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伯元是北京工業(yè)大學校長,他的演講在形式上常常能求新求變,顯得別致而有親和力,很受學生喜歡。一次,在歡送某院系學生離校典禮上,他竟然把一袋袋裝滿小麥的小包帶上演講臺,并分發(fā)給場下學生,然后他說:“麥子是在畢業(yè)前幾個月,大家在學校南門種下的,前兩天,我們一起收獲的?!?/p>
同學們紛紛點頭認同,當時他們覺得校長的舉動有些古怪,但也沒有多想。
“同學們再仔細看看,這袋子上面寫著什么字呀?”范校長問。學生們這才意識到,原來袋子上還有字!慌忙查看后齊聲說:“見證成長!”
“對,‘見證成長’!幾個月里,我們一起勞動,一起見證了這包小麥從播種到收獲的成長過程;而今天,它也見證了大家在這一片土地上的成長與收獲:4年前,我們來到北工大學習,經(jīng)歷了4年的成長,我們終于迎來了這令人激動的畢業(yè)典禮,迎來了豐收的季節(jié)!送大家這包小麥,就是和大家一起感受在北工大這4年來的成長,分享這4年來的收獲?!边@番話讓學生感到振奮,場下掌聲四起。
接著,范校長拿出一包小麥,在手中掂了掂,說:“可就是這一小包東西,磨成面粉,一頓飯都管不飽,我們的收獲不是忒寒磣(chen)了點”?戲謔的話語引發(fā)一片笑聲。“可如果我們不把它當成口糧,而是看成種子,再次播種、耕耘,那又會是什么情形呢?是呀,‘可收萬擔糧’嘛!”
“同學們,大學4年,每個人都學有所成,可走向社會,如果我們對這4年的所學感到滿足,覺得憑借這些知識能夠立足于社會,那么就如這包小麥,消耗殆盡后你將一無所有!如果你把它當做種子,在未來的日子里不斷播種、耕耘,不停下你學習、更新知識的腳步,那么你們才能有真正的收獲??!那么,就請大家?guī)线@包種子,讓它見證你們未來更大的成長吧!”
范伯元飽含深情的話語,立刻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場下頓時掌聲如雷。
范校長的這番演講,巧妙地借物說理,理從物出,趣從物生,把苦口婆心的生硬說教,化作促發(fā)學生反省的“加強劑”,場面妙趣橫生,道理淺顯易懂,讓人耳目一新。
“帶小麥演講”,一開始,范校長這一份奇特的“大禮”,就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接著,他從麥子的成長聯(lián)系到人的成長,從麥子的播種聯(lián)系到人知識的“播種”,話語或激昂、或調(diào)侃、或語重心長,“人,不要停下積累與學習的腳步”這一諄諄告誡,在這一包麥子的“幫襯”下,頓時變得簡單明了;乏味的說教借助這小小的麥子,立刻變得趣味橫生,情意綿綿。
范校長的演講告訴我們:學會巧妙地借物說理,不僅能為演講場面平添情趣,還能化枯燥的道理為生動,讓生硬態(tài)度變?yōu)槿岷?。這樣,就有效避開平鋪直敘的宣讀給人的索然無味,給人心靈帶來一份獨特的感動以至振奮。在今后的演講中你不妨一試。