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文,是由美籍著名精神分析學家,“新弗洛伊德主義”學派代表人之一的弗洛姆所作,節(jié)選自《愛的藝術》。該譯文思維縝密,邏輯嚴謹,內(nèi)容豐富,很好地體現(xiàn)了外國譯作的語言特色。
一、句式結構嚴謹,思維縝密
譯文在遣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純粹的漢語寫作有所不同,它多用復句,組織嚴密,重視思辨性。這種寫法主要是由外國語言句式結構的復雜性造成的,比如從句很多,語序不同,連詞的大量使用,多重復句的頻繁出現(xiàn)等。加之譯文要遵從原文,所以,句子顯得結構嚴謹,邏輯性強。如:“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么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边@里使用了假設連詞、承接連詞、多重復句等,與中文的表達習慣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把這個長否定句,轉換成肯定句,意思就更好懂了。命運是指上帝或神。上帝保護嬰兒,嬰兒誕生后離開了母體,也沒有感到特別的恐懼。這句話強調了母體對嬰兒的重要意義,意味著安全感。
二、多用整句,對偶或排比
對偶的句式看起來整齊美觀,讀起來節(jié)奏鏗鏘,抒情酣暢,表意凝練;排比能周密地說明復雜的事理,增強語言的氣勢和表達效果。例如:“他開始懂得火是熱的,會燙人,木頭是硬的,而且很沉,紙很輕,能撕碎……如果他吃東西,母親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親就把他抱起來;如果他消化好,母親就稱贊他。”“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墒斓膼凼牵骸倚枰悖驗槲覑勰??!?/p>
三、句子容量大,定狀補成分較多
漢語是線性結構,而英語是立體結構,很多詞語成分都是為主、謂語服務的,所以,句子的修飾成分即定狀補會很多,句子結構比較復雜。在閱讀時梳理出句子主干,明確定狀補及其與主語的修飾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如:“如果孩子不斷生長、發(fā)育,他就開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來面目?!敝鞲墒恰八邮苊婺俊保叭绻⒆硬粩嗌L、發(fā)育”是其狀語,“事物的本來”是其定語?!半S著私有制以及財產(chǎn)由一個兒子繼承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父親就對那個將來要繼承他財產(chǎn)的人特別感興趣。”這里的主干是“父親對那個人感興趣”,狀語是“隨著……的出現(xiàn)”“將來要繼承他財產(chǎn)的”。理出了主謂及定狀補,準確理解艱深復雜的譯文句子就不再困難了。
四、多用插入語
英語本身存在著很多插入語,通常與句中其他部分沒有語法上的聯(lián)系,將它刪掉之后,句子結構仍然完整。插入語在句中有時是對一句話的一些附加解釋、說明或總結,有時表達說話者的態(tài)度和看法,有時起強調作用,有時是為了引起對方的注意,還可以起轉移話題或說明事由的作用,也可以承上啟下,使句子銜接得更緊密一些。如:“簡而言之就是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有被人愛的資本——更確切的表達是: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我。”“兒童發(fā)展到這一階段就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因素——一種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薄昂⒆拥谝淮胃械揭徒o母親(或父親)一樣東西——寫一首詩、畫一張畫或者做別的東西?!薄霸谒纳钪袗鄣挠^念——第一次從‘被人愛’變成‘愛別人’,變成‘創(chuàng)造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