐詩宋詞所營造的境界呢?“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幅夸張浪漫的人間美景便呈現(xiàn)于你我的眼前。那金戈鐵馬的“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令人豪情壯志頓生胸中。那“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是寫盡了女子之愁思。那“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瀟灑豪放誰人不向往?
沿文學之橋一路走來,哀婉的元曲講述了多少動人的故事;明清的小說,那一曲紅樓唱盡了人世的繁華。歷史擋不住新文學的腳步,我們有了對現(xiàn)實的謳歌。
今天,我們將用手中的筆繼續(xù)修建那座文學的長橋,永不疲倦,永不停止……
【作者系廣東省順德倫教中學高一(5)班學生,指導教師:陳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